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号,在红一连占领睢宁足足十多天后才终于有了敌情,负责协同睢宁新编步兵团外围值班人员的的攻击侦察排在城外摸掉了敌人的一个潜伏哨,负责协助城门警卫工作的一**士也发现不少行迹可疑的人。
经过仔细的审讯,确定来的敌人为12师,师长姓曾。
“12师,姓曾?”这个对手张文并不熟悉,让王指导员取来相关小本,里面纪录着红军目前所能掌握的敌各个部队的番号、编制、主要指挥人员的情况---当然,国民党及军阀内部人员变动不说。底下士兵低级军官也有很多不知道师旅长官姓名的,资料并不完全。不过做为中央系主力部队的资料不会有错。
“12师?中央军里仅次于那几个亲信的部队了。师长曾万钟、副师长唐淮源,下辖34旅36旅两个旅,是个两旅六团师。34旅曾经参加过去年针对南方红军的围剿作战,36旅调动至武汉,今天夏天两个旅全针对我们来了,看来也算是受蒋系受器重的部队之一。张连长,你们撤吧。”睢宁县委书记孙叔平说道。
张文却稍稍犹豫了一下。一连做为一个装备和人员素质突出的加强连,整体实力已经可以轻易的击溃甚至歼灭性的打击敌人一个二三流步兵团,面对二三流部队的一个三团制的师旅在防御中也有把握。然而面对这种比较有战斗力又有六个步兵团小军规模敌主力师,那是何种态势中也没有把握抗衡的,从协同新步兵团的角度讲,守城作战中充当主力与核心所能起的作用说不定比在城外外围还要有利些。
“我同意孙书记的看法。”王指导员忽然说道。一连这些日子以来形成了一种有话直说、实话实说、事实求是的风气。因此没有人客套或者为了发扬风格而影响事实判断:“的确,单纯从战术上讲,我们一连留在城里要更有利些。但这或许会让城池攻防战战斗久拖不决,拖下去时间可是对我们不利的。敌人的兵力终究还是比我们要充裕的多。”
“我同意指导员的看法:我们留在城外对尽快的解决战斗是有利的,我们一连要冒更多的风险,这并不是一种自私。”一直很少发言的二排长郭轩也说道。
张文最终下定了决心,全连绝大部分主力撤到城外,在外线配合。但是这个新成立只有十天的步兵团负责守城防御,不留人是如何也不能放心的。做为精确射手班的一排一班赵阳步兵班被留了下来。
“少了精确射手班,我们再压制敌人的重机枪可就要连排长亲自上了啊?”褚建新有些疑虑
“我们连主力在外线的任务,不是过去那样的正面死守防御和交锋,那种作战方式我们面对这次来的敌人即便有精确射手班也无法对抗,他们在城内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张文解释道。
当12师的曾万钟随先头部队来到睢宁县城外的时候,从望远镜里观察到的情况是睢宁似乎已经是一个座空城。城头上不见人影、城门也大开,城里的人群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纷纷从城门涌出逃亡城外。这不得不给人一种敌人已经逃离的印象。
不过在南方和红军有过作战经验的曾万钟并不敢掉以轻心,在便衣队以不低的赏钱做动力派出一些炮灰性质的侦察部队前去城内侦察,又询问了出城的很多百姓。最终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是:****主力连在睢宁县新组建了一个步兵团,不过主力似乎大多转移出城了,只有几百人的部队似乎想在城里利用巷战工事打埋伏。
“在大部队面前玩这套,以为我是新上战场的书生么?”曾万钟笑道。虽然这样说,不过从内心来讲,有了在南方作战的经验教训,对敌人并无轻视之心。他想象的出一支和南方红军类似的队伍如果得到了充足的军火与训练后会是什么样的战斗力。“以为只有他们会玩夜战?我们也夜里—噢,不凌晨展开强攻”曾万钟下令道,如果是在夜里进攻。这么规模庞大的部队很可能因为组织协同不利而给对手可趁之机的,所以最终选择在凌晨发动攻击。
唐淮源觉得有些过了:“对方顶多不过一个连和一个新架子部队,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么?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如果说隐藏了我们不知道的大部队,也会因为兵力密度过大而吃亏的。”
“小心无大错,按部就班的一板一眼的展开攻击吧”
12师34旅的9个步兵营以三面合围之势把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左右的睢宁县围成了三层,36旅的9个步兵营则在三个方向上做为预备队。而师山炮营和辎重指挥机关部署在34与36旅两个防御区之间,其中山炮部队尽可能的靠前部署。在攻城的同时,同样也没有减轻对城外可能埋伏之敌的警戒。
就在6月8号的凌晨,连炮兵诸元和测距工作都已经完成的12师对睢宁城展开了猛攻。山炮部队低近到城门外几百米外的距离对准已经关闭的城门连续直瞄轰击将城门彻底炸开,然后是似乎不要钱的迫击炮弹接连不断的在城墙附近及城头之上爆炸开来。当天开始蒙蒙亮已经可以看清守方手榴弹飞行轨迹的时候。34旅的三个步兵团在城头的各个方向上都展开了兵力充足的手榴弹攻势,因为防御方往往被限制了机动范围,这种手榴弹战往往是对进攻方更为有利的,更不要说12师攻城部队在兵力与后勤上的绝对优势。
唐淮源从各炮兵部队转悠之后回到了师部:“进攻吧,我看这样子至少在城头之上即便有敌人能够存活,那肯定也是重伤员为主了。我们先控制四面的城头,城内之敌就不是问题。”
12师的部队没有理睬已经被轰开的各个城门,而是以三个营一千五百多人的突击兵力在各个方向上发起了登城突击作战。
县城的城墙并不高,一连曾经轻易的就以可单人携带的杆子攻了上去。12师34旅的突击部队在登城的过程中也是只遇到了微弱的手榴弹火力还击。
县城女子学校的指挥部里,二排长郭轩做为留守负责协同新建步兵团的指挥人员不由的叹了口气:“看来指望新建部队与优势敌人用枪械展开正面对射确实是一种不且实际的想法。给前方城头上的新战士们打打气吧”
城内,几个数米左右仅比城墙水平高度稍微高些的架子被架了起来,部署在城内的重机枪都架了上去。这时敌人已经大规模的涌上了城头,似乎已经要完全控制整个城墙了。城内赵阳的精确射手班都已经开始在许多二层左右的建筑上和占领城头的敌人隔着三四百米的距离对射起来。幸好12师登城部队的火力虽猛,而这个距离恰恰属于这时代的普通官兵因为常识问题打不准,精锐人员缺能充分发挥素质优势的距离。
“原来就这么几个敢冒头的?”34旅一团团长不由的笑道:“重机枪都抬来吧。”34旅步兵第一团似乎已经完全占领了四面的城墙,二十多挺轻重机枪在城头上发挥火力的时候,精确射手班也不由的缩回了头。
“这中央军主力师的轻重机枪手素养和我们以前遇到的确实不同啊。”有的战士叹道。
二排长郭轩是个性子沉稳的人,这时似乎也沉不住气了:“怎么搞的?城头的的人还没有动静?这不应该啊?”负责新兵组织和训练工作的临时团长周斌也有些惭愧。
城头二十来个砖石构筑暗堡里的二百多名战士最终没有令人失望。二百来支步枪和二十多挺机枪的火力从似乎毫无枪眼与奇怪之处的一尺高左右的低矮圆柱的柱壁之中冒了出来。登上城头的敌人注意力正被城内的红一连精确射手班所吸引,没有注意到就在身边不远处的这些枪眼凿开薄弱石壁就可以轻易出现的低矮暗堡。短短几十秒种近距离猛烈的侧射火力在城上敌人的阵列之间喷涌而出,二十多个轻机枪弹夹和二百多个步枪弹仓短时间内发射的一千四百发子弹尽管因为新战士的紧张大多没有精确瞄准射击,还是一下子就毙伤了登上城头敌一个整团近一成的兵力。
有人试图卧倒与这些城上的暗堡对射的时候,城内临时树立起来的小木楼上和较高建筑上的重机枪火力也开始向四面城墙扫射。
县城城墙没有向内的女墙,在内外火力的夹击之下短时间内又有数十人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