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成了玉皇大帝全文阅读 > 第50章  那夜,长安下了一场大雪

第50章  那夜,长安下了一场大雪


日子一天天走着,春风渐暖,吹动长安桥畔的一排柳树发了新芽。r

可谁曾想到,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了天。r

茫茫大雪不知疲倦的飘洒了一夜,在凛冽北风的助威下更显猖狂,于是早晨从冰凉的被子里被冻醒的长安人匆匆起床,挂着鼻涕溜达一圈,才发现今日的长安已经成了一座雪城。r

只是一夜之间,这雪灾已经相当严重。r

天空中黑漆漆的,云黑如墨,雪还在不断下着,几乎让人看不清路。r

各家各户的屋顶,凭空高了好几尺,看起来就像是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官帽。r

地面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花,一脚踩上去几乎淹到膝盖。r

甚至连城守军都被惊动了,大早晨就有一队队军容严明的士兵,在大街上扫雪清理交通。r

这样的灾难,长安建城几百年,也就是寥寥几次而已。r

“这倒春寒如此严重,整个冬天都没这么大的雪。”李白兴致大发,吃过早餐之后带着几个性格活泼的婢女,在院中堆起了雪人。r

“这大雪,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吴梁仰头看天,声音低沉道。r

于是原本还欢歌笑语的小厮小婢齐齐沉默,他们都是清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大概也是想到了一些不怎么美好的回忆。r

李白虽从小锦衣玉食,但也亲眼见过在大雪中饥寒交迫的人,于是院落中陷入一片寂静。r

雪花片片坠落,吴梁倏忽一笑,“李白,可能要麻烦你了,准备钱银,今日咱们出去做善事。”r

这样的天气对于长安城的贫苦百姓来说,是件祸事。r

可是祸事也能转变为好事,几乎是一瞬间,吴梁就下来决定,开粥棚,发放食物和御寒的衣物。r

李白家财万贯,生性慷慨豪爽,让他出点血应该不难。r

不出吴梁预料,李白极是爽快的点点头,带着一群小厮小婢匆匆出门。r

吴梁分出一缕神念,借着金身的效用,默默查探着全城的情况。r

信徒在大相国寺烧香礼佛拜过金身,更狂热的信徒,甚至会将一尊微缩版的金身请回家中,这些,就相当于吴梁的眼睛。r

透过它们,吴梁能清楚的看到许多东西。r

豪门大院里的叔嫂通奸,白天城守晚上小偷的士兵,活不下去人家的卖儿鬻女,种种种种,就像是一副无比真实的生活画卷,在他脑海中走马观花的放映着。r

当然,有一个地方吴梁是看不到的。r

那就是皇宫。r

皇宫作为大唐帝国的中枢之地,天生就具有王朝的一份气运,神念一到达皇宫门口,便被一股看不见的屏障阻隔。r

这让吴梁颇为遗憾。r

今日的长安城,街道上行人不多,但凡是家境还算不错的,都窝在家中围着火炉喝着热茶,不过也有不少衣衫褴褛的行人,在豪门大户前久久徘徊,希望讨得一点御寒的衣食。r

突然间,吴梁看到了这样的一幕。r

在各大街口,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出现了一队道士。这些道士,忙忙碌碌,很快搭起了帐篷,架起锅煮米。r

这样的场景不止一处,就像是早先安排好的一样。r

让吴梁微感愤怒的是,甚至在大相国寺门前,他们都搭起了粥棚。r

道士们开粥棚赈济百姓,这点吴梁不反对。毕竟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可在大相国寺门前,这就有点赤裸裸打脸的意思了。r

心神微动,吴梁嘴角噙上了一丝冷笑。r

大雄宝殿之中,金身忽然间大放光芒。r

“大相国寺诸僧,我闻今日长安城雪灾,黎民受苦,故托梦于李白,尔等可去寻他,商量救灾事宜。”r

金身威严的声音,在大相国寺中久久回荡。r

于是没过多长时间,就像是打擂台一样,有道士搭粥棚的地方,和尚也搭起了粥棚。r

这算得上是长安城的一处奇景了。r

毕竟这样的天灾几十年都不定有一次,更何况之前佛门势大,道家是向来不敢争锋的。r

城中渐渐热闹了起来。r

就算是衣食不缺的人,也都纷纷跑出家门,看着这幅奇景。r

好在佛道双方都把精力放在赈灾救民上,倒是没有起什么纠纷。r

吴梁看着这一切,心中若有所悟。r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道士的行为,背后该是有着唐王的身影。r

救济百姓,这本身就是皇家义不容辞的事情,不过让一些道士来做这些事情,其中蕴含的打击佛门的意图就很明显了。r

看来这位唐王还真是铁了心要灭佛啊!r

长安城最中间,有座黄色的小城。r

高高的宫墙,全副武装把守着各个大门的军士,将这座小城和繁华的长安隔绝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r

外面的世界,是芸芸众生,里面的世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r

这便是大唐的皇宫,这种天气下,象征着尊贵的金黄和纯洁的雪白交织在一起,雪花反射金光,呈现出一副近乎瑰丽的景象。r

然而此时的御书房中,笼罩着一片阴云。r

那位象征着大唐最高权力的唐王,此时正在雷霆大怒,以至于把最心爱的那只笔洗都摔了。r

满地细碎的瓷片,可见唐王用力之大,怒火之盛。r

“他李白以为他是个什么东西!他能比朕有钱!”r

唐王是真的怒了。r

酝酿了多年的计划,刚等到一个绝佳的机会,大相国寺的所有佛像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飞灰,然而随后却莫名出现那座金身,继续给信徒带来希望。r

这件事让他很生气,可是现在他更生气。因为好不容易又等到一个机会,扶持道门借着这场大雪收拢人心,可又被李白横插了这么一脚。r

“陛下息怒,李白心忧百姓,这也是一件好事。”有位体型微胖的臣子劝道。r

此时的御书房中就他和皇帝两人,这位臣子,正是大唐最有名的诤臣,魏征。r

都知道魏征敢于说真话,就算是在朝堂之上,依旧敢直斥皇帝,然而没人知道,他这么做是有底气的。r

因为,魏征,早先就已经成就了地仙之位。r

凡人想要成仙,通过修行积攒法力是一条路,相对来言也是最简单的一条路。r

像是儒家先圣孔子那样,立功立德立言,又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走起来,相当的难。r

三界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人类文明繁衍了不知道多少年,才出了那么几个能够被称之为子的人。r

魏征,走的正是立功立德立言这条路,他从小修习儒家经典,书中悟道,红尘洗心,再加上位极人臣,许多朝廷的重大决策,都是自他这里而出,积攒的功德也不在少数。r

两者相加,便是成就了地仙之位。r

他这样的地仙,战斗能力是相当低下的,但是论起气运,比起一般地仙那是强出太多了。r

等闲的地仙,根本不敢对他出手,因为会遭天谴。r

“莫要逼急了朕,否则朕发兵平了他大相国寺。”唐王怒气冲冲道。r

如今的大唐帝国,中原之地还好说,毕竟天子脚下,局势相对平稳。r

可在蜀中和岭南一带,佛寺众多,已经是到了一种近乎猖狂的地步。就在几天前,唐王刚刚得到一条消息,说是有寺庙之中私藏军械,甚至是鼓动信徒去围攻府衙。r

这样的行径,让原本还想着徐徐图之的唐王彻底淡定不能了。r

灭佛。r

灭佛!r

要想灭佛,首先需要搞定的就是大相国寺,这种佛门圣地一倒,剩下的佛寺成不了气候。r

“陛下不可。开国太祖曾留下遗诏,大唐一日不倒,大相国寺便永远是佛门圣地。臣认为,这件事情,急不来。”r

“那依你之见,朕应该如何处置此时的局面?”r

魏征朝前一步,“臣听闻吐蕃曾有一位国师,佛法精深,还请陛下邀他入长安一游。”r

“嗯?”唐王微微皱起了眉头。r

吐蕃是大唐西北边境一个小国,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以佛教为尊,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r

“吐蕃国师佛法精深,到时候只需要一场论佛大会,便能让大相国寺的威名毁于一旦。”魏征淡然道。r

看了唐王一眼,发现他似乎是有些犹豫,又极是善解人意道,“至于我大唐威名,是靠雄兵铁骑一点点打出来的,区区一场论佛,就算是败了,也无伤大雅。”r

唐王长长叹了口气,“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吧。发国书,请吐蕃国师来长安。”r

御书房中发生的事情吴梁并不知道,不过就算是知道,他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r

大相国寺中的那尊金身,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只下蛋的母鸡罢了,只要能够搜集到足够的香火之力,将被摧毁的穴窍完全洞开就行了。r

至于佛门的死活,吴梁巴不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秃子。r

长安城的雪连下三天三夜,渐渐停了下来。r

在佛道两家的联合赈灾之下,倒是没生出多大的乱子。r

不过这场大学,却是让道门声名大振,一时之间吴梁能够感觉得到,金身所吸收的香火之力少了许多。r

此时吴梁体内的穴窍,已然开了一小半,正是关键时刻,这样的情况,实在让他有些头疼。r

“吴兄,出了点问题。”吴梁正在为此事烦心的时候,李白匆匆跑回来,面色有些不善。r

“嗯?出什么问题了?”r

“大雪虽然停了,可是要等积雪完全融化,估计还需要三天的时间。可是,我们的米不够了。”李白脸色一红,便是继续解释道,“这两天,长安城的米店纷纷涨价,钱倒不是问题。可今天,所有的米店,竟然全部都关门了。”r

李白脸色很是愁苦,巴巴盯着吴梁。r

吴梁低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嘴角渐渐噙上了几丝冷笑。r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上面和这些商家通过气了。r

皇家下令,就算是有再多的钱,他们也不敢收。r

“还能撑多长时间?”吴梁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轻声问道。r

“早晨的米粥就稀了许多,这马上就中午了,若是还没有米的话,估计粥棚也就开不成了。”李白惭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