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52章 编制研讨

第152章 编制研讨


重庆之战除了从歼灭的两个军的敌人那里缴获到的折合一个整军的堪用武器弹药,在临江门外杨家花园的刘湘系兵工厂内也发现了包括6万余没小迫弹和手榴弹,上万枚中口迫弹及几百枚大小迫炮在内的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还有几百支改造为7。63毫米口径的仿美冲锋枪,不少是五十发弹夹并带两脚架的、近二百支仿捷克轻机枪和两千余支步枪、二百多万发子弹。

这些武器弹药除了使红一三军团及红3军三个军级单位近六万人原本就有很大改善的武器实力得到近一步完善和加强外,还有不少富余空间。

模仿张文所部精战支队建立起来的中央红军“山寨”部队新建不久,尽管刚刚经历了实战的锻炼还是按照上级的要求与包括张文在内的指挥层联络小组一起召开了一次经验研讨会。

这支部队的领头人居然是红三军团的黄克诚,这着实让张文感到有些意外,也由此对南方中央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善---这个事实求是的决定着实有些不易。以前按照红一那种等级森严中央一切都要掌控的风气,这种单位的负责人应该是一军团4军或**这类嫡系人物才对。比如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中央红军一共300多支冲锋枪中的一半一百五十余支都分配给只有数千人的红四军。

而红一三两军团的战斗力对比又如何呢?一军团由于靠近中央有更多的中央情报体系支持打的大多都是伏击突击等便宜仗,三军团打的大多都是硬仗。彭在协同作战中往往也很识趣的不去抢功。而高兴圩同19路军的交战则真实的说明了两军在在作战实力上的区别:实际上**所部参战的红4军,35军,35师加起来同彭德怀3军团参战的4个“师”(相当于满编的团级单位)大致相当,都是万人左右。他们的对手,差不多都是5至6个团左右的兵力。彭进攻的对手是60师和19路军指挥部蔡廷锴本人的所在地,战斗形势是攻坚战而不是遭遇战,而**的对手是61师的两个旅,战斗是在林占有先机的行军遭遇战中展开的。作战的结果是彭德怀压着兵力差不多有仓促防御之工事的19路军打,战场态势对3军团有利;**的作战局面则要被动的多,本质上是被对方压着打。这一仗当之无愧的证明了处于颠峰时期的红3军团的战斗力在能够与日军同等兵力对顶(尽管伤亡比日军大的多)的19路军之上,是国内的顶级部队。而且其部队风气和后世来看的主要指挥人员道德和为人也好的多:**后来叛逃而且家风极为不好;刘亚楼在空军建设方面犯过诸多不做为的官僚主义错误导致空军六七十年代战力低下并影响深远。当然,1军团的做人不好比较官僚主义但还没有出王震,陈再道那样的地方红军出身的二流农民军式的将领。3军团出来的黄克诚,彭德怀等人建国后都以人品著称而且家风优良私德少有挑剔,似乎没有听说过出过什么一世祖二世祖之类。

当然,或许这次中央能够为才是举,很大程度上是周看出了张文对于一军团的偏见,为了更好的协同作战才不得不如此。

张文所部的武器配系此时就连中央红军的士兵阶层内也流传甚广,不过大多数中央红军军官在实践上总有一个疑问,在见面的时候黄克诚终于提了出来:“张文同志,你们的火力配系我们早就了解。只是不知道携带这么多武器弹药,伤员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直到建国初期朝战时期,为了携带伤员革命军队的人枪比及军火携行量即便有充足的条件也比****同类部队少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伤员抬送问题。

张文并没有摆什么架子,而是谦虚的说道:“这方面我比其他部队的军官将领们认识的要晚一些。开始是建立游击根据地动员民情良好的外线民众。后来这才专门配属了用于后勤的两千多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编制一个步兵团呢?你们现在的功绩和实力,再怎样说也应该是个团”

对此,张文也想过很多。升级为步兵团的确可以使勤务人员做为士兵得到真正的锻炼,使部队在整体实力不减的情况执行更多次的作战任务。但想到由此带来的伤亡损失和单位火力密度下降,便犹豫起来。

最终还是回道:“从最大限度的减少牺牲提升效能来看,面对积极主动性和进攻战术能力并不是很好的****,强化战斗部队火力密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增加效率。今后我们夺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政权和日军交战,在利用民众后勤方面应该比如今方便的多。”

在张文观摩了红三军团精选出的精战团之后也大致了解了为什么黄克诚部不能如自己所部一样。中央苏区没有那么多符合参战条件的孤儿少年,也没有像张主席对自己的支持程度那样从整个根据地的范围内选拔兵源支持自身。在行军作战中为了保持一些所谓的作风,并不注意供应部队优良足量的食物用于行军和锻炼。在体质水平和精力上这些南方中央红军的精锐与独立营的差距导致了在负重三四十公斤的情况下进行战役运动,或者负重二三十公斤的情况下进行摸爬滚打等战术动作是有困难的。

最终,黄克诚所率领的精战团还是采取了比较传统的编制体系:一个连12个步兵班而不是四四制16个、一个团含营部连在内4个连、全团144挺班用改造为三十发弹夹的捷克式轻机枪、班以下各火力小组配备432支冲锋枪及千余支步枪,若干手枪。支援火力上则也与独立营的规模类似,大约9门中口径迫击炮和二三十门中口径迫弹。

“不扩团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再做进一步的改良么?恐怕已经改无可改了吧?”二连副连长褚建新笑道。这似乎是独立营第一次为武器弹药和军工资源过多而发愁。

“去杨家花园的兵工厂看看。”张文却觉得利用在重庆停留的时间,应该还有一些可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