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成了玉皇大帝全文阅读 > 第92章  镇国大鼎

第92章  镇国大鼎


“我为什么能打倒你们?”杨戬出声问道。r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陷入了沉思,是啊,为什么?明明他的速度也没多块,他的力量也没多强,但偏偏就能以一战百,自身却完好无损。r

甚至连场边的吴梁,都在考虑这个问题。r

杨戬今日的练兵理论,让他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r

杨戬的理论很功利,很残酷,但无疑,那是最实用的做法。r

而杨戬的这个问题,吴梁也想不出来。方才的战斗中,他一直都在很清楚的感知着杨戬的动作,速度力量,都处于和这群人一样的水平,但战斗结果,却令人咂舌。r

是什么呢?r

吴梁没练过兵,战斗经验,也算不上丰富,心中着实不解。r

人群寂静。r

以吴梁的眼界和见识尚且想不明白的问题,这些军士就更想不明白了,抓着头皮绞尽脑汁,一个个像是背不出书来被老师逼紧了的小学生。r

“我知道了!”人群中陡然响起个激动的声音。r

吴梁转头望去,隐约觉得这人有点眼熟,片刻后想了起来,这不是当初在御林军选拔之时那个耍滑头的么,好像是叫做范强。r

只见范强满脸激动,从地上一跃而起,“我知道了!”r

杨戬饶有趣味的看着他,“说。”r

范强干咳一声,咽了一大口唾沫,仰着脑袋道,“我以前在长安城街头见过一个卖油翁,他有一项绝技,油葫芦立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口上,慢慢的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空中注进去,却丝毫不沾湿铜钱。老翁说,这叫熟能生巧。”r

说到这里,范强卡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挠着脑袋,讪讪笑道,“我只是忽然想起了这个故事,直觉和教官所讲的道理有点关系,至于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却是想不明白了。大概也是熟能生巧吧。”r

杨戬眼神中露出几分诧异,脸上第一次露出个还算满意的笑容。r

“不错。脑袋瓜子挺灵光的。”杨戬赞许了一句,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能将你们全部打倒,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比你们付出的汗水更多。”r

“他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杨戬伸手指向范强,道,“你说,方才这么多人围攻我,但是你们却输了。为什么?”r

范强愣了一下,眼珠子提溜提溜转着,低头想了片刻,有些犹豫不决的说道,“是,是因为我们的人太多了?”r

众人都是愣了一下。r

人太多了?这算是什么理由?r

似乎也是看出了大家神色间的质疑,范强咬咬牙,抱着得罪人的风险,“就是人太多了。其实我刚才就有一种感觉,教官的步伐,很奇怪。虽然是在百人群中,但在他每一次出招之时,面对的,都只是一个人。不对,不是一个人,是半个人!”r

众人更见疑惑。r

听到这话,吴梁却是恍然大悟。r

笑而不语,静静的看着这一幕。r

杨戬果真是个合格的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称得上循循善诱四个字。这范强,悟性倒也颇为不俗,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想到这么多东西。r

“不错,你说的很好。”r

杨戬拍拍他的肩膀,朝着满头雾水的众人解释道,“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方才你们的许多拳脚,都是落在了同伴身上?”r

不少人老脸一红,都是有些尴尬。r

确实是这样的。杨戬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尤其是在人群中,根本就是脚不沾地的走,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有过哪怕瞬息的停留。往往就是自己的拳刚刚击出,他就早已经不在刚才的位置了。r

“我送你们两个字,节奏。”r

“什么是节奏?节奏就是长期练习的熟能生巧,是熟能生巧之后,眼光,意识,经验,和预判的完美结合。我也是从武者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年轻时曾经见过一个高人,他练就了一门奇特的功夫。找一个蜂巢,用石头砸下来,在无数只马蜂中,能够不伤分毫的将所有马蜂捉住。那难度你们可以想想,比我刚才以一敌百难度大多了。”r

“个人有个人的节奏,团队也有团队的节奏,如果你们一百来号人,能够强有力的凝结成一只拳头,整齐划一的话,那别说是我,就是和许多仙人也有得一战。”r

杨戬挥舞着拳头,声音清朗。r

他当然明白明白吴梁的意思,这一百来号人,虽然个人战力低微,但若是整合在一起,那是一股不小的力量。r

未来的天庭,定然是要组建军队的,而这些人,就是军队的火种!r

不少人渐渐明白了,但是更多的人,还在迷惘之中。r

杨戬摇摇头,倒是也不能太高估他们,还是一步步来吧,反正日子还很长。r

“今天的事,你们好好想想,从明天开始,我将正式传授你们。”r

丢下一句话,杨戬给吴梁打了个眼色,两人出了昊天塔。r

“我今儿算是长了见识,节奏啊,节奏,别说是他们,就连我,如今也掌握的不好。”吴梁很是谦虚的说道。r

杨戬深深看了他一眼,揶揄道,“要不你也跟他们一起训练?”r

吴梁抬脚欲踹,杨戬侧身躲开。笑闹一下,杨戬长长输了口气,凝重道,“这日子,平静不了了,有的是机会磨练。”r

吴梁轻轻点头。r

心中竟然莫名的有些期待。r

自己现在的修为,是地仙四劫,能够隐隐约约感觉到,距离度过这场人间之劫,也就是薄薄一层膜的距离了。r

然而现在,时机未到,还不到突破的时候。r

太阳发生的异变,百夜族人衍生出来的傀,城隍,牛魔王,以及近几日长安城中出现的修士,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吴梁心头。r

吴梁心中很清楚的知道,这一切的源头,大概是和现在还在昊天塔中,尚未觉醒过来的嫦娥有关。r

难免一场场恶战。r

或许,这就是自己渡劫的契机吧。r

“还有一件事。”杨戬打断了吴梁的沉思,笑道,“今夜面见唐王,少不了要他出点血。要打仗,总不能不提供兵器吧。我可是听说,大唐宝库积累千年,其中奇珍异宝神兵利器无数。”r

吴梁愣了一下,哈哈大笑。r

深夜。r

月黑风高,吴梁出门之时,能够很清楚的察觉到,这长安城中,此时有许许多多道神念,不约而同的徘徊在皇宫周围,仿佛是想探察什么。r

然而皇宫作为大唐中枢,一国气运之所在,便是连当初的自己都无法窥视,更不用说这些修士了。r

倒是也不介意,吴梁悄无声息的划过夜空,大摇大摆的靠近宫门,展露了一下夜间进宫的腰牌,看守宫门的禁卫军,便是在极恭敬的行礼之后,将厚重的宫门打开了。r

这行径,若是让长安城的大儒知道了,免不了又是一场弹劾。r

夜晚的皇宫,能进出的只有一种人,那边是太监。r

一个男子,夜深人静的时候居然悄悄进了皇宫,大损皇家威严和名声。r

不过吴梁才不会计较这些,进了宫门,身形化为一道黑影,径直朝御书房而去。r

此时的御书房,还亮着灯。r

轻轻一推,门便开了。r

唐王端端正正的坐在一张书桌之后,下首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见到这幅阵仗,吴梁微微有些诧异,不过脸上却是半点没表现出来。r

“不知陛下深夜召见,有何要事?”吴梁躬身道。r

唐王站起身来,很随意道,“坐。”r

坐在这道士对面,吴梁能够感知到对方体内那深藏不露的气息,心中抱着几分谨慎,更隐含着几分惊骇。r

大唐,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强者?r

仿佛是看出了吴梁的惊骇,道士轻轻站起身来,不留半点烟火气息,拂尘一扬,道,“这位便是文成白圣惊的状元公了吧,贫道袁天罡,幸会,幸会。”r

吴梁不敢马虎,恭恭敬敬回礼。r

“今夜,是贫道求陛下召状元公进宫的。”袁天罡轻声道,“不知状元公可曾感知到长安城最近的异变?”r

吴梁冷哼一声,“一群跳梁小丑罢了!”r

袁天罡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我大唐建国七百年,到如今,正是鼎盛之世,国富民强,但长安城是国之重地,一点马虎不得。不知状元公有何处置办法?”r

吴梁看了他一眼,转头看向唐王,明白了这两人的意图,站起身来,面露为难之色。r

“我的身份,两位想必也是很清楚。明人不说暗话,我前世荣耀无双,而如今却是法力浅薄,虽愿为大唐尽力,但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请两位多多体谅。”r

听到吴梁这么说,袁天罡脸上,反而是绽放出几丝灿烂的笑容,都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说话,无疑是最省力的。r

吴梁若真是那种靠一腔热血蛮干的愣头青,指不定要把事情搞成什么样子。r

“状元公国谦了。老道可是听说状元公,在长安城郊大发神威,将上次为非作歹的凶人一网打尽,救回了被掳掠的少女。如今的长安,谁不知状元公的威名。状元公忍心,让这长安城的百姓失望?”r

吴梁笑笑,将脸色隐在暗中,沉默不语。r

唐王始终盯着吴梁。r

平心而论,对于吴梁,此时此刻,他是存着不少忌惮之意的。尤其是袁天罡在透露出想要将星主之位交与吴梁的意愿之后,这忌惮,更是上升到了极点。r

强横的武力,不受君王的约束的权力,虽知道吴梁志不在改朝换代,但心中本能的不舒服。r

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鼾睡?r

“不知这件东西,状元公可曾见过?”r

见到气氛有些僵硬,袁天罡自怀中掏出一件东西,轻轻放在桌上。r

吴梁抬头看去,瞳孔不禁一缩。r

这是一尊微缩版的鼎。r

这鼎滴溜溜转着,只是几个呼吸的功夫,便在地上还原成一尊一人多高的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