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赖三国全文阅读 > 第21章 全是穷鬼

第21章 全是穷鬼


第二天酒醒之后,我对荆州的人事重新做了调整。

让诸葛珪去长沙当太守,其弟诸葛玄任巴陵太守,文聘任南阳太守,让蒯越和乐进一起去荆南安抚山越少数民族,于禁负责招募训练一万新军,黄忠仍领水军统领驻守江夏。

甘宁自行招募五千水军,驻守君山岛,典韦自然继续当打手,许褚留在身边当级保镖,同时上表请报朝廷并再次进贡十坛新春好酒。

自此,荆州尽入陈平掌握之中!

…………

这段时间自此,我很郁闷,因为他的腰包快见底了,如果不是有酒的暴利在支撑,他可能就要破产了。

这他妈过的什么日子啊?

为了不委屈春兰和貂禅,把每天的买菜钱留给她们后,堂堂荆州刺史、大汉安乐侯,居然天天靠跑到军营里蹭大锅饭度日,美其名曰与士卒同甘共苦。

看着士兵们那一双双感动的眼睛,我只能在心里对他们说,其实我也是被逼的,我现在是有泪只能肚里流……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当初抄了这么多人的家,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哪里知道真的用起来还是经不起折腾。

那些招募来的流民,先就要给他们建房子安排住处,在收成之前还要给他们饭吃,陈平整个就是在代国家赈济灾民。

让那些人犯去修路开矿治水,简直就是把钱往水里丢,矿山到现在还没找到,修路治水根本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益事业。

我现在才发现自己还真是伟大!

招募来的新兵因为出了朝廷编制,全都是以私人家丁的名义在训练,等于就是陈平的个人私兵,粮饷装备全都得我自己掏钱。

召集的铁匠打制农具,可铁矿全都靠从外地买入,而且还是免费提供给农夫。

不过最烦的就是随着荆州的欣欣向荣、丰衣足食,周边各地的难民不断涌入,每天的粥场就不知道要用掉陈平多少钱。

不给他们吃的又怕他们造反闹事,而荆州的田地和工作机会远远满足不了这些难民,简直让陈平头大如斗。

当然,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木匠按照我的提示制作出了水车和水力鼓风机,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和铁匠的冶炼效率。

而且按我的设计作出的荆州家具,送给张让、何进等朝中高官后,立刻就以款式新颖、高档华贵、结实耐用,受到广大贵族阶层的追捧。

现在家里如果没摆上烙有“度雷丝”三字的荆州家具,只会被人看不起。

就算普通人家里,起码也要有一两件烙有“安迩乐”的荆州家具才有面子招待客人。

茶场的茶叶也已开始生产,不过因为技术还不够熟练,产量不是很高,质量虽然比现在的茶叶要好,但还是没达到理想中的水平,想要财源滚滚还得明年再来……

酒的销量现在已经打开销路,基本上垄断了高档消费市场,荆州的“君山贡”现在已天下闻名,不过皇帝老儿已经下令每年要进贡一千坛。

这还是我讨价还价,说酿制不易压下来的数量,我靠他妹的,简直就是抢钱!

为了大量捞钱只得增加产量,又从欧冶金那里秘密制作了五十个蒸酒的炉子,虽然产量高了以后不可能再千金难求,不过总体利润还是比以前高很多,毕竟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

蒯越和乐进那里也进展良好,现在山越和汉民相处越来越融洽,特别是送给他们农具和种子以后,愿意下山和汉民一起垦荒屯田的越来越多。

毕竟在山上以打猎为生、和野兽搏斗,过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只要是正常人都会希望过平平安安、丰衣足食的生活。

只不过还没有通婚的现象,双方的风俗习惯还是差距太大,以往的摩擦,还是在各自的心里留有芥蒂,希望随着时间的发展,双方能够真正融合到一起吧。

现在荆州的财政基本勉强达到平衡——在我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私人收入,填进去的情况下。

不过也不是没好处,起码荆州的百姓和官员,看到我那日益憔悴和消瘦的脸,一个个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凡是所到之处,百姓皆夹道跪地欢迎。

而且听说已经有不少人家里,供起陈平的长生牌,虽然就我来说感觉好象死人的灵位,但是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

只要撑过了收获季节,甩掉垦荒那一块大包袱,荆州就会越来越强大,等到董卓进京天下大乱的时候,荆州将被团结成铁桶一般,到时看谁能动得了自己!

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忍!忍!忍!

可我真的忍不住了,这穷日子好难过,要吃肉,要喝酒!

谁能赞助我一点?不管了,就是去抢去借也要弄点钱来花。

去找典韦,“大哥,我正想找你,能不能给我点钱?今天手气不好输光了!”

#¥#¥—#¥%算了,我忍,我怕打不过你!

去找欧冶金,“大人,我最近周转比较困难,你看是不是把上次的炉子钱付了?”

“……”

“当我没说,当我没说,下次您方便的时候再付好了,要不要进来坐坐?”

去找蒯良,“大人,你看我已经两个月没领俸禄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您是不是行行方便?”

“你把这个拿去当了吧!”

“大人,这是你的刺史大印啊,这东西谁敢收啊?”

晕!你还真打算拿去当啊?

天啦!今年我是不是流年不利啊,身边一个个全是穷鬼,早知道当初弄了点钱,就直接出海到扶桑去为国争光算了。

…………

春去夏来,田地里已经长满了沉甸甸的稻穗,我也终于要解放了!

端午又到了,将荆州各地太守和领兵主将,都召到襄阳来一起吃个饭,具体汇报一下各地的情况,让诸葛亮在一旁作陪。

现在诸葛亮简直就成了我的书童,每天都是拿着公文识字,我批复的公文都拿给他看一遍,不管看不看得懂,反正让他先习惯这种行政的气氛。

他哥哥诸葛瑾则跟着蒯良学习。

“诸位这半年来都辛苦了,陈某借此机会敬大家一杯,由衷感谢各位这半年来为百姓所做的一切!干!”

哎,今天这一顿又要吃掉我多少天的饭钱哦,这酒喝下去是爽在嘴里痛在心里啊,你们可别喝得太多啊。

“谢大人!”

众人一饮而尽后,蒯良先带头开口:“此杯酒我等实在受之有愧,荆州百姓谁不知道大人散尽家财以救饥民,我等不能为大人分忧,实在是有罪无功啊!”

既然你这么有自知之明,刚才那杯酒怎么喝得比谁都快啊?

“子柔不必谦虚,荆州这半年来的变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虽然现在荆州不能说衣食无忧,但是这半年来没有一个百姓饿死街头,就凭这一点我就要谢谢在坐的各位!”

顿了一顿,“子柔,汇报一下上半年荆州的功绩。”

赶快汇报,让你们没空喝酒吃饭,可以多剩点晚上热一道再吃。

“禀报大人,今年荆州各地垦得荒地二百四十三万亩,各地增加官办私办铁器木工作坊三百一十九户,修建治水河堤共计九十七里,修路合计一百四十里,安置流民五十三万余人,至今尚无一人饿死。”

说到这里,蒯良停了一下扫了在坐众人一眼,见大家都是一脸欣喜自豪的模样,马上换了一种语气继。

“但到目前为止,荆州财政缺口达三万万钱,这些全都是大人用自己的私人收入在填补,目前全州还有大概三十万流民无法安置,这个数量仍在每天增加,这里面有很多都是靠大人用自己的家产,置办的粥场勉强度日,请问诸位准备如何为大人分忧?”

这一番话一说出来,在坐之人无不羞愧地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