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是个不再酷的自媒体全文阅读 > 第2章 我的自媒体之路

第2章 我的自媒体之路


  现在是2014年的12月,上海已经进入了冬天。和往常一样,寒风带着阴冷,让人觉得很难熬。原来江浙沪包邮不是白包的,因为南方没有暖气,取暖都靠抖。所以这世界归根结底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比如自媒体也是,你只有付出,才有可能收获。

  关于开始

  在我2010年开始做微博的时候,还没有自媒体这个称呼,那时候叫作社交媒体或者新媒体,后来叫作KOL,再后来才变成了自媒体人。

  那时,你问我什么是自媒体,我也说不清。在说不清的时候,凭着感觉去做,很幸运,竟然做出了很多想都没想到的成果以及心得。如果那时我脑中有很多模型、很多顾虑、很多理论,我想我不一定会开始。所以开始很重要,去做很重要。它比高谈阔论重要一百倍。

  关于坚持

  2010年的夏天,我正式决定开始运作微博,当初只是有个大致的感觉,感觉电影、笑话这种最火,但是和别人做得早的比,没什么优势了。于是我选择了自己平时常用的PPT,取名“@我爱PPT”。最初的一年两年其实并没有爆发,我所做的就是坚持,沿着自己的构想与对其属性的把握去实践,去坚持实践,去不断坚持实践。所以,当所有人都在做的时候,我是茫茫人海的一员,耕耘着。当一大半人刷粉的时候,我继续慢慢优化着、改进着,不在乎短期内增长多少。而今天,在大家抱怨微博活跃度降低的时候,我敢说,我这里活跃度很高。于是很多企业请我去做讲座、别人都夸我、粉丝们都很崇拜我等情况络绎不绝。

  关于反思

  而现在回忆起来,也就是在这一阶段,自己出现了一些骄傲、自鸣得意的情绪,所谓年少轻狂便是如此,这种状况大概持续了小半年。当然中间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加速了我的反省,我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依然很多,未知的事情依然无穷。过早地蒙蔽了眼睛,就是自废武功。浮着的东西总令人不安。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我告诉自己,什么叫捧杀,就是把你捧起来,然后按死你。凶手是别人,更是你自己。人因为有了业障,才看不清前路。也因为认为自己不一样,便开始走向平庸。把自己骂醒、打醒后继续前行才是归路。

  关于转型

  而后,微信订阅号兴起,我又在微信上做了不少尝试。当时我给自己的要求是颠覆自己,超越过去,所以重新开了一个号叫“进步主义”。他的最大特色便是以原创文章为主,包括互联网观察、商业观察、职场人真实生活的各种深度思考与总结。从此,我开始了一段熬夜写文章的日子。为了写好商业文章,我订阅了《哈佛商业评论》《第一财经周刊》《彭博周刊》等一线财经杂志,对其中文章仔细拜读并进行结构分析,同时保持大规模阅读,一年平均70~100本有效阅读量。虽然失去了很多睡眠时间,但是在一年内进步不少,很幸福的是后来文章登在许多杂志媒体上。但这次我并不敢产生丝毫傲慢情绪,因为我知道道路还很漫长。

  关于人

  很多人说微博或许不能改变大家的大世界,但只要你真心投身其中,足以改变你个人的人际圈。可能一条私信、一个评论便可将两个不可能有交集的人联系在一起。但这需要一个门槛,就是真诚。真诚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技巧,不需要看任何一本有关人脉的书。在这里,我认识了那些可以一起分享生活的智慧与哲学的人,那些不装且接地气的人,那些即使不在身边也感到温存的人。我无意来说什么技巧,以及一些不真诚的交往方法。我坚信,即使在这个虚拟的平台,每一个活ID的背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有温暖的感情。

  关于时间

  又有很多人说,你是不是很空啊。真的不是这样,其实真的很忙,忙到冬日早晚出门都看不到太阳。我只是拿了别人做无聊事情的时间、睡觉的时间来完成这份坚持。大致平均睡眠最多在5小时。然后有人问,那你的业余时间只有微博吗?我说,真的不是,除了这个还有无数,有阅读,有交友,有运动,有写作,有旅行,有爱。而正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才让我总是有话题可以表达,总是有内容可以创造,不至于江郎才尽。因为,这些是真正让你进步的东西。

  如今,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以及其他自媒体平台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价值的释放,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么多优秀的产品。我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