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南方红军六七万人规模的主力突破广元逼近天水的时候,6月底自山东之战后山东及中原地区的江北红军约十万人左右的主力也开始向西北战略转移。在经历了一系列作战之后敌人也逐渐清楚面对实力与战力大大提升后的红军主力,如果不是依托日军与其对抗,自己主动去惹麻烦纯属资敌的行为。因此除了在必要的地方广修堡垒工事之外基本不在寻求与上规模的红军主力大规模野战。
天水是国民党军在西北的防御重镇。自杨虎城心腹孙蔚如率17师入甘,采用种种手段消化了陈圭璋等部控制了甘南以来,其部扩编为由17师,177师两个两旅六团师,及独立46旅组成的17路军拥有三万五千余兵力
司令部里的孙蔚如在孔从周的最终劝说下终于做好了准备,拿起了通向副官处的电话:“通知各师旅的副团长及以上级别的军官前来司令部开会!我要在临战前做最后一次动员!”
177师师长李兴中和17师师长赵寿山都曾是孙的心腹,可接到这样的命令却是有些狐疑:“司令向来很少开这种动员会,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与你我几人商量后各自下达而已,今天这是怎么了?”赵寿山问孔从周道。
“照做就是了,难不成还会是鸿门宴不成?”
国军团级以上的军官比例其实没有共军中那么多,可17路军全军上下近百名中高级军官总是有的,在人们在不安与议论纷纷中孙蔚如来到了临时会议大厅的扩音器前终于说出了让人惊骇的话。
“我孙某人本不信共产主义,对苏联那一套也不感冒。以前我奉委员长为我的上级,内战也好剿共也好我都没有二话。可如今,据说前来指挥我们剿共的不是南京国防部的人。而是日本人,日本还要出动六个师团前来西北助剿。助剿说的好听,实际上就是要控制中国的军政大权,把中国变成日本的仆从国。我们曾经骂他们是俄奸,可除了前几年中东路那件事,苏联人可有任何控制中国军政大权及经济命脉的任何意向?在华有几家殖民企业几千驻军?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之前途可以依赖的国家也只有苏联。我孙蔚如决定了!17路军全体起义加入红军.”
话音刚出,177师师长李兴中不干了:“你早就是共谍了吧?你对的起杨司令的栽培不!你想去参加他们的革命你自己去,我李兴中恕不奉陪,一臣不奉二主!”不少177师的团长团副以上军官们也开始鼓噪起来。在西北地区的军队中,受传统封建道德影响的人不少
这时独立46旅旅长孔从周站了出来:“你我都跟杨司令的时间不短了,你觉得他会对当下时局做何看法?不如我们打个赌。用秘语问问杨司令的态度如何?”
李兴中觉得没有把握,一时语塞。
“我赞同军长起义的决定!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我想自大革命过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孔从周坚定的表达立场道。独立46旅大多数团职军官也是深受孔从周影响的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17师师长赵寿山与孙的关系近的多,虽然说心底里不太赞同起义这件事。认为听调不听宣保持中立或半独立就就够了,可既然孙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还是只能以沉默表示默认。
最终在在17路军司令部警卫的压力下,不愿意起义的177师师长李兴中等人在押送下赶去机场被遣送回国统区。而46旅旅长孔从周等人迅速接管了177师各营连的指挥权和防务。
当从南面广元方向而来的数万红军主力抵达天水周边的时候,天水守军第17路军宣布起义。这是自董振堂宁都起义以来国民党及军阀部队当中又一次少见的军规模成建制起义。相比董振堂宁都起义过程更为轻松,规模更大,带来的物质装备弹药等也更多,不压于当年宁都起义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民党集团为了挽救内战危机不得不引入日本力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赶到天水的红一三军团和红三军等忽然接到了江北苏区主力部队的求援电报,不得不以主力东征接应西来的张国焘部红军。而起义的17路军整编为新的红五军团,与黄克诚精战团及张文的江北精战支队一起负责天水地区的后方防务及巩固和开辟新根据地的工作。
“天水这地方真是地如起名啊。”经过夏季长途行军转战的艰辛,二连副连长褚建新不由的感叹道。
虽然还是8月盛夏至秋老虎的时节,但是山青水秀风高却又不显干枯贫瘠的这座西北重镇还是给战士们带来秋季般清爽的感觉。
“这是我们全部的家底儿了,您请过目。或者派人清点。”17军的联络人员找到独立营营部将这降表般的东西交了过来。
这些自然是张文身边参谋机构人员的工作,大致捡重要的念了一遍:“机枪步枪弹七百零六万发,手枪弹三十余万发,各种山迫炮弹三万五千余发;轻机枪七百五十六挺、重机枪二百五十二挺、山迫炮二百七十余门、步骑枪等一万五千余支.”
张文笑道:“看来驻守在重镇的起义与作战缴获可大为不同啊。武器另论,要是想在战斗中净赚这么多弹药至少得歼灭敌两个集团军或兵团才有可能。我们一般要付出近万牺牲两三万伤亡才有可能做到。----但是,起义有起义的政策。可不能按俘虏论。”
“对,这些物资不必交由我们保管了。起义改编的原则是除通信设备外,军火物资没有急需的时候不征借。但是军官层要参加政治培训,期间部队教育暂时由我们接管。当然按照上级命令,起义部队的整编教育工作暂时不由我们进行。你去找城北三军团的黄克诚部吧。”教导员老王仔细的对前来联络的17路军人员做了解释。
17路军的官兵虽然只是风闻过但还不了解这两支红军精锐的真正战斗力。看到红军主力竟然敢把这么少的部队和自己驻扎在一起,许多曾经有疑惑或心节的人也都释然了。
部队进驻天水之后,得到了自重庆之战后又一次整训部队的好时机。独立营战斗队继续在周边展开从班排至连营的战斗战术队形合练以图使新兵适应正规作战的战术要求的时候。后勤分队的人员也没有闲着,除了补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课,还要抽出不少时间和西北军及俘虏兵中的专业人员学习马匹维护喂养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要在短时间内让独立营成为一支合格的骑兵部队是不可能的,张文对于现代火器条件下骑兵作战的理解,也是认为把马当成一种后勤工具远远比当成一种骑乘战斗工具更能发挥战斗力。
“通过我们的实际测试及与许多有经验马夫的探讨,这些西北地区的马匹比内地的质量更好些,这些军马也更适合集体活动。不过要想不成为队伍在行军作战中的负担,还是要控制在驮载不超过四十公斤军火物资,挽载不超过一百二十公斤军火物资左右为易。这样马匹不易死亡也能在长途行军中跟的上队伍。整个江北精战支队三千人左右的队伍计,按照三四人一马的标准,火力配置或弹药供应就可以加强一倍。携带百万发左右的步冲子弹,上万发山迫炮弹或者两万发各种轻迫弹。”营参谋长报告道。
此时的张文在17路军曾经的临时指挥部里望着西北地区的总图,似乎是在思考者西征的战略选择。这些情况对于并不算文盲的张文来说其实早有了解,缴获的这些马匹当然能加强精战支队的实力。但它此时却对整个西征原有的战略安排有了不同的想法。
“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个碰头会吧。”张文嘱咐道。
“连以上干部?那可没几个人,不就几个老同志么?”
“对,暂时就这几个人。我思来想去还是先在上面开个会比较好。”
营指的教导员老王、郭富、赵阳等几位连长到来的时候张文关于今后的总体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我们已经掌握的情况:现在日军的六个师团和国民党军近百万主力将我军在中原山东一带的江北苏区主力向西北驱赶。为了给苏援的抵达争取时间,我军势必要以主力部队在西北一带与追敌展开一场较为激烈的攻防决战,大部队会师后是没有多少兵力用于协助我们西征的。”
“也就是说对付青马宁马十几万大军的只有我们在天水的主力?”一向对于任何任务都比较自信的一连长赵阳也有些忧虑的问道。
“我不是红军总指挥,也不太了解南方中央与江北苏区协商的结果。但猜想十有六七的可能性会是如此。”张文接着讲道:“根据敌众我寡的实际情况,与其我军在贫瘠的河西走廊上很受局限的行军,并时刻提防着来自侧翼大股敌人的突袭。还不如直接向西,扫荡青甘边界敌人西宁一带的老巢,吸引敌军主力。掩护黄克诚精战团及新的红五军团完成打通河西走廊的任务。”
二连副连长褚建新似乎有些异议,不满的说道:“这任务一定要由我们来做么”
张文思考了片刻:“我想还是由我们来做比较好。有些事情,我们比其他红军队伍更加事实求是也更加放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