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出了他的真正问题,”杰克说,“这个问题主要和人有关。这名客户喜欢人际交流。他想保护我们当地人的工作。”杰克向这名客户解释说,新的互联网系统不会将他所喜欢的人们的工作夺走。他仍然可以去看他们,向他们征求意见。新的互联网系统可以提高公司的库存分配效率,大大减少发票单据,减少他的朋友们的额外工作。这名客户终于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订购了。
很多人说他们没有这个耐心。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以这种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双方对话可以因此变得更加友好、更加理智并最终更有说服力。
乔丹·罗宾逊接到了一个意外电话,打电话的是住在附近的“一个漂亮女人”,想邀请乔丹共进午餐。这个漂亮女人出现的时候还带了两个女性朋友,她们三人对乔丹赞不绝口,不断提问。乔丹受宠若惊,一一回答了她们的问题。当他最后有些怀疑并开始向她们发问的时候,才发现她们企图向他出售一门有关改善生活的价值450美元的研讨班课程。当他拒绝的时候,对方紧接着就使用了高压销售策略。“因为没有及时向对方提问,我浪费了两个小时。”乔丹说。
提问的时候,你不必一脸不快的样子。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提问往往会充满敌意。事实上,提问的方式可以各种各样。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有些过时的电视人物神探可伦坡所使用的策略:“帮帮我吧,我有些迷惑……”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提问方式——向对方寻求帮助。
还有一种合作性的、强有力的提问方式:“请告诉我,我错在哪里。”如果对方告诉你,你就获得了有助于你下一次谈判的信息。再说一遍,谈判结束与否由你说了算。如果对方无法说出你错在哪,那你就会变得更有说服力。
我总是让别人指出我错在哪里,无论是同事还是首席执行官。这是一件小事,但请记住,谈判中双方对所使用的确切词语非常敏感。
精确是十分重要的。上帝,而不是魔鬼,体现在细节上。在传达想法、希望、梦想、感情以及一般信息的时候,表达越精确,信息传达错误的可能性越小,谈判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小。
交流隔阂及其消除之道
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我在上课一开始会问:“我要如何才能从这里到百老汇呢?”有人回答说:“沿着第118大街一直走就能到。”
我接着问:“那如何才能到第118大街呢?”他们回答说:“往北穿过校园。”我又问:“我怎么才能到校园,哪边是北呢?”他们说:“嗯,从这栋大楼出去就行了。”我问:“那怎么从这栋大楼出去,又该走哪个门呢?”他们说:“直接乘电梯到一楼。”我问:“电梯在哪?”他们说:“从这个教室出去就到了。”我问:“教室的这两个门应该走哪一个呢?”
当我们既麻烦又费劲地完成了这个练习之后,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在交流中会如此频繁地产生误解,从而引起冲突和交易失败。我们以为有一些信息和观点就存在对方的脑海中。但事实上,对方脑海中往往并没有这些信息和观点。你必须从起点开始,一步一步前进——跟随对方的节奏,而不是你自己的——如果你想说服对方的话。
下面是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1)始终保持沟通;(2)倾听并提问;(3)尊重而不是责怪对方;(4)经常总结;(4)进行角色互换;(5)平心静气;(6)明确目标;(7)在不损害双方关系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立场;(8)寻找不起眼的小信号;(9)就知觉差异进行讨论;(10)了解对方作出承诺的方式;(11)作决定之前进行协商;(12)专注于自己力所能及之事;(13)避免争论谁是谁非。
第一要务:必须与对方沟通
这与传统智慧背道而驰,忽视它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极端情况外,例如,对方曾伤害过你心爱的人,你都应该尽量与对方交谈——即使你对他们痛恨不已。
这是因为,不与对方交谈意味着你对他们不够尊重,不愿倾听他们的意见。这会令首选方案变成诉讼或战争,而不是协议。如果你与对方交谈,你就能获得于你有用的信息,这既可以帮助你达成交易,也可让你利用有力证据当着第三方的面驳斥对方。
无论你对对方(包括你的敌人)的看法如何,在决定采取行动之前先去了解对方的想法,这难道不是更明智的做法吗?即使你的目的是攻击对方。
讲话是实力的象征,不讲话是示弱的表现。这和一般观点恰好相反。有种现象让我感到很诧异,很多谈判者,例如劳资谈判代表、体育领域谈判代表、律师、外交官以及形形色色的领导者,当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他们就会中途退场。这必然会使谈判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种做法有何意义呢?
然而在世界各地,无数谈判都是因为人们的中途退场而破裂,这些人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如果你害怕被对方小看,为何不说:“嗨,如果贵方有意作出任何让步,我都在此洗耳恭听。”一切皆取决于你对局势的掌控。
2002年,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尔·沙龙说,他本应该在20年前就除掉亚西尔·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当时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首脑。这个声明本身并不能说明沙龙是一个蹩脚的谈判者。在这个事件中真正让他沦为蹩脚谈判者的是,沙龙没有说出他应该说的话。沙龙本应该说:“阿拉法特,我恨你,我本应在二十年前就除掉你……我们得谈谈!”
如果沙龙想达成一项关于结束暴力的协议,那么他就需要和阿拉法特进行交谈,无论双方对彼此的看法如何。这也意味着,只要能从对方那里获取有助于改善局势的信息,就要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谈,包括也许在其他方面支持恐怖分子的人。如果你担心和这样的人交谈会使他们显得合法,那就在确定谈判者和谈判形式的问题上采取渐进式步骤。
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以及其他一些与人质和恐怖分子打交道的联邦政府机构,曾经派人到沃顿商学院我们所开设的谈判讲习班来学习这些沟通技巧。现在,驻阿富汗的一些部队正在使用这些沟通技巧来建立打击塔利班的联盟。在第15章中,我将谈到更多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这里还有一种与我们直觉相悖的沟通技巧:许多谈判者要求对方作出让步,以此开启谈判或重启谈判。在电视节目中,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棒,谈判者在其委托人面前表现出一副精明强悍的形象。但事实上,这种做法通常并不奏效。更糟糕的是,这样做会招致敌意,有时甚至是报复。
除非我与你有某种形式的关系,否则,我不会心甘情愿地给你任何东西。你想让我通过让步的方式获得和你谈话的资格吗?我的第一反应是,滚一边去吧!如果我们在谈判期间建立起了某种关系,那么,让步也许还在情理之中,哪怕是在自己昨天受伤害的问题上作出让步。但是,在谈判一开始——当双方尚未建立起信任或某种关系的时候,让步想都别想。
这种“你们作出让步之后我们再谈”的观点完全是本末倒置。应该先交谈,再提建议。
对方的言论和观点比你的更重要
这个标题引出了前面所论及的有效沟通基本原则中的第二条:倾听对方意见并向对方提问。首先要确认对方的观点。对方的言论比你的言论重要。对方主观上所听到的比你所说的更重要。要想说服对方,你必须先倾听他们在说什么,无论是语言上还是动作上。你越想责怪对方,对方就越不愿意倾听。你越尊重对方,对方就越愿意倾听。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包括儿童、政府官员、销售代表以及客户。
我的一个叔叔是一名非常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他会主动去见潜在客户,问他们一些问题。他会花大半个小时和潜在客户交谈,在谈话结束之际,那些潜在客户通常都会买下保险。“小伙子,你可真是个健谈的家伙。”他们会这样对我叔叔说。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谈话说服对方。如果对方侮辱并威胁你,正确的反应是:“请告诉我为什么。”你对一个人了解越多,就越能明白他的想法,也越能看清他脑海中的画面,你在谈判中的表现也越出色。
如果不这样做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要多了解情况,看看那些因“专家们”失误而犯下的明显的、代价高昂的错误,这样做大有教益。
1972年奥运会期间,德国当局在营救以色列运动员的时候犯下严重错误,这一事件的相关报道不胜枚举。慕尼黑警方态度强硬从而激化了矛盾,而且对恐怖分子心存轻视。当人质还处于枪口威胁下的时候,德国警方的狙击手就朝恐怖分子开枪射击,导致11名人质被恐怖分子杀害。1995年,在和车臣武装力量的一名首脑进行谈判的时候,俄罗斯人采取了与德国人相同的策略,造成了一百多名人质死亡。
几年前,沃顿商学院来了一名人质谈判代表,他来自阳光地带一个主要城市的警察局,并向我讲述了一起失败的人质谈判案例。这起谈判的结果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男子杀害了自己的女友。这名女子刚刚和此人分手,就被此人挟持在枪口之下。
人质谈判代表们采取的是从僵硬的常规训练中所学到的强硬策略,例如向公寓施放毒气。
如上所述,这种策略往往会使对方动摇,使他们更加情绪化,更加丧失理智,而且通常更极端。
反过来,人质谈判代表们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对方的感受?此人显然是因为自己的女友提出分手而狂躁不安。他需要的是冷静以及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尊重。
那个方人质谈判代表讲完这个案例之后,我们进行了讨论,我的看法是,人质谈判代表们原本可以对那名男子说他的女友仍然爱他,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那名女子聪明的话,她就会配合警方的这番说辞。那名男子当时正狂躁不安,非常希望听到安慰的话语。这样形势也许就会转危为安。听了我的建议,那个人质谈判代表脸色苍白,他意识到那次谈判原来可以是另一种结果。
近年来,许多人质谈判代表已经放弃采取这种极端策略。但是,现在许多谈判者在各种情况下都用虚情假意的方式让对方放弃于他们不利的东西。一旦对方识穿了你的虚情假意,认为自己受到了愚弄,他们就会情绪激动、犹豫动摇,最后导致危险的结果。这和过去那种强硬策略所产生的效果毫无二致,但却与前面我给那位人质谈判代表所建议的策略不同,因为那个策略的目的是要帮助对方,而不是伤害对方。
尊重而不要责怪对方
过去50年来针对儿童和成年人所进行的各项研究表明,责怪对方会使对方表现变差,积极性降低。换句话说,赞扬对方会让对方表现更佳,积极性更高。我在第2章中曾提到尊重对方的问题,这里要谈沟通的问题。
下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出,在缺乏技巧的(也可能是不太成功的)谈判者的全部技能中,消极因素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谈判行为技巧熟练的谈判者普通谈判者
每小时激怒对方的行为:
自我吹嘘,暗示不公平2.30%10.80%
每一问题的策略选择项5.10%2.60%
指责1.90%6.30%
信息共享12.10%7.80%
“长远”性评述8.50%4.00%
“共同点”评述38.00%11.00%
与技巧熟练的谈判者相比,普通谈判者怪罪对方的频率是前者的3倍,能想到的具有创造性的策略数量是前者的一半,用于寻找双方共同点的时间不到前者的1/3,与对方共享的信息量远远少于前者,对长远利益所作的评述次数是前者的一半,作出无端评价从而激怒对方的次数是前者的4倍。
消极因素所占比例越大,谈判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实就是如此。
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总结
要经常对你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用自己的话再给对方说一遍。这样做是尊重对方,还可确保你们双方的意见仍然保持一致。如果对方能看到你正在倾听他们的意见,那他们倾听你的意见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你说的不太正确,对方也不会对你产生误解。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你认为自己对情况一清二楚,并不意味着对方会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你所说的话,无论他是你的客户、朋友、配偶还是竞争对手。
对所听到的内容经常进行总结也为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能够以正确看待问题的方式收集整理信息:“据我了解,与别家产品相比,你更喜欢我们的产品,可是你却仍然购买他们的产品。”或者,“我的考评成绩在本部门是最高的,可我没有拿到奖金,而其他人却拿到了。我的理解对吗?”或者,“儿子,你是说即使你的成绩单上都是B和C,你仍然相信你能考入常春藤盟校吗?为什么呢?”
花旗银行正在向洛丽·克里斯托弗收取17.9%的信用卡年利率,洛丽现在是洛杉矶一名顾问。另一家银行给她报出的信用卡年利率为11.6%。花旗银行的客户服务代表不愿作出让步。“那么,”洛丽说,“你是在告诉我,我应该将我的账户余额从你们银行年利率为17.9%的信用卡中转到只收取我11.6%的年利率的另外一家银行吗?”这一说法让花旗银行的客户服务代表清楚地看到了问题所在。洛丽最后只需支付8.9%的年利率。总结信息能为对方呈现出一幅清晰的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