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22章 巩固成果

第122章 巩固成果


急于期望能够迅速达到一连原来水准战斗力的张文却并没有那么兴奋:“我们独立营的火力水平差不多得是现在全国一流部队的两倍左右,普通水平的主力红军以这个火力和排没有轻机枪的二三流武装交战,也得是排除俘虏一比二十的死伤比。虽说巷战防御方多多少少会有些加成,可在我们这级别的近战火力下也是聊胜于无了。从刚才的战斗来看,这121旅的战斗表现强于敌人过去的二三流部队,但也强不了太多。这说明我们独立营现在的战斗力虽然超越了一般主力红军,但仍与原来老一连的水准有不小距离。”

说到这里张文不由叹道:“我们大部分红军队伍的战术水平不高,这可以理解。毕竟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出众多接受过几年教育的步兵军官,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习。可训练水平也十分低下,作战只凭在政治觉悟上的优势与纪律、勇气。这些情况在我们根据地新建的部队中应该趁早避免啊!”

“我们现在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如果不是我们独立营的兵源如此之好。又是人才烩粹且又有这么好的物质上的训练教育条件,估计也比其他兄弟部队强不了多少。我们独立营现在的主要优势就是贯彻落实下来的科学战术思想与一定的射击天赋,而在勇气与政治素养上,我看与兄弟部队还是小有出入的。”王教导员大致对独立营官兵战斗力的优劣做了一个评价。

想到下一部的行动,老王问道:“我们现在搬师回朝么?就一次作战行动来说平均每个连都付出了五十人上下的伤亡,全营减员到八百余人,已经不算轻了。特别是这么短的时间里。”

张文望着疲态劲显但士气与意志依然坚韧的部队下定决心说道:“我们连续两天歼灭了敌人的两个旅,但恐怕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们不长记性,打扫打扫浠水县的卫生吧!”

随即,独立营分成两路纵队:一路由指导员老王与一连长赵阳带领,由一二连六个排战斗群组成,由罗田县南下负责自西路连续扫荡团坡镇、汪岗镇、瓦竹镇、巴驿镇至浠水县城下会师。一路由张文亲自带领辖营部连及三连六个排战斗群由罗田县南下后自东路连续扫荡骆驼坳镇、白莲河乡、蔡河镇、关口镇最终在浠水县城下回师。

由于之前罗田、浠水两县抵达了不少****正规部队。保安团武装一般是分散开来负责针对赤卫队反游击作战基层防护,一个乡镇往往只有中队规模的正规军火武装。面临兵力战力火力全面占优的独立营扫荡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各乡镇富农以上其核心组织的人物不是在战斗中被击毙就是被随行的赤卫队员押送回根据地。

在这次根据地南线的突击扫荡中,不仅以前被蚕食的很多红色乡镇政权得以恢复,还瓦解了以往不少封锁线范围内的堡垒乡镇。八个接近满编的敌中队及基层乡绅因为一连隐蔽性很强的渗透与战术协同大多没有来的及撤往县城就被消灭了。共有一百五十多敌人被击毙,包括三百七十多伤员在内的俘虏千余人。而独立营扫荡部队仅仅付出了三人牺牲八人减员性负伤的代价。唯一的遗憾就在于打这种保安团武装缴获的轻重机枪很少,一个乡镇中队也未必能缴获到一挺完好的轻机枪,轻迫火炮几乎没有,步枪弹大多为机枪无法使用的圆头弹、而手榴弹的质量也不怎么样。

不过让张文觉得欣慰的是在连续经历了两场较硬的仗之后骤然间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和装备乃至战斗力打比较弱的保安团,这几乎是一比数十的死伤比大大提升了部队的士气与信心。也使在战斗中的战术协同演练便的更加容易起来。初上战场的那种紧张而又不适应的“新兵综合症正在不少部队中褪去,老一连那种视战场如游戏般的强悍战斗作风逐渐体现了出来。

三天来激烈而疲惫的转战中独立营付出了包括六十四人牺牲失踪在内的二百一十二人减员性伤亡的代价,减员几乎接近过去一个加强连了。但张文心里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代价是战斗力真正形成的必然代价,比起去年一连自张家围子至关庙乡之战才确立了远超普通红军队伍一个层次的战斗力,已经算是较轻了。

二百余人的伤亡减员意味着包括几十名伤残到不可能返回部队的战士在内,有百余名不可恢复减员。虽然张文对于“解放战士”一直持谨慎而不信任的态度,但一连与赤卫队在连续几场战斗中俘获了数千俘虏,按照在入伍不超过一年的新兵中选拔兵源的原则还是选拔出五十多名平日里饱受欺压、通过新环境的对比对旧军队充满仇恨的解放战士。另外五六十名缺额则从两县赤卫队中的优秀分子中选拔年轻勇敢者。

除了少数贪生怕死的俗人与投机分子,地方部队与主力野战部队在大多数人们的心理都有高下之分,以青少年为主的报名群体多达千余人,着实让独立营的各级连排干们忙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新兵招募工作。

十月六日,当战斗与损补工作基本落幕的时候,独立营如何组织和进行战斗总结会议和常务会议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让近千人规模的队伍集中在一起完全听清讲话看清黑板实际上是不现实的。教导员老王曾经提议党会与营会合并,但张文还是最终决定包括营炮连在内的所有班及班以上干部外加每个一线战斗小组选拔出一名代表来参加会议,这样人数可以控制在二百人左右,又在作战行动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独立营做出的第一个临时性决定就是暂时不会长山冲村或关庙乡。而是在根据地边区的洗马镇修建工事兵开始长期驻扎,并负责对一些边区内外的贸易往来“武装护行”。对那些妄图建立封锁线的不知趣的敌乡镇进行严厉的报复性“扫荡”

“这个决定我支持。我看敌人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很多敌乡镇的牛鬼蛇神们都看不清形势不长记性。我们独立营驻在离敌人核心统治区并不遥远的南线我是支持的。”二连副连长褚建新并没有像一些新战士那样有恋乡的情节,经过连续的几场战斗也逐渐树立了对独立营新部队战斗力的信心。

“是不是再靠北一点儿?离罗田县再近一些?”也有些干部觉得独立营常驻在边区离敌县城不到一天常行军路程的地方上有些冒险了。

张文最终做出了定论:“很多人仍然在以连队的思维方式来做自我定位,可我们部队现在已经不是一连一个连,而是一个逐步接近了原来战斗力的近千人的加强营。我们能够完善足够严密的工事与警戒阵地,有足够多的人手负责轮换和警戒,还有县里的赤卫队民兵协助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都没有信心应付敌人的突袭与扫荡,那以后如果是在外线长期独立行动的时候该怎么办?革命本来就是要冒风险的一件事。我们现在的战斗力如果和未换装前的红军部队相比的话,我们现在一个营的火力配备弹药携行相当于一个过去师,战斗力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军团。独立营部署在南线距离敌人核心统治区不算远的地方是有利的,就算我们遇到一些麻烦也是为兄弟部队进行大规模扩军建军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