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东方玄幻 > 我为白起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五十一章 战争机器

第1卷 第五十一章 战争机器


  “朕意已决!明年大殷大军举兵伐天!”

  子受大手一挥,斩钉截铁道,这是一种无上的霸气与果决!

  一如这二十多年来的每一次朝议,根本不留给诸臣反对的机会。

  众臣见人皇心意已决,虽多有犹豫,但却无一人敢站出来反对。

  于是,殿中一阵沉默。

  正是此时,三朝老臣,大殷柱石,当场太师闻仲叹息一声,一步踏出队列,对着丹陛上的子受拱手一礼,“臣闻仲,尊陛下之命,愿我大殷之士,旗开得胜!”

  “愿我大殷之士,旗开得胜!”连当场太师都主动附和了,群臣若是再不表态,便是欺君!

  见此,子受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诸卿便散了吧,朕需要在十个月内看到,足够的兵仗、丹药还有战舰。”说罢,他便一挥衣袖,转身离殿而去。

  “臣等,遵旨!恭送陛下!”众臣齐齐躬身一拜。

  待子受走后,大殿之上顿时炸开锅了。

  “这可如何是好?”

  “一年之内,备齐所有的战备,怎么可能?”

  “老太师,要不您入宫再去劝劝陛下?”

  众臣左一言右一语,更有甚者,居然鼓动闻仲,让他劝谏子受收回成命。

  “诸公。”

  老太师淡然出声,几十年的位高权重自然而然养出了一身不怒自威的气势。

  闻仲一开口,众臣皆是不敢言其他,静静地等着闻仲说话。

  “你们何时见过收回成命的陛下?今上英明,却是容不得别人半点忤逆,尔等今日之言,若是传入陛下耳中,恐怕……”

  这下,朝中众臣脸色一下就白了,而那些武官们个个幸灾乐祸。

  闻仲见众人脸色,也知敲打过了,因而淡淡道:“且听皇命行事吧!”

  “是……”这下,众人都不敢再多说些什么了,乖乖地退出大殿。

  “多谢老太师今日仗义执言了。”武官之中,一大汉笑道,朝闻仲拱拱手。

  闻仲见得此人,苦笑一声,“武成王何苦讽刺老夫?”

  黄飞虎笑道:“老太师哪里话?老夫早就看这群文官不过眼了,今日老太师之言委实痛快!待今日之后,还请老太师过府一叙!”

  “一定!”闻仲也是拱手作礼。

  “告辞。”黄飞虎拱手回礼,大笑而去。

  闻仲站在空荡荡的大殿之中,望着子受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面带忧色。

  话说子受离殿之后,刚至后宫不到一刻,便剧烈地咳嗽起来,咔出一口鲜血。

  这让身旁服侍的贴身内侍惊得不轻,忙扶住子受,一面大喊,“来人!快传太医!陛下有恙!”

  然而子受却死死抓住这内侍,不让他声张,“住口!朕无疾!”

  他运行体内元气,生生将脸上不正常的潮红压下去了。

  仍然是那位威严,至尊的人间大帝,子受淡淡地瞥了一眼身边内侍,“今日之事,敢泄露半句,朕灭你九族!”

  “是,是!”那内侍忙诚惶诚恐地答应着,头上已挂满晶莹的汗水。

  子受摆了摆手,淡然道:“下去吧,朕想一个人待一会。”

  “是,臣下告退。”内侍如逢大赦,逃似地离去了。

  子受抬头,望向天际,眼中竟然难得的露出一缕迷茫之色,“朕的时间,不多了……但我大殷,能赢吗?”

  他是在赌,他自己也明白。

  但身为假仙之身,寿元与凡人相差无多,前三十年的励精图治,已经损耗太多元力,以至于现在,他已经快灯尽油枯了,若两年之内,没有什么奇遇,他便只有随大殷历代先王一样,要么自封陵寝,要么化为灰烬。

  他等不得了,故而,提前了至少十年,发动伐天之役。

  成,即万世不朽;败,则与大殷一同入灭。

  但,终究还是急了些……

  ……

  人皇陛下的意志已决,大殷便如同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慢慢发动起来,露出其狰狞的一面。

  无数天材地宝从深山中搜出,送入大殷丹房,炼成各类丹药。

  将作府更是汇聚了全国所有的能工巧匠,一月之间,数艘巨大的浮空战船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

  另外,人皇特旨一下,无论华夏之地,东海之滨,四方诸侯之领地,凡有修为在身的修士,皆入朝歌,为飞羽扈从。

  一月间,朝歌城外,竟聚集了近三十万修士!

  只不过这些修士的修为,甚是参差不齐,人皇自然不会拿他们作一线部队来用,不过这些修士用于守城倒是不错。

  散修们一向散漫,被子受强命征来,怨气甚大。

  来的当日,便有数名地假仙境界的隐士仗着自身修为,故意为难大殷士卒。

  然而,不过一日之后,这几名地仙大能的脑袋,便已经挂到城门之上。

  那血淋淋的伤口,与他们睁大死不瞑目的双眼,似乎在嘲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终于,散修们都老实了,他们看出来了,大殷,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一个个噤若寒蝉,老老实实地听着大殷飞羽的指挥。

  ……

  西岐岐山。

  王宫之中,姬昌正手持一份朱红色的圣旨,低头沉思。

  而其周围,还团坐着数人。

  “父王!万万不可接受这道命令!子……人皇陛下,已然寿元无多了!只要待其晏驾,后继之君未必敢如此待我等!”座中一人,顿时坐不住了,站起身来,朝姬昌拱手一礼。

  这人,乃是姬昌嫡长子,伯邑考。

  伯邑考没想到,前番已经尊人皇之命,搜索国中修士,送往朝歌了。

  没想到不过旬月。人皇又下了一道圣旨,要西岐半数之兵,前往朝歌听命。

  这,如何使得?

  故而伯邑考急匆匆地站出来,劝阻其父,不要听命。

  而身旁还坐着的两人,一人乃是伯邑考的胞弟姬发,另一人则是数年前被姬昌任用为相的姜子牙。

  见兄长如此沉不住气,姬发脸上悄然浮现一丝窃喜之色,随后悄悄看向身旁的白发老翁。

  姜子牙也是回了一个安心的眼神,姬发见状,收回了轻浮,摆出一副严肃的模样。

  果然,姬昌闻言,眉头一皱,不悦道:“放肆!”

  伯邑考一听父王训斥,顿时浑身一颤,垂下头来,不敢抗辩。

  “人皇陛下在位一日,他便一日是人皇,一言便可定我等生死,若违了他的意志,你以为我们能活到新君嗣位那天?”姬昌冷冷道。

  “这?”伯邑考仔细一想,如今这位人皇,若是气极了,这样的事确实能做出来,一时间,冷汗就从后背出来了。

  姬昌看着支支吾吾,没了主见的伯邑考,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后将目光缓缓转到姜子牙身上,笑道:“依吕相之间,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