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无泪之暗伤全文阅读 > 第6卷 第一章 上任遇冷

第6卷 第一章 上任遇冷


  之所以有些无奈,是因为这个副省级城市的历任公安局长落马者众。

  姜山心知肚明,这是组织上看好他这个透明人。

  官场上,从来是浊者众,清者少。如同姜山如此透明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当然是最佳人选。

  依照他的心性,自然不愿去碰这档子棘手的位子。他的内心深处对于权力及钱财欲求不强烈,只求过得坦然自在,不求受过多的羁绊与约束。

  特别是经过到香港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联合行动,他对这一点更是感触深厚。

  责任与担当必须有的。但是当个人能力不能及时,还不如退而求其次。

  当上级领导与他个别谈话时,对此阐述的最明确。关键时候省厅是他的娘家,遇到地方上的阻力时,省厅做后盾,如果闹翻了脸,最差让他回到省厅按照副厅安排工作。

  这颗定心丸吃下去,姜山就有了分寸。

  地方上,对于公安局长这个位子还是非常看重的。当年收看《英雄无悔》电视连续剧时,姜山对那句“公安局长这个位子不好坐啊!”的台词,记忆太深刻了。

  此时,他自己也面临这个问题了。没想到更为严峻。

  当时厅长与他谈话时,他需要的就是退路,有了退路就有底气与胆气。

  与地方势力叫板,必须亮出底牌。否则,让他们那帮政客抓住人事与财政,不死也得脱层皮。

  公安局长这个位子尽管难坐,但是众人都眼红,也是各方势力争夺、拉拢与巴结的焦点。

  争夺就是让自己的人去干,拉拢就是把干上的人拉到自己身边,巴结就是把这个人弄成自己人。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能公安局长这个位子不能大权旁落。

  姜山深知青城里都是些手眼通天的人物,从来不正眼看省里,动辄进京说话办事。

  这儿的公安局长只要熬过一届,就会升至正厅,挂个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或政协副主席之类的。这类的虚位,全凭与主政者的关系了,因此,地方势力要拿下个公安局长还不简单。

  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山硬着头皮上任,自然如履薄冰。

  他去上任,是省厅政治部主任陪同着一起去的,也表明了省厅的态度。厅长答应他稳定下来,再去给他撑腰装胆的。

  青城,这个副省级城市。远离省城,却是离京城近很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便利与历史渊源。

  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优越于省城的先天条件,还有着说不清楚的一种京城后花园的背景。在京城的当政者与这儿有着密切的联系,出身于此,在此有亲戚,或者经常至此休养休养。

  长此一往,青城的优越与潜力就彰显无余。主政者一飞冲天有之,更多的是晋身升位。这儿自然成为各方势力的争夺热点。

  姜山初到青城,按照惯例是依次到市委、市政府报到,然后在当地分管领导的陪同下,上任当地市委任命的局常委书记,然后再任经过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局长。

  这其中的过程快慢,就看当地主政者的态度了。

  快的话,说明他们对新来的公安局长认可,慢的话,就有很多层意思了。

  这也是一种搏弈,平静的例行公事过程中,各方势力无不在彰显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这其中,私下的交流与沟通就非常重要了。

  这是有明白其中奥秘的好心人透露给姜山的。

  姜山可不想如此妥协,他有着自己的行事风格。有着局常委书记一职,他就可以行使党委的组织权力,只需如此,就可以了。

  上任三把火的事,姜山不会去做。

  他需要的是静水深流之中,把一切摆布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有了规矩,无需大动干戈,各行其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就行了。

  如果还需要教着怎么履职,那就太笑话了。既然组织任命了,那肯定是符合任职条件的,业务不熟,自己去学,去熟悉就是了。

  如果不称职,不负责,组织不会让任何尸位素餐的。

  然后,当姜山在党委会上把自己的主政理念讲出来时,他说让每个党委委员“有职有责有权”时,每个人脸上挂着成熟的笑容,巴掌拍得很响。

  到了全体中层干部大会上,姜山按照警令部拟写的稿件,中规中矩地读完。会场上的掌声稀稀落落。

  他早就预知到这种效果。

  这儿的前任,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把这个局的局风全部折腾坏了。人心散了,一时难以收拢起来。

  他们见过太多“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官,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正在被审查中,有些还将被审查,极可能面临的是锒铛入狱。

  这种忐忑不安的氛围,笼罩在全体中层干部的上空。会场上沉闷异常,他也只能照本宣科,例行公事,认认真真地走完过场。

  这儿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把流毒肃清,再把活力挖掘出来。

  激浊扬清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的。

  这是规律,更是现实。

  应来送往的形式过去,省厅的政治部主任也返回了。市里的相关领导也各归各位。

  接下来的就各方势力伸过来的橄榄枝了。

  尽管中央有着八项规定,有着严格的铁规禁令,但是变通还是国人最为擅长的。

  因为临时没有住房,暂住在市里的定点宾馆里。吃饭也就共同与交流过来的干部一起吃工作餐了。

  能够进入这个层面暂住与吃宾馆工作餐的,自然是市级领导为主的。

  先是市委书记约着一起吃过一次工作餐,大体地介绍过一些市情,做出了让他提出一个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意见,提交常委会研究。

  然后是市长,也是在工作餐上表了态,要帮助解决装备经费问题,要求拿出个综合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倒是人大主任来得痛快。他约着姜山到自己亲戚开的家庭餐馆吃饭,还喝了点自己带的酒,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及政法委书记一起作的陪。

  人大常务会很快就要召开,任命马上出来。

  出了几次场,姜山让警令部把单位里的一处清理整顿办公室空置出来的房子收拾一下,暂时把住处安置在那里。

  吃饭就在单位的食堂里,原来用来接待的一个房间,作为局党委值班时的餐室,每人自备一套餐具。

  安顿得差不多了,吃住都在局里,时间上就充裕多了。

  局里各种文件与各警种单位的情况汇报,全部看过了多遍,还与有着单位的负责人及分管局长进行多次交流。

  其中,还穿插着到有关单位调研过了。

  一切都由警令部的陪同。警令部主任于大林带着研究室的一名年轻民警王辉。

  陪了数天后,向姜山征求意见,按照惯例,警令部都安排一名年轻民警负责局长的事务与简单的文字材料,作为兼职秘书。

  姜山不想为难警令部,就表示同意,按照他们的意见办。

  他借机给了于大林一份定心丸。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与表扬,并放权给他“非原则性的事务,严格按照规定,警令部决定办理就可。不要事事请示。”

  他深知警令部的不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人循规蹈矩惯了,期望得是未来安排重用,不会在一些小事犯低级错误。

  再说了,跟领导时间长了,无论是见识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都没的说,一般高于其他警种的人。

  警令部事务性的事情不少,于大林还是党委委员,局长的许多事情,需要他出面代表去处理。

  有了王辉跟着姜山,他也就脱开身去履行他的职责去了。

  姜山在王辉陪同下,活动就自由多了。

  这其中,于大林身为党委委员,对全局的情况掌控熟悉。姜山尊重他提出的意见,也为了让于大林有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自然,于大林尽心竭力地表现,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无懈可击,也值得信任。

  这就是姜山要的效果。

  王辉年轻些,凡事以局长为主,他为辅。这样,恰到好处地反衬出了于大林的成熟与老练。

  姜山了解到王辉是青城当地出生长大的,就让王辉领着自己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明察暗访,多了解些实情。

  有时,遇到有王辉的警院同学,姜山还会让王辉悄悄约出来,一起吃个便饭,借机了解基层一线民警的真实想法。

  这样才如鱼得水,接了地气。

  姜山仿佛年轻了许多,全然没有了刚上任时被沉闷气氛影响得心情不爽的那种感觉。

  他头脑中渐渐有了好办法,激浊扬清全局的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