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最需要的心理学常识书全文阅读 > 第1章 心理基础课——发现内心世界的秘密(1)

第1章 心理基础课——发现内心世界的秘密(1)


  心理学的目标——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法]蒙田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因为感激恩师詹姆斯的教导,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威廉·詹姆斯·塞德兹。对于这位11岁便考入哈佛的少年天才来说,天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当然这还要归功于他父亲的教导。塞德兹教授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万能的神灵掌握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在最初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情绪都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特别是快乐,创世之初的人们并没有什么忧愁,终日快乐地生活着。

  但是经过思考之后,上帝发现,让人们这么容易得到快乐,人们就会不懂得珍惜,也不知道珍惜任何东西,因为快乐始终在。上帝想要让人们懂得珍惜眼前的快乐,并且让他们知道只有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才能发现人生的美好,享受快乐的生活。于是上帝与天使们召开了一次会议,来讨论“快乐”的安放问题。

  有的天使表示这种快乐应该藏在高山之上,经过艰难的攀登才能得到;有的说要沉入深海之中,只要经过风浪的吹打就能知道快乐的所在。总之各种答案都有,但是上帝始终不满意。直到有一个天使说,快乐应该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应该把快乐藏在人们的心底。因为人类总喜欢到别处寻找幸福和快乐,却不会想到挖掘自身存在的东西。他们很难想到幸福和快乐是取决于自己的。藏在心底,人们就很难发现快乐,只有当他们深入地了解自己,反省自身的时候才会发现快乐,而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帝特别满意这个答案,就这样,人类快乐的秘密就被上帝藏在了人类的内心深处。人们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努力和自我探索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才能学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

  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金钱、名利之外,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去享受:温馨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善良的朋友,美好的环境,可口的美食和健康的身心,等等。生活不是目的,生活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如果还是不能摆脱生活中的困扰,那就选择心理学,心理学就是能帮助我们每个人发掘自己内心快乐的科学。在心理学的帮助下,我们能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抵抗压力的侵袭,排解抑郁的苦闷。这些困扰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本心,是我们自身心灵的产物。有能力制造困扰的人当然也有能力为自己排忧解难。心理学家相信: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课堂感悟

  人们总是追求自己缺乏的东西,认为自己不幸福就去追求幸福。但是,幸福不是追求到的,而是靠自己的感知。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发掘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存在的意义。经过与咨询师的探讨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生活也可以变得更美好。

  心理学的任务——行为的控制

  习惯是社会的巨大的飞轮和最可贵的维护者。

  ——[美]威·詹姆斯

  在心理学家看来,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自己、身边的人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对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才是心理学最核心、最激励人心的目标。

  要能控制行为,首先必须了解行为发生的原因,就是看到一种行为,能准确地描述它并解释、预测它的发生,最终才能实现对行为的控制。而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这无疑为心理学提供了改善他人生活质量的途径。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将控制行为视为心理学的最终任务。

  那心理学是如何控制行为的呢,我们可以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说明。

  有一个退休的老人喜欢在下午的时候,在自己院子的躺椅上晒晒太阳,享受安静的生活。但是让老人不高兴的是,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每天下午都有一群孩子在他的门前嬉闹玩耍,喊叫声让老人无法忍受。老人想要彻底杜绝这种现象,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有一天,老人走出门对孩子们说:“我非常感谢你们在这里玩,让我的门前变得如此欢乐,你们的笑声让我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为此我决定奖励你们每人25美分!”

  得到奖励的孩子们高兴极了,自然决定以后还是要来这里玩,以便得到更多的奖励。可是第二天来玩的时候,孩子们虽然得到了奖励,却只有15美分。

  到第三天的时候,孩子们发现,老人只给了他们每人可怜的5美分。本来昨天只拿到15美分的孩子们就很生气了,今天只有5美分,孩子们更生气了。他们不满地对老人说:“我们在你这里玩一天你才给5美分,你知不知道我们每天多辛苦!”从那以后,感觉受到欺骗的孩子们便再也不来老人的门口玩耍了。老人也如愿以偿地重新获得了安静的环境。

  在这个简短的小故事中,老人首先是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和解释:每天来玩,玩的动机是天性使然。既然天性不能违背,那就尝试改变孩子们玩的动机。然后他预测:孩子们会因为奖励的减少而改变玩的动机,从而不再来此嬉戏。最后,老人通过对自己预测的实施,改变了孩子们的动机,实现了对孩子们行为的控制。

  课堂感悟

  不仅是这个小故事中对动机的改变有助于控制行为,学习心理学之后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心理学。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和思考,深入了解事件的起因,就能基本实现对身边事情的控制,即使不能控制,也能对整个事件有大概的了解,不会使自己再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

  派系之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九大学派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

  ——[俄]巴甫洛夫

  科学心理学诞生一百多年来,心理学逐渐生长壮大,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九个广为人知的派系,下面我们将一一为您讲述这些流派的故事。

  内容心理学派起源于德国,是最早的科学心理学派,其领导人物费希纳和冯特都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说,通过对人的经验的研究分析,将人的心理划分为各种元素,即为内容。

  同样诞生于德国的意动心理学派是以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而创立的,创始人弗朗兹·布伦塔诺主张心理学以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的活动,而非元素本身,因此被称为意动心理学。这一学派几乎是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派同时产生的,其观点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学思潮,影响长远。

  英国心理学家铁钦纳是冯特的弟子,也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人的意识经验,而非感知经验,研究采用内省的方法。但是,构造心理学的局限在于没能将心理学应用于生活,只是停留在解释人的心理过程的阶段。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威等人。机能主义反对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且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首创了客观观察法和文化产物分析法,这是心理学研究史上的一次突破。

  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创立了格式塔学派,最早研究人类的知觉错觉,随后提出我们知觉到的东西远远多于感觉到的,这就是著名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论。科勒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利用已有经验与现有条件组合之后的顿悟。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弗洛伊德的评价虽然明显走向两个极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弗洛伊德在对精神异常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大量的经验,并丰富了自己的学说。虽然弗洛伊德学说有着明显的泛性论倾向,但他的学生们逐渐改善了这一缺陷,最终使新精神分析在今天的咨询界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行为主义学派也是一大主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强调后天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开创了许多塑造行为的理论,在当时引起轰动。不过,显然这种忽略人的先天因素的环境决定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由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也是为反对行为主义而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学派。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在今天依然应用广泛。另一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也备受称赞。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对个体要有一种积极的关怀与尊重,以促进自我的完善。人本主义主张在心理咨询中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内瓦学派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立的。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学,探究人类智力的成长和认知发展的机制。皮亚杰对儿童与发展心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课堂感悟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心理学流派林立,并非这九大流派可以概括。但总的来说,这些旧有学派的争论都集中在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这在心理学日渐成熟的今天,很多已经不再是争论的重点,越来越多的观点被证实,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观点在不断地产生,心理学已经有了新发展。

  心理学的多元化观点——当代心理学观点

  纯粹的理论除了争辩之外毫无价值。

  ——[德]利希滕伯格

  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呈现出与前一百年不同的发展趋势。当代心理学的观点主要包括生物学观点,心理学动力学观点,认知的、进化的以及文化的观点。这些观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生物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上。

  持生物学观点的心理学家尝试从基因和遗传的角度解释人类的心理过程,因此是先天的生物决定论者。

  持心理学动力学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的行动受到一种或几种生理驱力的支配,例如弗洛伊德定义的力比多就是这样一种性驱力。人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减少由这些驱力产生的紧张感。紧张感减少,活动也就趋于停止,也是一种生物决定论的观点。

  但是现代行为主义依然坚持环境决定论。他们将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结论应用在人的身上,特别在儿童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他们的主张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但是显然,人们不会用像对待动物一样残酷的方法来对待自己。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能力既不是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也不是后天环境操纵的。他们假设人是先天良好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只要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任何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本主义追求的是人类自身潜能的无限发展。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思维中产生的,因此他们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并致力于对人类大脑的研究。由于认知心理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很多高级心理过程,更具备自然科学的客观性,许多研究者认为认知观点是今天心理学中占优势的观点。

  进化论的观点将心理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联系起来,试图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找到人类各种心理过程的起源。但是由于进化心理学家不能用实验来验证进化的过程,因此他们必须要提供更多支持他们理论的证据。

  还有不少人持有文化的观点。心理学起源于欧洲,并在美国发展壮大,因此,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对象大都是白人群体,很多规则和条件对其他人种并不适用。而且由于种族、信仰等社会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世界各地人类群体心理上不同的发展趋势。文化的观点是对心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课堂感悟

  如果有小孩子打架了,不同的观点会有不同的解释:生物学观点会通过分析儿童大脑得到原因,心理学动力学观点认为打架是孩子对不快乐的反抗,行为主义认为孩子从别人那里学会了攻击,人本主义则讨论导致孩子打架的不良社会条件,认知观点探索孩子在看到别人打架时的心理过程,进化思路考虑导致攻击的原始条件,文化观点研究文化差异下攻击的合理性。

  心理学分布的领域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德]大卫·希尔伯特

  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儿童教育到心理健康,从感情婚恋到军事医学,从管理决策到工业设计等,都是心理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心理学已经在很多领域形成自己的分支学科。下面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列举心理学的应用。

  一名大学男生萨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少困难。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发现总是处理不好与室友的关系。这时候,他需要找到人格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多的差异,或许更严重的时候,他需要找到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他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个分支是咨询心理学。

  在学习中,萨姆发现自己很难记住大量的知识来通过考试。他可能需要了解认知和生物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学习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在考试之前他感觉到焦虑,健康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学也能帮助到他。

  与女友相处的时候,萨姆发现自己总是不知道怎样使女友高兴,或许他需要了解一点女性心理学。萨姆有时也会感受到来自朋友们的压力,社会心理学家会告诉他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放假回家,萨姆觉得调皮的小弟很让他头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可以有效对付儿童。篮球比赛的时候,萨姆总是觉得呼吸困难,运动心理学家可能知道这其中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