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08章 最后时刻

第108章 最后时刻


当变换位置短暂冒头观察中发现敌已逼近到接近手榴弹威胁极限距离的时候,张文没有立即下达投弹命令,而是当有的敌人已经逼近到距离战壕十几米的地方已经和前哨战士发生零星交火,而两个团的大部分敌人也已经接近战壕的时候才下达攻击命令。

以一连连排干头出的手榴弹为信号,上百名身处一线的战士将三四百枚手榴弹在不过三四秒时间误差十多秒的总时间内投了出去,并且有意识的将手榴弹拉线等待时间不等,由近及远的投,很短的时间就就以手榴弹杀伤了几百名敌人。

由于从山上向山坡下扔手榴弹,密集的爆炸区处于敌群中间而不是一线敌人之中,所以爆炸的烟尘还起到了阻断山下敌人有效火力掩护的作用。

一连的人数虽不多,但在七八十挺冲锋枪与轻机枪短时间内密集火力下,暴露的两个团的敌人还是承受了严重的伤亡。加上前面的损失仅仅一次进攻就伤亡了六七百人,被彻底赶了下去。一连伤亡十人左右,但只有一人牺牲,主要原因是一连的伤亡也以少数敌人接近战壕时投出的手榴弹弹片为主。

随后的进攻中11师还是变通了战术,不在搞全线式的进攻了,进攻的重点方向也不选在两侧,而是集中兵力从北山山脉的西南方向和北山方向发起连续的重点进攻,全连为数众多的侧射火力变的不那么有效起来。

北山西南坡的阵地上,虽然山下敌人也很难集中起优势的直射火力进行掩护,进攻的正面也窄了起来,但却似乎像打不完似的退下去一波又上来一波。

张文身边的郭富不顾从顶横飞掠过的子弹,冒头射击变的更加频繁起来,包括张文与她在内集中在西南翼的精兵强将也不得不如此,可敌人最终还是踏着山坡上伤亡的尸体冲到了可以同山上进行有效手榴弹战近在咫尺的距离上。

几个投弹出众的敌人在密集枪弹掩护下投出的手榴弹还是掠过一连官兵的头顶爆炸了,郭富被震的昏了过去,张文也是过了不知几秒才清醒过来。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人世并且没有被俘,身边的战友还有人在不远处认真投弹射击不由为之清醒,只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人都挂了彩,一颗速度并不高能量也不大的手榴弹弹片从张文的腰间滑过。

8月22日整整持续了一天的战斗从顺利的给予敌不小杀伤开始,变的越来越残酷和激烈起来。11师一反常态从早到晚连续不断的猛攻在付出了一千七八百人死伤代价的同时也给一连本就不多的可参战人员带来了三十多人的伤亡。

“班排长都还在么?有没有人重伤或牺牲?”战斗终于在黄昏十分结束的时候张文传话询问道。过了很长时间才有报告穿过来:二排长郭轩在战斗中负伤却没有察觉,流血过多而在战斗中牺牲了。这是一连自成立以来牺牲的第一位连排干。

在张文的印象里,相比其他两位排长郭轩是一个沉默寡言但英勇而又不失稳重的优秀排长,攻击侦察排排部班的张小垒也负了重伤,一排长褚建新减员性负伤。精确射手班班长赵阳、还有张文及其他几位连排干也都负有轻伤。

严峻的形势使张文终于下定了决心:“看这样子,敌人很可能发现了我们的兵力过于薄弱,夜间极有可能对整个战线发动突袭,我们必须迅速转移伤员和现存的所有武器弹药至最北面攻击侦察排的高地上!”

“连长,你决定要收缩战线么?”张文检查战线路过的时候见到了一排长褚建新,看了看他那掩饰不周全的愧疚神色就知道有猫腻:“你的伤全都在头部以下屁股以上背部?敌人手榴弹扔过来的时候你故意的吧?距离火候把握的倒很好么?比其牺牲的二排长来,你不觉得羞愧?”

见连长张文发现自己在战场上故意负伤的事儿,褚建新的脸色红了起来:“连长我.”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往大里说,这种形同自伤逃避战场风险的事儿执行战场纪律都不为过,但张文没有打算这样做,毕竟每一个战斗骨干都是宝贵的:“明天你同我一样接着在战壕里呆着。”

虽是一连的战斗力强悍,张文也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在前半夜天刚刚黑下来就不久就把长达三里,实际针对范围多达三四公里的防线收缩至北山加强排大小的高地上,不但转移了所有的伤员武器弹药还在原有的战壕和坑道里做了安排,并加固了北高地的坑道工事。

忙到午夜左右的时候才发现敌人竟然很罕见的即不是在入夜也不是在天亮前而是在午夜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不由的暗自清醒。

“可以了么?”负伤的攻击侦察排排长王秉强还在负责着观察着西南方向主阵地的动向。只见敌迫炮打出的少见的照明弹的支持下,11师将负责两面进攻的步兵团集中在一起,从一个方向发起了潜伏攻击,这也是避免了夜间混战中的误伤。只遭遇了程度不轻也不算重的留守部队零星抵抗就占领了山脊阵地的大部分,留守阻敌的人也一边打一边向西北高地退了过来。

“可以了。”张文下令道

一连将之前战斗中缴获的两千多枚手榴弹中的数百枚当做临时地雷准备了起来,便在这一瞬间引开了花,接连不断腾起的火光及随之而来的响声淹没了整个坑道和阵地,冲入阵地的数百名敌人就在这一瞬间被淹没了。包括一连的很多人却在此时大松了一口气。

“抓紧时间休息吧。”伤痛夹杂着疲惫的连长张文及一连官兵们除了留了一些值班的观察哨,抓进这短暂的机会进入了梦乡。包括张文在内的很多人都明白:如果明天敌人的进攻还如今天一样猛烈而连绵不绝---甚至更有甚之,而增援的部队却连影子也没有,那么一连的最后时刻可能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