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17章 :不一样的九一八

第117章 :不一样的九一八


正当江北苏区的训练与备战如火如荼的展开的时候,北方的战局的变化也给还在犹豫不决中的日本上层以很大震撼。还在八月末的时候,裕仁天皇便主持召开了一次临时御前会议商讨中国的形势。

“不可思议啊,北方的中共军队居然只用两个军就击败了南京方面的数十万大军,却不知日本军队有没有这个能力。”裕仁叹道

此时的日本表面上是个被财阀掌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实际上在1931年刚刚上任的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便是天皇亲信。每当一个半封建的资本主义国家遇到重大经济问题的时候,资产阶级出于自身的安全感也往往选择默许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集中起来。

对于自上层到下层陆军势力中的冒进派,做为最高首脑的裕仁却始终由于不决。他担心如果展开对东北的行动极有可能受到苏联在军事上及美国在经济上的干涉,还很有可能损害日本在关内的诸多经济利益,这样的行动还很有可能促进中国内部的整和。这也是日本上层此时的很多人对于扩大在华势力范围仍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的原因。

陆军第二师团仙台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此时露出了自信而不屑一顾的笑容,当注意到天皇的目光似乎转移到自己这边有询问之意的时候立即坦率的答道:“在我看来,我们日本军从训练到装备及后勤的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输给任何一支中国军的理由,不是共产党的队伍太强,那些也不过是新建不久之军。而是南京方面的国民党军并不堪一击。”

似乎觉得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答案,裕仁又把目光转向此时正任第六师团长寺内寿一。做为华族出身为数不多考上陆大的高材生、寺内寿一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并没有像多门二郎中将那样轻易的给出直接的回答:“国共军队我们没有深入且直接的了解,然而东北军那却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对象。中国军各方的战斗力如何,不仿我们先试探一下再做决定也并不为过,如果军师规模的冲突我们大占便宜,并且远远好于中东路事件时苏联人的表现,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了。”

虽然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但见到裕仁此时仍在犹豫,石原迫不及待的说道:“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或许有可能对我们的行动加以指责,但绝没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干涉。对于处于反苏战略包围圈中的苏联而言,也决没有可能在旧国境线还被波兰人占据的情况下与我们摊牌。至于关内的中国今年所面临的情况就更不比多说了。这是我们日本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等这中国彻底的完成统一—现在看来的最坏的是被中共所统一、苏联发展起来、美国也渡过了这次危机,那时我们日本将只剩下仰人鼻息一条路可走,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不论我们依附于苏联人还是美国人,我们的国体都将最终不符存在,天皇成为英国那样的象征物、国民丧失自己的灵魂。而要避免这种危局,我们必须拥有满蒙,才能真正与西方摊牌。”

石原的话最终触动了裕仁,会议最终做出了顺应军队内冒进势力行动的正式安排:三个最精锐的日本陆军师团:第二仙台师团、第五广岛师团全员动员齐装满员的开赴东北与中国军主力进行一场面对面放手开打的对决。第六熊本师团做为朝鲜半岛的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东北或者胶东半岛做为驱逐那里开始深入的江北中共武装。

日本以防共为名在东北开始增兵动员的时候,东北军的主力正在黄河北岸负责针对江北红军主力的防卫。当中原国共战事搞一段落,江北红军没有向华北发展的迹象后。张学良也开始将东北军主力向东北调动。

在这件事情上,张学良曾经有过反复的思考,最终还是因为历史的变化而选择与日本人摊派。在一次与张作相、汤玉鳞等老臣的见面会上。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我认为不论是关东军对东北军,还是日本对中国,都有着巨大的力量优势。现在绝不是面临中日战争的好时机,我们东北军原本的打算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实行不抵抗政策,这样日本人就找不到扩大侵略的借口。可现在看来,如果我们仍然抱着抱残守缺的心态。不亡于日本人也会亡于共产党,恐怕只有出国做寓公一途了。只有把水搅浑,让红色势力与白色势力争斗,我们则捞取足够的抗战政治资本,或许还有生存空间。”

张学良的决定遭到了东北军系统内不少人的反对,但迫于东北易帜前清理亲日派带来的威信,张还是做出了针对东北局势的重大军事安排,并请示南京方面。

蒋介石在中原会战失败以前也曾认为现在绝不是与日本人扩大冲突的好时候,可这次会战的失利也使包括蒋在内的很多人心态都发生了变化。许多人甚至期望冲突扩大化,好让北方的中共势力和日本人碰一碰。

“打!如日人挑衅,一定要打!我倒是要看看,日本人愿不愿意让现在实力日渐增强的共产势力做受渔利!”蒋也给了肯定的答复。

不一样的九一八,不一样的抗战在改变了得历史上爆发了。没有下克上的奇谋突袭,也没有不抵抗的屈辱历史。东北军集中王以哲的步兵第7旅、丁喜春的步兵第8旅、何柱国的步兵第9旅、刘翼飞的步兵第10旅、董英斌的步兵第11旅张迁枢的步兵第12旅李振堂的步兵第13旅、陈贺的步兵第14旅、缪微流的步兵第15旅、张树森的骑兵第3旅,王和华的炮兵第6旅乔方的炮兵第7旅共9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十余万人与先期扩编后抵达沈阳郊外的多门二郎的第二师团四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展开了对峙,平田幸弘的第29联队率先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一般的说,日军普通士兵的战斗力并不比国民党及军阀部队普通士兵的战斗力要强,训练上或许突出一些但是人均寿命和更近现代化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更畏惧于战斗,仅仅是因为日本式的集体主义文化使得他们还是会守纪律的开火而已。而除了基本步枪兵以外的任何一类轻重技术兵种上,不论是轻重机枪掷弹筒或是炮兵乃至战斗战术指挥,日军相比****的优势都充分的体现出来。

起初,对中国军队极为轻视的日军在进攻中遭到密集枪弹火力的压制付出了不少无畏的伤亡。但日军很快调整战术,先以气球侦察配合野炮兵侦察部队展开了反炮兵压制,联队炮则掩护步兵部队低身交替掩护般的突进到二百米左右的距离,掷弹筒则随时对暴露的重机枪火力点进行补充性打击,很快就将一线的不少东北军压制的不敢抬头。随后,日军大队炮推进到一线采用精度较高的低装药直接射击法与各小队掷弹筒一起清理着主要战壕,部分野炮兵则开始直轰铁丝网。

当雷区和铁丝网被打开突破口的时候,不少东北军开始跳出战壕无秩序的撤退起来,遭到二三百米外日本轻重机枪火力的收割。一线的东北军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进一步的收缩战线以应对日军进攻。而日军则趁东北军注意力被最大限度的吸引于正面的时候展开了包抄攻击与突袭。一时间,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东北军集团面对仙台师团一个师团的进攻阵地都变的险相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