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
流感病人的一个喷嚏或咳嗽就可以使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出去,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都会导致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鼻涕和喷嚏等症状相对较轻。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发的时节。
一般来说,免疫力正常的人在得了流感后一般可以自愈,不过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由于流感而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导致死亡。
(1)区分流感和感冒
很多人分不清流感和感冒,虽然两者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的。而我们只有比较清楚地区分开两者,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以防“吃错药”的情况发生。
流行性感冒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播的,症状主要有急起的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感冒的早期症状一般为喷嚏、鼻塞、流鼻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伴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咽痛,一般全身症状轻,或仅有低热、头痛。流感在冬春季节易流行,通常三年会有一次高峰流行期,而普通感冒则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不存在流行性,一般来说一周左右就能痊愈。因此我们在预防各种流感时,首先应对流感提高警惕,在流行季节出现高烧、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头痛、干咳少痰、重症肺炎等表现时应考虑得了流感的可能,并到各家医院的感染科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2)接种疫苗
流感的高危人群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从而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那么,哪些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呢?
第一种是6个月—5岁的儿童。
第二种是年满50周岁的中老年人。
第三种是患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及缺乏免疫力的患者。
第四种是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士。
第五种是病态肥胖患者。
第六种是对体弱的儿童、老人、病人进行长期照料的家庭成员、保姆及护理人员。
2.甲流:流感大军中急先锋
甲型H1N1流感是流感中致病力和传染性较强的一种,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可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甲型H1N1病毒毒株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呕吐、肌肉痛、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患病甚至死亡,这场流感在一年以后才宣告结束,201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3.禽流感:鸡比人更害怕它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人在感染禽流感之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鼻涕、肌肉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禽流感的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可达33%,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因为每次禽流感疫情出现时,常出现大面积扑杀禽类的现象,因此禽流感对于鸡鸭等禽类是更大的灾难。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2012年3月,台湾省首度发生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引发重视。2012年9月18日广东省农业厅通报,湛江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接触活禽是重要的感染渠道。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被率先发现,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在发现后2个月内全国出现130余例病例,近40人死亡。H7N9病毒经人传人的证据并不明确,我国于2013年10月底成功研发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
四、自我防护胜过被动求医
除了一些遗传性疾病,我们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众多毛病,其实都可以依靠我们自己来为身体构筑一道坚固防线来杜绝。找医生上医院应该是在问题出现之后的补救措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问题的产生。
1.抵抗力:防病王道
有的长寿老人常常说,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药片。支撑这些长寿老人长时间健康生活的法宝其实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身强大的免疫防御系统。
因此,抵抗力是防病王道。好身体依赖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增强抵抗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和金钱的成本也很低,却有着特别明显而有效的效果。
(1)病从口入
很多时候,感染病毒是由于我们自身不注意卫生,不注意保护自己而导致的,因此在预防流感时,首先应该尽量避免在流感流行季节到人多的地方去。如果出现了打喷嚏、咳嗽症状时,应注意掩住口鼻避免传染人。在流感季节,每天可开窗透气至少2次左右,每次半小时,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干净,避免接触活禽、病死禽,入口的禽、肉、蛋类均做到充分加热,可有效预防感染禽流感。此外,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以提高抗病能力。
口腔及咽部卫生差, 易引发病毒感染。认真刷牙, 正确漱口, 能够提高免疫力。有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的患者,可每日规律用盐水漱口和咽部,盐水能预防感冒,避免咽喉炎的反复发作。
(2)手是帮凶
生活中有很多看得见的污染物和看不见的污染物。看得见的污染物,我们自然会躲避它,但看不见的污染物,如细菌和病毒等,就可能藏在我们最熟悉的手边。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周围中,最脏的东西包括了钞票、马桶盖、洗碗布、手机等,而这些都是我们时常需要使用和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为了避免我们的手接触到这些覆盖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细菌的物品,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在使用钞票之后要洗手,不能随手拿东西吃,而马桶盖则需要随时清洁,洗碗布要及时更换,一块洗碗布不可长期使用,而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则要尽量避免手机与面部、唇部等接触。
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脏东西
手是传染病菌的重要媒介,但多数人却对洗手不以为然。在感冒流行的季节,每天应多用肥皂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能让全球10亿人远离感冒,还能预防其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疾病。而注意洗手、保证手部干净,还有着重要的意义,据研究表明,很多情况下,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很多时候是通过手的接触从而在不同人之间传染疾病的,如果所有人都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那么很多流行性疾病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要做到正确洗手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①进餐前、上厕所后、与传染病病人的身体或其物品接触后、接触钱币后均应及时洗手以防手上携带病菌;
②要使用流动水洗手;
③要使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等清洁用品;
④可按照如下六个步骤洗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时每个步骤最好在15秒以上,平时常规洗手时时间不少于20秒。
(3)睡眠充足,避免劳累
作息时间规律,能让我们的身体和体内的各个器官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和休息状态,当有病毒侵袭时,能够形成一个天然的保护装置。每天睡足7—8个小时,可以增强白细胞防御吞噬功能,消灭入侵病菌,让你少生病。而且,睡眠质量好的人更不容易感冒。睡眠好、代谢水平上升能迅速地恢复免疫力。如果长时间的工作,或身体精神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会使得身体处于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而这时候,我们的体内的各个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就会像机器一样产生磨损和故障。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各器官劳逸结合,是我们增强抵抗力的首要任务。
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运动锻炼可改善心肺机能,还能使血液中的白细胞介素增多,免疫细胞数目增加,增强抵抗力。有氧运动作为最好的一种增强身体器官机能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有氧运动应是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形成习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兴趣和耐受的能力选择适宜的运动,像游泳、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打网球等,都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项目。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快走、骑车、健身操等运动。除了主动运动外,每天接受45分钟的按摩,可以降低身体压力激素水平,放松身心,增强免疫力。
打太极拳
(4)保持开放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态
好心态胜药片。当人们受到病毒侵袭的时候,不同的心态就可能会对感冒有不同的想法。与内向型人相比,好交朋友的外向型人感冒几率更低;纠结郁闷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激素增多,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袭。那些快乐热情镇定的人,患传染病的几率较小。笑能激发人体的许多与免疫有关的化学物质,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疾病有更强的抵抗力。保持积极、豁达、平和的心态会使人体内的化学递质水平得到平衡,免疫力得到提高。通过社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做白日梦也可以养生。每天花10分钟闭目冥想,做白日梦,让愉快的画面从脑海飘过,这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睡眠,增强抵抗力。每天花20分钟写日记、每周3到5次,写出心中的压力和不快,也可以宣泄情绪,帮助个人看清问题,减轻压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聆听音乐,观看音乐会、展览、球赛等文体活动,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健康积极的生理反应,产生预防疾病的正能量。
(5)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从夏天起,每天用凉水洗脸、洗鼻,可改善耐寒能力,并有助于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如果不能够完全使用凉水的话,在洗脸、洗鼻、洗澡时,水温不宜太高。遵照“春捂秋冻”的办法,增添衣物有度,秋季衣物不要穿得太多,随气温变化增加衣物,以使身体渐渐适应气候变化,减少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