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的河山·人物: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全文阅读 > 第3章 马占山—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

第3章 马占山—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


  1931年11月17日的《滨江时报》曾经发表评论说:“黑龙江中国的军人在日军的横暴下孤军奋战。嫩江河畔赤血,是中国血性男儿的瑰宝,黑龙江的中国军队,是真正的卫国勇士。”

  一座看似普通的铁路大桥,寂静地横卧着,这就是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1931年11月4日,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军侵华的序幕,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短短40多天,中国东北半壁河山被拱手相让,这一奇耻大辱让中华儿女愤恨不已。11月4日,黑龙江的一位小个子军人——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带兵在嫩江桥激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抗日热情。

  马占山,字秀芳,1885年11月30日出生在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贫困农民家。19岁的马占山,为了生计,给镇上的大地主放牧。后离家出走,落草为寇,不久被推为头目,过着占山为王的草莽生活。

  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带领部下从军,后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提出中国军队撤离江桥的无理要求。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拍案而起,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

  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受日军指使向嫩江桥马占山所部发起进攻,马占山将其击败。马在战场上誓言“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11月3日,马占山断然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4日清晨,日军就出动7架飞机掩护,4000士兵在4列铁甲车和数十门山炮助攻下,向江桥发起猛攻。马占山马上命令部下奋起反攻,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全面爆发。战斗一直进行到中午,日军损失巨大,撤回南岸。但是双方军事实力毕竟悬殊,日军随后又集结多个师团,3万余人,另外有伪军3个团,还有相当数量的轰炸机和各种山炮、野炮、重炮等先进武器以及充足的作战物资。而马占山所带领的黑龙江守军兵力,只有徐宝珍卫队团等1.3万余人,兵器上更是相形见绌。日军的火炮射程在30里,而马占山所部炮兵的射程还没到人家一半。

  马占山不畏强敌,亲临前线指挥抗战,挫败日军多次进攻。由于敌众我寡,没有支援,武器落后,马占山的抗日部队伤亡惨重,尸横遍野。激战数日,守军不得不撤离嫩江桥。此役虽以失败而告终,但英勇的守军浴血抗战,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自身仅伤亡2000多人。

  由于当时东北沦丧不久,马占山江桥奋勇抗战给中华儿女以莫大的鼓舞,获得全国人民一致赞誉,马占山的名字一夜之间迅速传遍全国。全国各地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国内外爱国人士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通电、汇款支持马占山。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教育家陶行知在《敬赠马占山主席》一诗中,盛赞马占山“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手抛日球归常轨,十二金牌召不回”。那时,江桥战役和马占山的名字家喻户晓,上海一家福昌烟草公司,还特地生产出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说“愿人人都学马将军”。

  1931年11月17日的《滨江时报》曾经发表评论说:“黑龙江中国的军人在日军的横暴下孤军奋战。嫩江河畔赤血,是中国血性男儿的瑰宝,黑龙江的中国军队,是真正的卫国勇士。”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人们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很快就成为国人眼中的卖国贼。

  日本侵略者为了顺利建立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威逼利诱,马占山最终屈服于日本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利诱。公然于1932年投降日本,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引起举国一片痛骂哀叹。

  但马占山投降日军没多久,就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他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一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兵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由于日军集结重兵,马占山战事失利,被迫率兵退到苏联。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抵达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特别反感变节者的蒋介石显然已经不相信这位昔日的抗战英雄,所以并没有对他委以重任,失落又悲愤的马占山曾作诗一首,以排解忧国忧民之情。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嵚崎石,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飚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虽然遭受冷遇,但是马占山的抗日热情并未减退,仍怀着一颗爱国之心。1937年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与共产党军队合作十分和睦,多次率军共同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时常吟诵岳飞的名作《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马占山被蒋介石授予上将军衔。

  1949年1月上旬,马占山参与说服傅作义,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享年65岁,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见证岁月的嫩江江水依旧平静流淌,嫩江江桥依然静静伫立。但马占山和他领导的东北人打响的抗日第一枪,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永远地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