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成了玉皇大帝全文阅读 > 第56章  长虹贯日,百鸟朝凤

第56章  长虹贯日,百鸟朝凤


而且,科举考试的策论题目,在考试之前经常会有人做出猜测,此谓押题。r

许多考生会就押中的几个题目,苦相冥想多时写出一篇文章,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如数抄上去,精心准备出来的东西,肯定要高出平均水平。r

方云,大概也就是这种情况。r

这种情况,作弊与不作弊,全凭考官一念间。r

想到这里,考官瞳孔微微一缩,挥手道,“方云,扇子拿出来,你进去吧。”r

若是一个寒门学子,考官定然会选择最严重的处罚,可是方云,方云的父亲,也是当朝大员,而且地位还在自己之上。r

吴梁笑笑,转过身去继续扫地。r

当科举开始的时候,大相国寺中,吐蕃国师鸠摩智已经到了。r

吐蕃人在大唐人面前,总是有些自卑的感觉,因而这自卑被压抑的久了,便会演变成为一种畸形的狂妄。r

鸠摩智进寺时,声势极为浩大。r

有十二个武僧抬了撵架,他高高坐在上面,闭着眼睛面含微笑。r

每走一步,撵架周围便会下起一场花雨,不是人为,而是天地灵气凝结而成的,颇有几分佛祖步步生莲的感觉。r

哪怕是对这位大和尚再不喜,大相国寺的僧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吐蕃国师,确实是佛法精深。r

这一手先声夺人,玩得是相当漂亮。r

“吐蕃国师鸠摩智,听闻大相国寺佛法精深,特来请教。不知方丈何在?”r

鸠摩智放声道,回声袅袅,在寺庙中久久不散。r

“方丈,已然圆寂了。”有位老僧颔首道,那日吴梁金身刚开张之时,大相国寺的方丈就圆寂了。r

“方丈圆寂了,不如就由我来当这个方丈如何?”鸠摩智道。r

众僧心中一凛。r

这句咄咄逼人的话,已经将辩论拉开了帷幕。r

“你不能。”老僧答。r

“佛祖说,众生平等,老僧能当方丈,为何我不能?”鸠摩智问。r

“你心中无佛,怎能当方丈?”r

鸠摩智大笑,“为何我心中无佛?”r

“你若心中有佛,进寺便应先拜佛。不拜佛,便是心中无佛。”老僧答。r

老僧的回答引来阵阵喝彩之声。r

两人虽在论佛中,语言却是朴实无华,就算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信徒,也能听得懂。r

“进寺便需拜佛?这是哪的规矩?昔日长安桥上我曾听一位高人讲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只要心中有佛,又何须处处拜佛?”r

若是吴梁知道鸠摩智将自己剽窃而来的这句名言用在这里,不知道是何感想。r

“这是我大相国寺的规矩,你既然来了,就得守规矩。”老僧轻飘飘跑出一句话,天地灵气骤然一紧,就像是一群温顺的绵羊被狼群驱赶,倏忽之间变得狂暴起来。r

在这狂暴的天地灵气之下,高高坐在撵架之上的鸠摩智,飘然落地。r

这第一回合,他算是败了。r

鸠摩智沉默片刻,和老僧并肩,缓缓走进大雄宝殿。r

众人跟着进入。r

此时的大雄宝殿之中,算的上是香火旺盛了。r

到处都是弥漫着焚香的气息,吴梁那尊金身,在这香火的熏陶下,更是显得宝相尊严。r

“大相国寺,好大的规矩!”鸠摩智冷笑一声,放声道。“佛也是人,我也是人,如此说来,我就是佛,自然不用拜佛。”r

不动声色间,鸠摩智发动了第二波攻势。r

老僧微微皱起了眉头,沉声道,“你既然是佛,又为何要辩佛。如此说来,你不是佛。既不是佛,便需要拜佛!”r

“拜佛!”众僧齐齐喝道,声音响彻大雄宝殿。r

这位老僧,算的上是大相国寺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前辈了。论起辈分来,就算是方丈都要尊称他一声师叔。r

因为这位吐蕃国师实在是凶名太盛,为了保险起见,才将他老人家请了出来。r

大相国寺中的辩佛正在进行的时候,国子监中的吴梁,刚刚扫完了院子,却没有像往日那样换了衣服出门,而是站在密闭的考场外面。r

他在等着一个人。r

如今的唐王。r

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吴梁总算是打听出这个消息。r

当今的唐王陛下,对于科举无比重视,每次都会亲自前来。而且为了避免惊扰到考生,他一般都是微服出巡。r

吴梁站在门口一处不甚显眼的位置,静静等待着。r

他此时心中竟然罕见的浮现出几丝紧张的情绪,就像是大学刚毕业之时第一次去应聘一样。r

这紧张的情绪,当然不是因为唐王尊贵显赫的身份,而是因为他那位宝贝女儿。r

阳光渐渐有些毒辣了。吴梁一动不动站着,如同一个木头桩子。r

幸亏今日的国子监,所有人的思绪都放在考生身上,没有人发现他这怪异的举动。r

快到正午时分,吱呀一声,国子监的那扇大门开了。r

有位面向儒雅的男人走了进来。r

他脸上带着笑容,却难掩那一丝威严之气,身后跟着两个便衣侍卫。r

吴梁毫不犹豫,快步走到面前,在距离唐王还有十步左右的时候,咚的一声跪了下去。r

“唐王陛下,草民有事相求。”吴梁放声道。r

这一跪,他并不觉得有多屈辱,甚至压根就没感觉到屈辱。r

若是因为没尽到最大的努力而让自己的女人在别人身下轻吟,那才是真正的屈辱。r

“你是何人?”唐王轻声道。r

上位者在下位者面前,总是会摆出一副很亲善的嘴脸。不是因为唐王将魏征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牢牢记在心里,而是因为,时刻保持一张威严的面孔实在是太他娘的累了。r

在臣子面前他需要保持威严,因为他是皇帝。r

可皇帝也是人,在平民百姓面前,还是放轻松一点,因为二者的生活轨迹,无限接近于两条平行线。r

就算是被平明百姓小瞧了也无所谓,权当是生活闲暇之余的放松。r

“我是国子监扫地的下人。”吴梁并没有长跪不起,站起身来继续道,“小人自小仰慕圣贤之书,可是因为家中贫困,只能操持贱业,一方面维持生计,一方面借此机会读书。小人恳请,陛下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诸位士子们一样,参加本次科举。”r

这便是吴梁的办法。r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就有百分之百的可能。r

事在人为,正是这个道理。r

就算是唐王现在拒绝了吴梁的要求,他也会再想第二个办法。r

人在江湖飘,不多准备几套方案,是会挨刀的。r

唐王似乎是很感兴趣,问道,“你为什么想要参加科举?”r

吴梁心中振奋,他知道,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r

“人和野兽最大的区别,便在于人有思想。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应该做几件事情,让老来不因为碌碌无为而愧疚。哪怕是拼了命,我也要去做,因为我存在这个世界,就要有存在的意义。”r

吴梁小心的总结这措辞,说出了这么一番话。r

若是放在企业的招聘会上,估计会被主考官一阵奚落之后毫不留情的赶出门,存在的意义,那不是扯淡么?r

你存在的意义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赚钱,只会说空话的人企业绝对不会需要。r

可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时代,吴梁相信,这番话,足以打动唐王了。r

在来这里之前,吴梁曾经仔细研究过大唐这个国家。r

延续几百年虽然不可抑制的透露出几分老态,可繁华依旧,碰上中兴之主的话,至少也能再繁荣几百年。r

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名臣辈出,以及,皇帝的知人善任。r

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当任唐王在年轻时曾经领兵和北方的敌人打过仗,其中有最经典的一战,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r

说是唐王在荒野中与敌军对峙,将近半月,双方谁也不敢率先轻举妄动。r

然后有位小兵自告奋勇,说领一百精兵,可破敌军大营。r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唐王在考虑了一会儿之后,竟然真的同意了!r

然后大胜而归。r

那位小兵,便是当今的护国将军,一品武将霍青。r

听到吴梁的话,唐王先是沉默,继而有些惊喜,最后大笑。r

“来人啊,让这个少年进考场,朕倒要看看,你能答出怎样一份卷子。”r

“谢陛下。”r

“你叫什么名字?”r

“吴梁。”r

“吴梁,呵,好名字,朕希望你能成为我大唐的国之栋梁。”r

目送唐王的背影远去,吴梁无奈撇撇嘴,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竟然在这种场合下见了面。r

若是日后让唐王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不知他会不会还能说出这种勉励性质的话。r

一间独立的考场中。r

吴梁端端正正坐着,面前摆着一张卷子。r

整个考场就他一个人,这是唐皇的特别嘱咐。r

一方面是不想惊扰正在答卷的士子,一方面也是不想给吴梁增加压力。r

安安静静的,挺好。r

对于吴梁来说,这样的场景已经好久没有过了。r

不过对于一个能从小学初中高中近乎永无止境的考试中闯出来的人,吴梁对于这种阵仗表示毫无压力。r

审题。r

刚看到题目,吴梁心中一动,嘴角噙上了几丝笑容。r

他已经确定了,这次科举的出题人,定然是唐王本人。r

只因这个题目,“人神”。r

大大的两个字,哪怕是被拓印了千百遍,其中依旧蕴含着一股子淡淡的尊贵气息。r

唐王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字当做题目,原因当然是为灭佛做舆论准备。r

儒家的至圣先师,对于这种事情向来是深恶痛绝的,曾经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r

想到这里,吴梁笑了。r

想明白了这一节,这场考试取得状元他又多了几分把握。r

在考试这种事情上,吴梁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他心中很清楚,每一场考试,都是考生和出题人之间的较量,只要能够摸准出题人的脉络,一道题迎刃而解。r

深深吸了一口气,吴梁提笔沾墨,龙飞凤舞,纸上出现了一行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