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4年11月4日,今年仅剩下58天。
再过一周即将上演年度大戏双十一。这也是阿里上市后的第一个双十一。双十一看起来很美,但现实很残酷,它将注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
被强行转移的消费力
双十一的美某种程度上是强行制造的,如同所有大型典礼。只不过阿里把更多风险转嫁到了企业身上。基本从10月起所有网店的销售额逐日下降,根据可靠数据,进入11月时,各网店化妆品、耐消品、大件物品几乎销售额降到平时的十分之一。10月5日之后,大类目排名前十的店铺销售额不足万元。换一句话说,所有消费力都被阿里强行改到双十一那一天了。此外,11月11日当日销售的10万元和平日的10万元不是一件事。平时老板们会笑,这一天老板们可能是无奈地笑。因为那一天为了拿到天猫的页面资源展位,厂商必须给出极低的价格,加上运营成本、推广成本,则为亏损。
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阿里系(包括天猫、淘宝,以及所有被投资及买断广告位的媒体及网站)的广告资源是有限的。因为整个互联网的流量趋于饱和,即使双十一当日有不少增量,对于几十万卖家来说,能瓜分到的依然是少数。为了争夺这些广告位,商家们势必付出比往日更高的代价。以天猫直通车这一搜索广告为例,几乎所有知名品牌词在双十一期间的价格会上涨3倍。如果遇上分销商们之间抢流量,或者分销商与旗舰店抢流量,那关键词价格会被哄抬至几十元一次点击。而卖出一套产品的净利润也可能只有几十元。唯一在这场游戏中获利的只有少数企业以及阿里。
流量的恶性循环
虽然那么多企业双十一赚不到钱,但是大家还是拼命赔本赚吆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双十一期间产生的巨大流量和交易数,将保证企业在未来出现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及较好显示位。以服饰为例,如果你不参加双十一,而别人家参加了。虽然他们没赚多少钱,但是巨大的成交件数将导致以后搜索“连衣裙”可能要翻5页才会出现你。于是销售将持续恶化,而展现又会更差。届时你得花更多钱才能重新获得良好的展示,所以大部分商家对双十一是爱与恨同在。
“不仅仅是低价”还仅仅是口号
虽然今年双十一天猫提出了几大新动向,包括:移动化,国际化,平台化。但是在99.99%的消费者眼中,双十一唯一吸引人的就是低价了吧。因为低价忍受下快递崩盘吧,因为低价忍受下一天收到20个店铺的短信轰炸吧。但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一线城市人们历经数年双十一洗礼,对此已经有一点麻木了。其更多增量来自于低线城市,那再过几年怎么办呢?
写本文并没有黑的意思,仅表达一些客观观点。此时此刻有无数的阿里人在西溪奋斗着,我认识很多程序员,有人两周没回家了,老婆每周去公司简单见一面换一包臭衣服回家,就为了双十一那一天。对他们要送上深深的感谢与祝福。
阿里上市了,它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它的成功是因为颠覆了传统,打破了陈旧。但切不能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再次固化,为了双十一而双十一,为了炫销售额而双十一,那么就危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