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58章 出身谜团

第158章 出身谜团


如果按照最佳的歼敌原则要求,歼灭战时在一个或几个方向上多配预备队和冲击兵层乃至精锐部队大作战态势上两面包抄的原则是最有利的。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切割敌人的防御队形以乱打乱避免硬仗。

可是对于如今因军火改善作战负重已经并不轻、武器弹药来源补充却要取之于敌、还是外线的红军主力部队来说这种很容易把敌人击溃打散的方法并不合时宜。黄克诚精战团、洪超的三军团第六师在两翼只能尽可能长的展开战线将敌人合围起来将敌人向里赶。

三军团全部三个师和黄克诚精战团的力量全部投入战场后,敌人虽被合围起来但还再做着困兽之斗。不少突击入敌阵的先头部队又被敌预备队赶了出来。

唯一让人放心的是因为红军各部队通信条件的改善各部能够有效的协同配合,敌集中兵力实施突破的可能性降低了不少。

考虑到战斗力的恢复,张文终是没有下定决心让独立营的全部作战主力展开进攻。但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效力,却命令各原作战连排的支援队属炮火全力展开攻击战斗。

激烈的战斗和枪炮噪音也让许多独立营许多临时连队的官兵忽视了天空中隐隐穿来的马达声,战斗中并不常见的敌机群协同支持终因久拖不决的战斗而出现了。

同中央军嫡系不同的是川军航空队作战飞机数量虽少但却编制在地面集团的建制之内,在指挥控制上要方便不少。低速飞行时精确不同寻常的二三十公斤炸弹炸出不同寻常的巨大烟柱,其内战中罕见的重炮炮弹般的声响也提醒了战士们空袭威胁的来临。

即便是普通正规部队也很少有人有勇气向敌人的飞机射击,此时除独立营作战队之外的大多数红军部队还没有普遍的展开防空射击训练。

可在此时,临时连队却有一名身材瘦小的小战士拿着从畏惧参战的战友那里借用来的自动手枪像那些作战队的老战士们一样毫不畏惧的拿起武器敌机开火。小战士当然不可能在第一次战斗中就用手枪打下飞机,可其令人惊异的表现却引来了战友与敌机的双重关注。

“小心!”王班长喊道。敌人飞机在几百米外射出的一发全威力子弹尽管在空气中能量衰减了很多还是斜着贯穿了王班长的整个身躯,这名小战士的生命却得已保全了。

临时连队里负责被服工作的王班长是一名在独立营中年纪已经不算小,又有家室的老战士,几乎完全没有希望入选作战队。可他却知道这个小战士只是营部营长安排下来一名新来队伍不到两个礼拜的小女孩。

这名在初选新兵测试中几乎没有多少军事训练天赋的小女孩初次战斗中惊异的表现引起不少钦佩目光的同时也引来不少老战士们的怀疑:即便是怎样的出身和成分,这年纪的孩子绝不可能在初次战场上如此镇定的作战,除非她是有过特殊经历被敌人安排进来的,可王班长没有在意这些。即便在平日里的工作中,他也从不为难这些负责勤务的战士们或仅仅把他们当做下人般的新兵那里来对待。

这名叫做苏丽的小女孩正是不前张文在重庆街头遇到的恳求加入部队孩子。刚刚发生的事儿使矛盾与感动萦绕在她的心中:短短不到两周,这支部队给予她绝不同于旧环境下的感受。这里不论长官还是战友没有论资排辈没有那司空见惯的对弱者和中下层的不尊重。她似乎终于明白了些什么:这样一支部队是让师傅丧命的那些人么?

猛烈的枪声又响了起来,横飞的子弹继续不断掠了过来。这忽然让她意识到自己还在战场,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着。

敌人借着这罕见空中支援的掩护重新向三军团中部的独立营临时连队所在位置发起了凶猛的反扑。各临时连队里的作战队老战士已不再沉默,猛烈的轻机枪和冲锋枪火力也暴露了出来,各临时连队的新战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带动起来向进攻中的敌人沉稳的开火。

烟雾的掩护和占据优势兵力的敌人进攻中不在以过去那样密集的队形展开,有不少冲入了战士们的阵地与独立营临时连队的官兵们展开了白刃战。

此时白刃战从来不是****一般部队的强项,他们接受的训练不是并不实用的方式和套路就是为了节省口粮而没有相关训练。加上进攻中的实战心理素养也是其短板,因此尽管突入阵地的敌人在很不少局部占据人数优势还是在独立营作战队老战士们的配合攻击下被赶了出来。

可对于年仅十二岁的苏丽而言,手中的这杆负伤了的战友手中带着刺刀的步枪实在是太沉重了,远远没有过去的花枪那样适合自己并趁手。并不怎样高大强壮的一名敌人也逼的她连连后退,苏丽只能用长期锻炼而来的灵活步法与对手周旋。不过幸好在及时赶到的战友帮忙下终于又一次摆脱了危险。

二连长张小垒曾经在一连时代的攻击侦察排担负过侦察任务,战友间的交流中又掌握了不少的社会经验常识。她感到这名小女孩的身世绝不简单,未必会是逃亡出外的下人那样简单。如果是那样,她又怎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常人的武术根底呢?

可激烈的战斗中来不及多想,在安排她回到后方去之后部队重新的投入到了对敌人的****中。

能够远远的对射和防御,绝不是能考验出最优秀人员的战斗方式。因此尽管临时连队的大多数官兵只是接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还是在上级传达命令的要求下及作战队老战士们的协助下对敌人发起了反击。

而在此时的左翼三军团寻淮洲部的战线上,独立营作战队各级小迫炮手也都赶到了。战士们以大威力装药的手榴弹和50毫米线膛迫炮做为突击武器在逼近到距离敌人阵线不到100米的距离上不断给予暴露位置的防御之敌以沉重打击。近抵战场一线的观测班组在距离敌人很近的地方以直接的距离间隔距离发射的信号枪弹为指引引导中口径迫击炮火更为精确的射击打击那些萎缩在工事内的敌人。

几千枚50毫米小迫弹和手榴弹的攻击终于瓦解了对方防御的信心,敌人越来越密集的防线也终因独立营炮兵队力量的全力投入而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