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入伍,先考试
几天后,征兵处将我的资料审核完毕,通知我参加ASVAB测试。这是Armed Services 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军队职业倾向测验)的简称,它对兵种的选择、军队生涯的发展和奖金的多少都有直接的影响。
测试分为十一个项目,包括跟数学有关的数值计算、数学知识和计算推理,跟工程学有关的机械原理、电学知识、科学常识和车辆和工艺知识,跟语言学有关的短文阅读理解、口头表达能力和词汇知识。最后,报考海军的人还要考一项编码速度。
题目本身可以说都不难,考场气氛也没有那么紧张,绝不像我们的高考那样。我觉得很多老美都是抱着“考上就去,考不上拉倒”的心态来的,个个谈笑风生、满面春风。在答题过程中,我却一直忍不住地想,要是这些题都用中文来表述,我的分数肯定要高出一倍!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因为很多题目都是一堆专业术语的词汇难住了我,我要费半天劲儿去猜测词义。
而且,所有十一个类别的题目都出在同一张试卷上,而不像国内那样每一科一张考卷,所以直到走出考场,我还觉得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考题出得真是很科学,加上所有题目放在一起进行电脑综合评分,真的能够测试出一个人的个人资质和潜能偏向,最后得出结论:你适合什么兵种。当然,美国军队也有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同兵种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不一样,相对而言,海军、空军的录取分数要比陆军高一些。
一周之后,征兵处的人通知我去领成绩单。到了那里一看,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低的分数啊!我有点儿沮丧,心想这回肯定没戏了。没想到负责人看了一眼我的成绩单,笑了:“哥们儿,你这成绩绝对没问题!别只看那些分数,电脑可不是这么判断的。它是通过这么多学科的分布,推断出你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依我看,你不仅加入美国海军没问题,在机械方面还不错呢!”
至于“机械原理”和“编码速度”,可能跟男孩子天生爱琢磨这些东西有关吧,分数也过得去。
有意思的是“短文阅读理解”,虽然全是英语,但我答得还行,也许因为我从小作文就不错?也许因为有了上下文,我通过推理也能得出答案?不过他们为什么要考这个呢?我想是因为军队里也有很多文职岗位,比如文书、情报工作、行政人员、战地记者等等,都需要“阅读理解”这项技能吧。
至于“电学知识”和“科学常识”,不是吹牛,如果换成中文考题,我的分数肯定更高。
“车辆和工艺知识”我为什么答得差?这可能跟国情和文化传统有关。我相信这种题目对老美来说比较容易。美国不是号称“车轮上的国家”吗?老美们都是从十六七岁就开始研究汽车,经常跟着爸爸鼓捣汽车,平时遇上点小毛病,很多家庭都不是把汽车送到修车厂,在自己的车库里就能搞定。更不用说那些玩改装车的年轻孩子了,他们可是对汽车每一个部件都门儿清,就像我们在影视大片里看到的那样。汽车,在中国人眼里就是用来开的,在美国人眼里则是一种文化。
我答得最差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词汇知识,相信各位可以理解。虽然我来美国也有几年了,但这次考试考的可不是日常生活用语,而是一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需要学习研究才能掌握的词汇知识,以及一些军事化用语,我能拿高分才有鬼哩。看来,我战地记者的梦想就不太可能实现了。
这是我1998年参加美国海军时的ASVAB考试科目。退伍后,我持续关注着此项考试,发现近年来考题略有调整,现在已经去掉了“数值运算”和“口头表达能力”两项,加入了“Assembling Objects(AO)物体几何组合”一项,也就是说,从11项变为了10项。这就值得玩味了。去掉“数值运算”还好理解,因为还有“数学知识”一项,且新加入的“物体几何组合”也属于数学范畴,而且考察得更全面。但为什么把“口头表达能力”也去掉呢?要知道,新兵基本上是根据这一项的成绩决定入伍后是否要补习英文的。这是否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美国军队不想因为语言障碍而甩掉一些适合当兵的人才,或者说,美国军队迫切需要征兵,尤其是英语为非母语的外籍兵?还是说大兵们真的成了国家机器,只要能打仗就行,“语言表达能力”并不重要?
拿到成绩单,又过了一些日子,一个电话打到了家里,还是那个黑人征兵官,他用兴奋的语气说:“罗,你的考试OK了!祝贺你!欢迎你加入美国海军!”
“谢谢!请问我要做什么准备呢?”
“准备?做好离开家几个月的准备就行了!哈哈。”
“哦,对了,你抓紧时间赶紧跟你老婆亲热,补偿一下人家吧,后面就没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什么?不是入伍以后也有家属探望时间吗?”
“有!但是在新兵训练期,只能在毕业之前有一个开放日,家属们可以参加阅兵仪式。”
“好吧。”我叹了口气。
“对了,罗,你收到入伍通知单没有?”
“收到了。”
“好,那就按上面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去报到吧,最后祝你在美国海军的日子一切顺利!”
“再次谢谢。”我挂上了电话。
因为我本来就不是特别热衷于“在美国当海军”这件事,所以真到了确定入伍的那一天,还真是有点忐忑。我说不清是激动还是惆怅,是喜还是忧,当时更多的是迷茫。我是否做好了成为一名军人的准备?如果明天就要上战场怎么办?军人这个身份会伴随我多久?……我甩甩头,命令自己不要多想,因为想也没用,该来的总会来的。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有些事情就是要逼着自己去做,否则就错过了。
倒是我的朋友们,听说我不到一个月之后就要入伍,成为一名美国大兵,个个兴奋不已,拉着我成天找地方吃喝玩乐。因为大家都知道,我的逍遥日子就要结束了。
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
1998年11月26日,我来到美国海军的一个办事处,签署一份表格文件。它的内容非常详细,不仅要填写我自己的信息,如在哪里工作过,曾住址和现住址,我的老板的名字,还包括我的父母和老婆、女儿的名字以及他们所在单位、出生地、现在的国籍等等。仅仅是“离职”这一项,就要在“原因”一栏详细说明: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开除,还是在被通知开除之前自己辞职的,或者是因为违反了一个条例而协商自愿离职,等等。
表格还包括是否使用过毒品、是否酗酒、是否触犯过联邦的法律?如果有过暴力行为,是持枪、使用炸药还是进行了人身攻击?现在有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查(我理解为“是否处于假释期”)?在过去7年中有没有上过军事法庭?
在做完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题、填空题之后,老美最后还不甘心地问:最近7年内,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其他的违纪行为吗?如果有,请解释。
我可以理解海军进行这么详细的调查,是因为毕竟国防安全不能儿戏。这是调查,但也是对我的尊重,让我允许军队去调查自己。比如犯罪前科,只有我填了有过某一项,人家才会继续调查。不过,通过这些跟社会安全相关的问题,老美就能判断出我是几等良民吗?
1998年12月15日,我收到了两张通知单。第一张是通知我入伍后即将进行什么技能训练。他们把我分配在了“Fast division(快班)”,因为所有在ASVAB考试中的VE(口头表达能力)成绩低于42分的人,都要先去快班补习英文。经过五周的跟海军相关的英文阅读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学习,考试合格后再分到正式的班里。通知还说,美国海军很重视培训,会安排社会上的老师和军队老师交叉上课,社会上的老师来自圣迭戈的社区大学,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军队的老师也是经过严格挑选、大学以上学历。这次系统的学习将使很多人受益匪浅,包括将来退伍后去别的学校深造,因为大家已经学会了方法。
通知单告诉我,我的军阶从士兵的E1级开始。我知道,有的人在ASVAB考试中得的分高,就可以从E2级开始(有的人本来就是打算考军校,或者干脆就是大学生,所以分数自然高),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新兵蛋子都从零开始。
另一份通知单则是告诉我的兵种为海军的航空兵(Airman)。在征兵处咨询时,我就大致了解了一下,发现Airman是最基础的兵种,在Airman之上还有很多兵种,如电子系统、电路系统、动力机械、安全设备机械、液压系统、后勤支持系统等大概18项可供选择。但看了一圈,没一个是我喜欢的,那我就做个Airman算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Airman而非Seaman(水兵)——前者主要为海军的飞机服务,后者主要是在船上工作——首先是我对飞机有兴趣,其次也是受到军队里满天飞的传言影响,他们说Seaman常年在海上晃晃悠悠的,而且每天都要擦洗船身。我可不是为了擦船而去当兵的!
1998年12月的最后一天,天气非常好,我穿着衬衣和西裤,皮鞋擦得亮亮的,带着驾照、社会安全卡等个人身份证件,来到了亚特兰大联邦机构的一栋大楼,在一间类似纪念馆的房间里,履行加入美国海军的宣誓仪式。
小厅里坐满了人,大概有上百号吧,各个军种都有,安静地等待仪式开始。家属只能在隔壁房间等待。
一位负责征兵的上校出场了,他自称是国防部的官员,对我们发表了一通讲话:“这次宣誓是极其神圣的,你们要绝对信守自己的誓言,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是美国的英雄,国家和人民依靠你们。”
然后他开始依次念出未来大兵们的名字和来自美国的哪个州。因为我名字的发音对老美来说很难,所以我需要竖起耳朵仔细听,果然听到人家用奇怪的声调试探:“雪罗?佐罗?来自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我马上走上前(有意思的是,在我加入美国海军后,各种奇怪的叫法还是奇怪地延续着,反正我一听到类似的称呼,就知道是在叫我了)。
“今天,我在这里庄严宣誓,我将效忠美国军队,保卫美国人民的利益,不背叛美国军队,不背叛上帝……”引领者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并且也要像他那样,一只手放在《圣经》上,另一只手举起。由于紧张,我差点举错了手!
其实我只是机械性地重复着,没来得及感悟出什么,因为我怕我一思考就念错了。老实讲,引领者也不是对所有的非白种人都慢慢说,只要听对方说一两句就知道其英文水平了,因为有的黄种人是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英文流利着呢。
据我观察,在宣誓仪式现场并没有谁临阵退却,但我觉得肯定有人没去宣誓,因为他们本来就把上次考试当做玩儿,要不然征兵处的人为什么直到最后还在叮嘱、鼓励我呢。这就像好的售后服务一样,是很负责任的,生怕“客户”跑掉。
真的要签署“反间谍协议”
1999年1月4日,我离开亚特兰大,前往指定的集合地点,等待新兵营的车接我。因为不知道那里会有一大堆人,还是就我自己,也不知道谁会是我的同伴,所以我提前半小时就到了。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哥们儿,但我们双方都不能确认是同伴,或者说至少对方看着我,不太相信我这个黄皮肤黑眼睛也是来当兵的。过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人,他们仨开始说起话来,我才听出来大家都是去当兵的,赶紧凑过去聊天。
我看见其中有一个女孩儿(后来我俩聊天,知道她叫莫妮卡),有点惊讶,虽然我知道美国海军肯定也会招收女兵,但没想到居然让我赶上,这概率应该不高。但显然他们仨的表情比我的表情要惊诧得多,那个叫乔治的小伙子连珠炮似的问我:“你是哪里人?中国人?中国人也能在我们美国当兵?至少你得有绿卡吧?”我回答:“当然有绿卡。”那个叫丹尼的男孩儿则一直在抽烟。估计他嫌说话费劲吧,因为我们的集合地点是一个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就在旁边,许多汽车呼啸而过,噪声很大。
我们每个人都背着双肩包,只是他们仨看上去都比我年轻。但没有人表现得很兴奋,甚至根本看不出他们是高兴还是低落。
聊开了之后,大家都开始抱怨。莫妮卡抱怨ASVAB考试没考好:“有些题目是什么玩意儿啊!”乔治抱怨自己从很远的海边过来,已经坐了3个小时车:“待会儿据说还要再坐七八个小时车才能到Great Lakes(五大湖区)呢,老子受不了啦!”就连丹尼也忍不住抱怨,说其实他不想当兵,但高中毕业后找工作有点困难,只好来当兵。丹尼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不少,他们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经常被开除,就被家里逼着去当兵了。后来他被分配到巡洋舰上。有一次航母战斗群出海,我们在靠岸时遇见了,都特兴奋,一起喝了不少酒。
我比较沉默,基本上他们不问我就不说。其实我还有一大堆问题呢,但没想好该怎么问,比如对美国海军,他们比我多了解些什么?以后分配去哪里,他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漫天飞舞的雪花比鹅毛还大,1月的芝加哥,就像用白色鹅毛笔和白色的墨画出的鹅,而我们这几个从亚特兰大来的南方红脖子则像褪了毛的鸡,上错了岸,搞错了时令,被鹅群欺负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