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62章 全新劲敌

第162章 全新劲敌


1932年炎热的夏季,不仅集结于青岛的第六师团再一次来到了山东腹地,本土地区的第四师团和在东北与东北军对峙的第二师团也分别在山东登陆企图彻底铲平胶东根据地。

此时胶东根据地地方武装自去年以来先后两次大规模的缴获****作战物资后实力有了近一步发展。除了重机枪迫击炮等“技术兵器”略少些每个步兵排都有了至少两挺轻机枪,每支枪的子弹多达五六十发,而且都是质量不算很差的枪弹。相比抗战后期的八路军绝大多数主力部队,物质条件都要远优之。然而当刚刚交手的时候面对全新的对手,大多数参战官兵都感受到了这些日军与国民党军的根本不同。

密集的子弹似乎是从天空中落下一样精确的如风般扫荡着负责阻击任务的山东地方红军阻击部队的临时阵地。负责观察的战士似乎怎么也找不到敌人重机枪的火力点枪口在哪里,这是在同****交战的时候极为罕见的事情,只得龟缩在临时堑壕与掩蔽物之内。此时向西推进的第四师团第八联队重机枪群分别集中部署在日军步兵进攻队形侧后方多个较高小丘陵略略靠后的方向实施超越射击,如步兵炮一般在三里之远的距离上掩护着几百米外以松散队形进攻着的日军步兵向前推进。

此时日军师团炮兵的大多数野战炮难以驮载,而中国关内很多地方的道路连野炮前车转个弯都很困难。因此日军只能以极少量的山炮步兵炮配合以步兵大队、联队为单位进行分散的行军。而在战斗中发挥作用更大的反而是实时伴随日军一线部队进攻,能够三四百米的大多数中国军队步枪火力射程外以战斗姿势打击对手的掷弹筒。相比寻常的50迫它的精度和灵活性明显的提高了不少,这压制的大多数中国军队既难以有效的跳出战壕发起反冲锋,也难以在阵地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稳定的心理来瞄准对手。并不算小的呼啸声和爆炸声还使得战斗中的通信联络变的更为困难。

幸好哪怕是地方红军的作战积极性也远高于大多数国民党军,并不像传统正规军那样一旦重机枪火力点被摧毁就士气大幅下降,大部分战士把轻机枪当自动步枪用,忍受着敌人的火力以机步枪和手榴弹等待着日军逼近的到很近的距离上再进行集火射击---哪怕是在敌人火力压制下命中率很低的盲目的快速射击。

凭心而论,尽管第四师团远非传闻中的那样懦弱,反而是在日俄战争长沙会战与太平洋战争中表现突出的日军精锐,大多数士兵在战场心理素质与主动的战斗觉悟方面却还是赶不上旧中国底层出身的革命军队。但是从上到下的纪律性乃至集体主义意识上却要好的多,尽管哪怕是单发射击的步枪弹也能给日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但几乎所有日军还是在军官的命令下向目标区域认真开火—哪怕是压制性的开火。几乎没有人因为害怕而不开火。

此时胶东地方部队的人均子弹携带量虽然赶超前些年的红军主力,更远胜抗战时期的八路主力部队。要是与骡马化的日军相比,则显现出明显不足。

经过一个白天的激烈战斗负责阻击的部队打光了大部分弹药,终于盼到夜间展开了对****作战中罕见的夜间渗透攻击。然而在夜间敌我识别能力与组织能力上,大部分红军官兵依然缺乏必要的训练。夜间的白刃战较昼间的枪战更为一边倒。

“我们要不要以主力增援?打它一下?”虽然早有预料,日军出兵新根据地的消息还是让包括徐向前在内的江北苏区决策层犹豫不决。换装以来红军的战斗力有了极大改善,即便是呆仗硬顶也能与****以一对三以一对五,但徐向前对于打大泽山地区已经基本展开并处于防御态势的日军主力师团仍然没有信心。

最终更多从政治上考虑的张国焘还是下定了决心:“不能光看军事上有没有把握,这一仗从政治角度上来说我们必须要打!不仅是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干涉决心。而且对于国内的宣传是极为有利的。”

徐向前、陈赓等人见张国焘下定了作战决心,就没有再提有关反对的意见了。

就在张文与南方红军转战于川渝地区的6月末,江北苏区也集结了三个主力军团六七万兵力对大泽山地区的日军第六师团展开了进攻。

战斗打响不久前线的红军就发现了日军同国民党军的巨大不同,并不是说日军步兵的战力多强横。而是防守中其充分施展的曲射火力与枪弹协同能力,因为总是在进攻方向上落下的掷弹筒和山野炮弹的干扰,平时里能够精确发挥火力的前线官兵枪弹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因为红军炮火上的匮乏,日军机步枪兵却可以不受干扰的开火。进攻的部队在战斗的第一个白天就付出了几千伤亡的代价,却没有哪怕攻入敌人外围的阵地。大多数红军部队不像张文等部的精锐部队可以在半里的距离上精确开火与敌交战,过近的交战距离与重机枪火力运用的不合理造成了大量无谓的伤亡。

面对强悍的对手,一年多时间以来经常和弱敌打交道的江北红军大多数官兵如当头被泼了冷水,感觉十分不适应。

“不能再这样打下来去了!”中央来的陈赓没有其他人那么多顾虑,首先反对到:“如果我们要取得进一步的进展避免无畏的伤亡,就应该指示前线官兵要大胆的运用火力,反正有足够的武器和运输队长在,弹药我们总可以在国民党那里获得缴获的。与日军交战不要怕浪费弹药,应该在更远的距离上交战,不吝啬使用火力。”

“一定要避免物质上的浪费展开近战也要在夜间进行,尽量回避对方猛烈的炮火和航空兵。我们大多数部队缺乏必要的夜间协同训练和联络工具,因此夜间的进攻也要谨慎的以诸层推进的方式进行。”徐向前叮嘱到。

针对日军进攻的战斗在第一个白天之后有了很大改善,但敌人空前猛烈的炮火与完善的工事还是给三个军团的进攻带来巨大的困难。以往那种集中兵力一点突破,甚至在某一方向上搞多梯次长纵队的办法在面对拥有完善炮火支持的对手面前几乎不可能有效展开。只能以相对分散的队形与敌人展开连绵不绝的熬战。

高密以北的大泽山地区的攻坚战足足进行了三个昼夜,三个主力军团的战斗伤亡高达近三万人,超过之前几次与****集团军会战伤亡之和,消耗了三百多万发子弹和上万发山迫炮弹。最终还是在第四师团和第二师团的增援下不得不撤退,却没有多少值得一提的缴获,不要说原本歼灭敌一个师团的打算落空,更没有达成哪怕歼灭性打击日军一个主力联队的目标。按照红军以往的任何标准来说都可以说是打了个败仗。

而战斗力远非当年那些中国军队可江北红军主力进攻却也给原本瞧不起中国军队的日军以巨大的心理反差。那些透过炮火间隙的精确火力,英勇而沉稳的射击乃至灵活多变的战术都给初遇大战的第六师团以及大压力。拥有四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并完成了战时扩充的第六师团战死在几昼夜的激战中近三千人,战斗伤亡近九千人。超过历史上从九一八事变到长城抗战日军的全部战斗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