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雾霾天气这样过:呼吸科医生的防护指南全文阅读 > 第5章 雾霾中的生存之道(1)

第5章 雾霾中的生存之道(1)


  雾霾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产生着直接影响,因而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雾霾问题的彻底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时间。而为了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如何尽可能地避免雾霾带来的危害,以求得更为健康的生活。

  2003年的SARS让N95口罩变成家喻户晓的用品。口罩作为防止吸入有害颗粒物的日常防护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雾霾的侵袭。但是,不同的人群对口罩的需求是有所差异的,口罩使用不当,仍然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同时,在雾霾天中,日常的健身、清洁、饮食,都必须根据空气条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顺应雾霾天的气象状况。

  一、分类:雾霾天的划分

  如同台风、暴雨、高温等天气情况一样,对于雾霾污染程度,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衡量标准来进行判断,这个衡量标准就是空气污染指数和雾霾的预警信号。这些指数和预警信号可以给我们一个大致的参考标准,以利于我们合理安排出行、健身、防护等措施。

  1.空气污染指数和预警信号

  (1)空气污染指数

  人们通常使用城市污染指数来定义和判定城市空气的质量。城市空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将这些种类繁多的污染物抽象出来成为一个单一的数字,再使用各种级别来表示污染的程度,这便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了五级,分级标准是:

  ①空气污染指数(API)0~50,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②(API)51~100,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的要求。

  ③(API)101~200,为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若长期接触本级空气,易感人群病状会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符合特定工业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④(API)201~300,为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接触本级空气一定时间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⑤(API)大于300,为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症状并出现某些疾病。该分级标准是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的实施标准,也是进行城市环境功能分区和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我们需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提前了解第二天的空气质量及PM2.5污染预报信息,根据不同的污染指数和级别,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果出现重度污染,建议所有人都要使用口罩等防范措施保护自身的安全。中度以上污染天气,敏感的人群以及有心肺慢性病的人群则应做好防范,避免疾病加重。

  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判断空气污染程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根据在自己城市生活的经验来进行大致的估测。如果觉得天空是蓝色透亮的,空气质量一般良好,如果觉得天空是发灰、浑浊的,一般是中度污染以上,如果看到了雾霾,便是重度以上空气污染了。一般在大风及雨雪天气之后空气质量会得到短暂的改善,如果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则可以选择在这时出门。对于一些已经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也可以选择在这时再出门,避免与污染空气直接接触。

  (2)预警信号

  我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给出了判断空气污染的相应标准,但是,在雾霾这样的恶劣天气来临时,为了及时提醒人们进行自我防护,气象部门还会在雾霾到来之前做出预警信号,以此提醒人们预防雾霾带来的影响,这就是“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是霾黄色预警信号、霾橙色预警信号、霾红色预警信号。

  第一级别霾黄色预警

  霾黄色预警信号是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①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②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③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此时会有“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类预报用语。并且采用如下图标来表示:

  第二级别霾橙色预警

  霾橙色预警信号是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①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②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③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此时会有“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重度空气污染。”类预报用语。并且采用如下图标来表示:

  第三级别霾红色预警

  霾红色预警信号是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①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②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③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

  此时会有“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严重空气污染。”类预报用语。并且采用如下图标来表示:

  根据霾预警信息级别的不同,人们必须要选择不同等级的防护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或正在侵害人体的雾霾天气。

  2.雾霾天如何通风

  在对付空气污染的问题上,很多专家都建议最好的方法是通风换气,增加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那么在雾霾天,我们是不是也要通风换气呢?如何通风,才可以达到最大最好的效果呢?

  开窗的目的是通风换气,让室内的污染物得到快速消散,减轻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在通常的状况下,室内受到吸烟、厨房油烟等污染,空气质量一般而言不够理想,而室外空气一般要比室内好。开窗通风就能有助于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对预防呼吸道的疾病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雾霾天,室外的空气污染已经是极度严重了,这时候室外的空气质量会比室内要差很多,如果开窗的话,会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得更差,这就没有实现我们通风换气来实现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和流通的目的,因此,在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

  如果在雾霾并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担心室内的污染指数过高,可以避开早、晚上下班高峰时开窗。早晚上下班高峰这两个时间点使用机动车上下班的人很多,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和数量很高,是空气中尾气污染达到最严重的时间点。除了要避开这两个时间点外,在轻度雾霾的天气中,最好的开窗时间是中午。由于中午气温升高,上下空气的对流现象会明显增强,此刻近地面的雾霾便会有一部分被扩散到上层大气之中,让近地面的污染情况适度减轻,这时候开窗能够达到一定的通风换气、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的效果。

  3. 谣言粉碎机

  有人说楼房的第9层到11层是扬灰层。这几层楼所处高度正好是雾霾最重的高度。那么我们住在几楼才是最合适,污染最少呢?

  随着雾霾天的不断增多,“建议不要购买高楼9—11扬灰层”的说法又再次流行起来。按照这种说法,灰尘随近地的气流向上运动,到达约30米高时,在上升气流和自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况,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扬灰层,一般9—11楼的高度就是30米左右。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有据,但是相关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其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有关专家表示,PM2.5浓度值变化与高楼楼层关系并不大,因为PM2.5本身粒子很小,几乎不受重力影响。在空气流动较好、上下混合比较好的时候, PM2.5在离地面200—300米空间中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因此不存在集中在某个高度的现象。而与PM2.5浓度相关的,还是日照、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因素。

  二、口罩:如何挑选常规武器

  在面对雾霾以及其他的空气污染时,口罩无疑是最简单便捷的防护措施了。口罩便于携带,使用简单方便,价格相对低廉,也做到了真正从源头上防止颗粒物的吸入和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了颗粒物通过鼻腔口腔进入到肺部。因此,口罩应该是人们面对空气污染时所必备的常规武器。

  如今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应该如何进行挑选呢?

  1.挑口罩的原则

  首先,应充分考虑天气污染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口罩。比如重污染天气可以考虑N95,而只是轻度污染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医用口罩等。

  其次,要根据佩戴口罩对象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一些口罩虽然对颗粒物的阻挡率较高,但是在佩戴时往往会让人觉得呼吸困难,对于一些原本就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样的口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身体不适,防护效果也就显得不尽如人意了。

  再次,考虑价格和质量。一些口罩虽然价格昂贵,但却没有专业的质量认证机构给予的鉴定,消费者在选择口罩时,也应当货比三家,量力而行。

  最后,国家层面尚无统一标准鉴定一只口罩能否防护PM2.5,也很难界定防护PM2.5口罩的真假。在网店中最便宜的一次性口罩每只仅3分钱,N95口罩最低可在20元左右,还有一些价格昂贵的口罩也在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如有一种宣称“进口最高标准微粒子防尘雾霾口罩”每只卖到了200元。针对市面上这种鱼龙混杂的状况,既然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机构予以衡量,因此为了安全着想,消费者还是应该选购口碑较好的医药器材公司的成熟产品比较靠谱。

  2.各类型口罩的特点

  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口罩一般包括棉布、纱布、一次性医用口罩,以及N95、KN90等较为专业的口罩也能够在药店买到。下面我们就市面上几种常见的口罩进行一个详细说明。

  (1)普通保暖口罩

  这类口罩通常由几层棉布构成,内夹棉絮。这类口罩一般只具有保暖的作用,能够阻隔较大颗粒的灰尘,但对于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没有防护作用。因此,这类口罩一般只能用于短时间内对沙尘天气的防护,而不能在雾霾等重污染天气中长时间使用。此外,由于这一类口罩比较常见而价格便宜,在选购时还应注意是否有黑心棉等不合格合标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购买这类口罩时,应尽量选择去正规的商场或者药店购买。

  (2)一次性医用口罩

  按照各类医用口罩的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的要求,这一类的口罩一般是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用于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医用口罩的防护等级相对于普通保暖口罩来说较高,能够满足医务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对于一些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基本防护,也可以过滤病毒气溶胶及有害微尘,同时还可以对口罩佩戴者与病人之间通过打喷嚏、说话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进行防护,此外,这类口罩也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阻隔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

  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由无纺布和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制成,主体分为外、中、内三层,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并带有可调节鼻梁夹,起到防溅、过滤、防潮的作用。口罩的疏水透气性强,佩戴舒适,可以阻挡PM4以上的颗粒,但对于PM2.5则无法实现防护的功能,因而不适合重度污染天气出门佩戴。

  (3)脱脂纱布口罩

  这类口罩是采用有12—24层脱脂纱布折叠缝制而成的,具有廉价、柔软、保暖、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的优点,适于普通卫生防护使用。该口罩对颗粒物的阻挡,是通过一层层的纱布来实现的,但阻挡的效果较差。国家标准中也没有对这类口罩滤过颗粒物提出要求,想通过佩戴这种口罩将PM2.5拒之门外也不现实。

  此外还要注意,这类口罩在清洗的时候不能用力搓,否则会使里面的隔尘纱布变形或破损,影响其过滤颗粒物的效果。

  (4)N95

  N95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最早提出的标准,“N”是指“不适合油性颗粒物”,“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对0.3微米颗粒的阻隔率须达到95%以上。因此,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而应该是一种标准,只要通过NIOSH审查并达到这个标准的口罩都可以称为“N95”。

  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N95成为了当时医护人员广泛使用的防止空气中飞沫传播概率的防护用品,一时名声大噪。而到了2009年甲型H1N1防治期间,众多医护人员也将N95作为了必备品,并向广大民众推荐使用。由此可见,N95在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以及其他类型的呼吸传播感染问题时,的确有着较为突出的防护效果。

  N95口罩上常带有一个呼吸阀装置,形似猪嘴,因此N95也俗称“小猪嘴口罩”。在针对PM2.5以下颗粒进行的防护能力测试中,N95的透过率不足0.5%,也就是说超过99%的颗粒物都被挡在了外面。因此,N95口罩可用于职业性呼吸防护,包括对某些微生物颗粒(如病毒、细菌、霉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的防护,N95无疑是常见口罩中过滤防护效果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