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76章 人海攻势

第176章 人海攻势


张文的信心不仅来自于战士们的优秀表现,也来自于相比对手的信心。青马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队伍么?从对红古乡战斗的观察来看,平均而论,他们的作战素养还赶不上去年在腾州北山的陈诚嫡系或者关内那些南方军阀。

然而在包围圈上严阵以待的精战支队各部官兵一时间并没有等来敌人像内地的对手那样往往企图凭借优势兵力的盲目进攻。

一般这种平庸的部队,哪怕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也包括在内,因为下级畏惧向上级提出看法和意见,担心这会松动部队的管理原则。所以他们往往在同一类问题上重复的犯错并付出代价。很难在战争中有层次性的进步和提高,或者需要巨额的鲜血才能改进。

而组织原则上更为封建化的青马反而在指挥表现和经验的积累利用上显得灵活许多。

“怎么还不发动进攻?”命令传达下去很就却没有在望远镜里看到行动的马步芳问道。他忽然意识到,准是骑一旅一团的事情在强势围观的下面其他各部中广泛传开了。

“告诉下面各部,我就不信他们全部都是那种队伍,刚才我们遇见的绝对是他们中的精锐中的特例,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自动枪械?外国人也没有那么个配置法的”

青马各部的组织关系虽然比较松散和封建,但主流骨干却还是有一定“民族意识”“保土意识”并不像内地的军阀那样那么顾虑保存实力,在军参谋长马步勋亲自到各部的解释和落实命令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终于组织起来。

虽然在行军中被趁机压缩至十余平方公里内的宽阔谷地,但仍然有一定自信的马步芳此时显然还没有分散突围的打算。青马主力进攻的方向光明正大的把突围的方向选在了下川口村北湟水北岸的红古村。

内战中的部队往往没有强有力的炮火甚至足够的枪弹后勤,加上那些早年欧洲留学回国的军官们思维大多还停留在一战前的散兵线时代。即便是在一个班的理论进攻宽度上拥上一个营也没有多么希奇。当韩起功的第一百师和马继援下马作战的骑三旅五个步兵团上万兵力呈梯次展开向红古村附近不过两公里战线的精战支队防线进攻的时候,一些新补入队伍的战士还是有些紧张的把手指一直放在扳机上。

驻守在红古村这个关键战略要地的正是由张文所在营部连临时扩充的临时团部营,在经历了很多次的战斗加之通信改善之后。由参谋机构负责的基本战术指挥越来越轻车熟路,不少指战员都可以投入到了一线的实兵指挥甚至作战之中。

面对阵地前后由远及近响成一片的迫击炮弹爆炸声,不少由原后勤人员补充入部队的新战士甚至如遭遇到震撼弹一般陷入暂时的呆滞、甚至昏迷之中。此时敌人的火力远远不及哪怕一战时期的各国列强,但做为经常以少敌多对抗跨两级甚至三级单位的精战支队来说却经常应对这种和世界大战中的正规战场几乎类似的考验。

张文并不是像某些拥有天赋般的战士那样是个天生十分勇敢的人,但信仰及多年来战场的经历已使其能够适应这种场面。

“各排报数!”看到这种局面,作为为数不多受专业技术训练的张文一边以土制潜望镜时不时的观测着进攻敌人的距离,并和各连排军官一样在自己尚清醒的情况下提醒着附近的战士们通报自己的姓名。

这种报数完全没有统计人数和点名的意义,甚至要求人们不听的喊出自己的名字而不是仅仅一个“到”字,但这种方法确实能在遇到敌猛烈火力压制的时候发觉那些状态十分不好的士兵甚至基层单位。

临时简易卧姿战壕和散兵坑上面不远处的子弹呼啸声越来越密集,逐渐变的如风呼啸的风声一样,兵力众多的敌人已逼近到二三百米的步兵火力范围内了。

从简易潜望镜里看到猖狂的敌人竟然把山炮推到第一线来做直瞄火力支持,带着防盾的重机枪也大摇大摆的部署到第一线。包括营长张文在内的少数连营骨干们冒着敌人精确射手和机枪手通过对这些型号兵器尺寸的了解迅速的完成了测距,并通过由野战电话直接通报到或弹坑内或土拢掩蔽之下远在战线两侧的迫炮组。

精战支队的迫炮虽然没有像刚才那样针对步兵猛烈的射击,可在一公里以内的精确间接引导射击却摧毁了敌人的不少直瞄火炮及搬到一线来的重机枪,减轻了对部队最重要的威胁。

随后几十挺重机枪在山坡上观察组的引导和指挥之下对敌展开间接侧射。长时间以来的训练已使得精战支队的重机枪群不仅能部署在正确的位置,还能有效的利用弹道在机动中实施间接射击。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家底还远远算不上丰富又经常以寡敌多的张文并不愿意用这种对于部队来说杀伤效率不够高的方式进行作战。

而当毫无关内作战经验的青马主力以密集队形冲击精战支队防线时,即便是这种重机枪间瞄侧射也形成了还算凑合的杀伤效率。

每秒种多达上百发子弹的间瞄侧射火力对于两公里战线上数个步兵团的进攻之敌来说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些连枪声都难以发觉,莫名从天空中飞来的子弹还是因起了韩起功、马继援等人的注意,队伍也为之一顿。

“他们那些机枪没有多少弹药根本不够这么玩多久的!继续进攻!”师旅规模的敌人里还是有一些懂技术的,搞清楚情况后的敌人纷纷从土垅和弹坑之间钻出身来一边开枪一边爬行前进,不再向以前那样猛冲了。

大多数进攻之敌却没有发觉那些骑一旅一团的剩余人员根本就没有继续再向前动身。

不出那些有过与精战支队交战经验的人们所料,敌人抵达前沿百米之内还没有到手榴弹的距离的时候就遭到了集中起来运用的大威力手榴弹发射器的攻击。在抛射筒发射的大威力手榴弹及轻迫炮的掩护之下,敌主攻地带其他方向的精战支队官兵发起针对敌人进攻散兵线的侧翼突击。

全部由冲锋枪武装起来的官兵在高装药系低安全距离的轻迫炮的紧密支持下针对敌人战线的反冲击取得了巨大成功。整个战线的敌人虽然没有立即崩溃也处于松动和被动之中。

当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企图站起身来对侧翼反冲击的精战支队进行包抄攻击的时候,正面战线上轻机枪火力则提醒了敌人的处境。

但为了维持针对敌主力的包围,张文所在的兵力绝对劣势的临时团部营并没有短时间内将敌人的人海攻势击退,而是陷入了反复的鏖战,伤亡逐渐增多起来。火力与人员素质有所稀释的情况也不再能够像以往那样打出一比几十般绝对优势的损失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