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雾霾下的中国全文阅读 > 第4章 陈同斌:土壤污染拐点将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之后

第4章 陈同斌:土壤污染拐点将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之后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我国耕地的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9.4%。相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最近才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土壤污染具有掩蔽性,其潜伏期较长,往往滞后很长时间问题才爆发或被人发现,爆发时问题往往已经很严重。

  我们做了很多调查,证明我国的土壤不仅受到严重污染,而且已经威胁到部分人群的健康。土壤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聚集污染物的汇,也有可能会成为释放污染物的源(受到污染的土壤)。土壤污染会延伸到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即便不种植农产品,它也释放污染物,对水体和大气环境产生二次环境污染。如果仅治理大气和水环境,不净化污染土壤,全国总体环境质量的改善依然会存在很大问题。

  土壤修复目前还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也缺少大规模应用的工程技术和政策支持。中科院等单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取得一批领先的技术和应用成果,但对全行业来说土壤修复仍面临技术瓶颈。

  土壤修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商业等污染场地的修复;二是污染耕地的修复。在耕地修复方面,国家应该重点投入、重点扶持。部分业内人士和公众认为,施用化肥、农药、粪便、污泥等农业活动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其实,从全国来看,矿山开采、冶炼、化工等工业活动才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且以砷、镉等重金属类污染问题最为突出。

  我国水和大气污染治理基本上是沿袭西方的模式,但污染土壤修复则更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必须因地制宜。与发达国家土地私有制的国情不同,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这也会影响土壤修复的投资和产业模式选择。美欧等国外大型企业曾在国内开展土壤修复探索和示范,但是至今仍鲜见在中国成功落地的商业化项目。这有可能给我们留下了发展自主修复技术和培育大型环保企业的机会。

  国务院也在制定与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相类似的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虽然现在对土壤污染问题比较重视,但土壤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修复和治理的起步相对较晚,其拐点一定是出现在水和大气污染的拐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