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包括褚建新在内大多数人都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宣传性的明码通信也就比敌人的报纸广播稍稍透露了一些敌方番号编制战略方面的推测内容,做为了解对于江北苏区和整个中国革命致关重要的今夏这场战役则完全不够。
褚建新是连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也算是与张文共同语言较多的一位排长,虽然张文并不十分欣赏这样的人。
“今年夏天这场战役你怎么看?就力量对比和现在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说。”褚建新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包洋烟,刚想点却被张文给制止了。虽然大多数正规军有禁酒不禁烟的规矩,但张文反感这种做派。这做派反应出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不说,如果革命性的力量要靠这种麻醉品来缓解战争压力,那也就和大多数传统正规军没有什么不同了。
“你这是在问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么?”张文平淡的笑道。褚建新却知道,连长不是那种书呆子。
“我是问战役的形势,和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没关系。就算形势再坏,如果我们不想被敌人消灭那总有办法生存下去的。别人不好说,像我们这样的基本不上报纸骨干力量没问题。游击区我们见识过,地方上那些牛鬼蛇神啥水平咱又不是没见过。”
张文思索了片刻:“敌强我弱的总格局就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还没有改观。江北苏区我军现有七个主力师旅四万多,我们去年获得了不少军火浮财,实力大有提高。可是就我们这一路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敌人的实力和水准也有所提高。轻机枪开始在很多敌军部队普及到排以下。同大大改善了装备实力的蒋军主力交战,算伤亡比一比三四,考虑战役优势和被俘翻倍,我们江北苏区顶多对抗三十万敌主力。就算有些鱼目混珠的杂牌,五十万撑死。敌人投入的力量超过这个,大别山的根据地就要收缩,打破围剿只能在外线寻找机会。在这一场战役我们要再取得一次大胜,才能说把脚立稳,消化了这此胜利的果实后便有条件向敌人展开反击了---当然这是在外国势力还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不干涉中国革命的情况下。可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愚蠢上。”
“可我们连总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儿啊。”褚建新低声道。张文看的出来,他讲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是有些矛盾。
这时,侦察排二班的通信联络人员赶到了连部所在的村子附近:“铁道线上有人找我们来了。”
原来这微山湖距离津浦铁路线并不远,这也带来一个便利:从上海或者其他大城市有人赶来只要答便车就能在最多几天的时间内。经内情、密语、信件与联络人的多方验证。确实是根据地赶来的联络人员。在整个一连只有指导员老王、连长张文两人参加的高级别会议上,终于得知这次上面要交给一连的是一个多么重大的任务。
“截断津埔铁路线?”张文也吃惊不小,但仅仅做了片刻的思索便怀疑是不是听错了。指导员老王似乎看出了连长的忧虑,替其说道:“切断容易,袭扰破坏也容易。可我们现在真的具备了这种摊牌的能力了么?考虑这么做可能带来的国际国内影响了么?恕我直言:我感觉这么做的时机还不成熟。”
“不是截断津埔铁路线,而是要截断敌人有士兵负责警戒的军列。现在江北苏区的主力已经转移到外线,正与敌人在豫中至冀南一带展开战略决战。一旦敌人受到挫折,很可能将用于威慑南方苏区的预备部队通过长江运输线和津浦铁路迅速北调,你们要阻止这种情况。”中央这时下来的人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接触,言语之中似乎也是更多命令般的口吻。
“那我们怎么样才算是完成任务了呢?”为以防不测,政治经验更多的指导员询问道。
“听说你们连曾经打垮一个团,并在正面防御中击败了对手一个旅的进攻。那防御中抵挡住敌人两旅六团的进攻有十成把握没有?”这位姓陈的南方来的下派人员似乎是试探性的说道。
面对这似乎有些外行的话,指导员老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做答。
“没有!”张文决定不再沉默:“野战打垮一个团也好,平地正面防御击退一个旅也好。都是我们在装备和训练上都有极大优势的仗,和敌人二三流部队才有的效果。若是抵御国民党一流部队的进攻,我们这个二百多人的加强连全员伤亡在拥有普通地利工事加成的优势下能给对手造成两三千伤亡算是极限了,也就是顶多耽误对方几天时间的小麻烦。”张文抱着大不了隐姓埋名走人的决心在这位姓陈的专员面前实话实说道。一连从始至终没有形式主义般表决心的习惯。
那位上海来的人似乎并没有生气,脸色也没有发怒,来到张文近前问道:“那么如果我说你们完成任务的标准就是抵挡住敌人一个三旅九团军规模一流部队的进攻---是抵挡住而不是抵挡几天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武器弹药条件?”
张文的心似乎豁然开朗起来:自己对一**斗力的估量不论攻防总是立足于徒步野战化的携行条件的。如果武器特别是弹药实力能有所提高,运输工具大为加强,则另当别论。以日军顶级部队为例:想起抗战时期的昆仑关之战,第5军及其配属的辅助部队与日军战死比多达二十比一,虽然日军那个精锐的加强大队终究没有抵御住抗战时期5军的进攻。但抗战时期的****第5军军有24门150毫米野炮组成的重炮团,师有炮兵营,反坦克炮部队,1个军配几百辆载重卡车。火力实力比志愿军主力都强,更远超过这时期的所谓“一流部队”而昆仑关之战****的进攻与牺牲精神,更不是这时期的所谓主力在进攻中能够具备的。关家垴时期的八路主力战斗力应比这时候的****一流部队差些。那五百日军拥有的火力条件也不是一连能够具备的,但张文从一连成立至今最今的一些战例来看。不认为一连的战斗力仅仅和普通日军相当,认真做好工事准备选择好地形是有希望以较大代价达成目标的。
但想起如果这样一场硬仗下来,连里很多熟悉的人都会牺牲至少是永久的离开部队,自己也要冒巨大的死伤危险,心中不由的怅然。思虑了许久最终还是答道:“枪械我们足够。再有一个重机枪和小炮排,两吨平均每人十公斤左右合适的弹药。也就是全连平均每人的武器弹药从现在的十余公斤增加到二十几公斤应该没问题。十成把握没有,但达成您说的目的具备军事上的可行性。”
“很好。事实求是懂得思考总比那些把自己当成普通战士的指挥员强多了。这样好了:你们在微山县附近赶紧选择并修筑用于封锁铁路线的合适的阻击阵地。两吨左右再增加一个加强连的军火并不算多,一周之内通过铁路线走私运来问题不大。你们最好在南面前置接应人员。注意车顶有人的列车及车厢,见到你们专门色泽的烟花联络信号会给予会应.”将联络方式详细的说了说之后那位中央来的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噢,对了,老王我认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文。”
“我叫陈赓。”
张文早过了崇拜权威和大人物的年纪,但听到这个名字,还是流露出真心的敬意。有很多历史人物参加革命走上从政之路的动机很难说单纯。当权建国之后的作风也很难令后人称道---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参加革命到了一定的高度就离不开政治,而从事政治的人哪怕出于生存和目的及环境都不可能单纯。但也有很多人是纯粹而真正的、对的起宣传与历史形象的革命者。陈赓、黄克诚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儿的人物。从底层的普通战士中的精华到高层中那些真正的革命者,也只有以阶级斗争为原则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党才能将其凝聚起来,创造出马列共产主义势力之外其他任何组织与势力都无法完成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