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不要在庸碌中老去全文阅读 > 第5章 扛不住的时候,想想还有很多人在坚持(2)

第5章 扛不住的时候,想想还有很多人在坚持(2)


  曾经在上班那段时间里,我接触并采访了很多平凡的普通人,有卖菜小贩、公交司机、摩的师傅、运水工、建筑工人、服务员等,他们虽然平凡、贫穷,但他们的生活却过得乐滋滋的。采访时,我有好几次想问他们年轻时的梦想,或者现在的梦想,但几次都咽了回去,觉得这样问太突兀,如果在他们面前提起梦想,也许会刺痛他们。

  为什么担心“梦想”这个词会刺痛他们呢?好比去问一个两手提着重物和一个两手空空的人,你们现在谁轻松。所以,他们只是回答我“努力挣钱供孩子好好读书”。还好,在采访修车男生时,他和我说起了他的梦想,就是挣钱娶媳妇,然后带母亲以及媳妇去大城市逛逛,找个稳定工作,如此生儿育女过平凡一生。

  我想:贫穷的人可能奋斗一辈子也依然表现平平,甚至一直在给“少数人”铺路搭桥,但知足常乐,这也许是每个草根出身的人所秉持的态度。

  每个人对幸福与贫富的理解不同,于我而言,心安、一天一天比过去的自己好便是知足、富裕。所以,不管我所希冀的苦尽甘来会不会来,我也不去追求比别人幸福,而是追求比曾经的自己有进步。

  我时常想起生活中那些看见过的场景,想起那些贫穷的人以及自己目前窘迫的生活,我认为钱是物质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安全感。没有人不爱钱,但当你获得钱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甚至是忘本。

  在这个物欲横流、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既在制造,也在承担——我们制造高楼大厦,承担着邻里间闭门不理的人际关系。

  此刻,也许你衣着光鲜嘲笑身份低微的人,以为自己有钱了不起,但你别忘了,你没钱的时候是否也曾经历过卑微?是否也受人奚落?

  现在一些人过于招摇、虚荣,擅长浮夸,只要裤兜里稍微涨实点儿,就喜欢显摆“无用之事”,喜欢把车子、房子、家具、饰品、职位这些“事”做得比别人都好,比别人都漂亮,恨不得名满天下,却忘了当初过苦日子时的初心,以及该如何好好做人。

  你在富丽堂皇的高楼里高谈阔论时,不要忘却那些用脊梁顶起这栋高楼的工人。你在餐馆里大鱼大肉吃得满嘴带油时,如果走出门遇见残疾的乞讨者,给一个小小的微笑,或者随便施舍他们一点,都比你财大气粗的冷眼鄙夷好很多。

  你开着靓丽的爱车时,不要从车上乱扔东西,环卫工人没有义务为你弯腰行礼。你在车上或者在路上看见那些穿着又脏又烂的务工人员,千万不要嘲笑别人活该如此。如果没有他们,这个城市的水、电、环境等肯定一团糟。

  你买菜时,如果看见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卖菜,就别为几块钱的事斤斤计较。你购物挥霍时,岂会这般锱铢必较呢?

  要知道,你眼中那些生活在城市角落里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你经常看见的打工者,他们都在为生计、为家庭努力,让自己变得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这些便是他们的梦想。这些人平凡、贫穷甚至卑微,抑或在你眼中一毛不值,但你一定不要嘲笑他们,觉得他们命不好,活该低贱,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如果有来世,风水肯定轮流转。

  每个人的人生结果都一样,只是快与慢而已。比起你熠熠生辉的梦想,他们的梦想简单朴实,甚至是微不足道。在他们心中,能在这个孤独的城市里有一席之地,供得起儿女上学,撕掉“农民工”、“外来务工者”、“穷人”诸如此类尖锐的标签便足矣。

  不要瞧不起别人的生活,他人也在用你看不见的方式努力。

  因为是少数人,所以不能仅仅只做一个普通人

  她是读小学时,父母离婚后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

  譬如:她把长发剪成了洒脱的短发,走路速度比较快,且迈的步子大。她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不喜欢穿裙子戴花哨的发夹,爱运动,爱捉弄女生,并且说话的声音和行为举止都给人粗犷不羁的感觉。

  她叫阿璐,我俩是小学同桌,印象里她的性格就是那种大大咧咧的男孩样,说难听些,周围同学都叫她“男人婆”,说她爱与男生打闹,下课后也不像其他女生那般坐着聊天,而是和男生们站在走廊里,逗路过的同学。

  阿璐遭遇过的尴尬事很多,比如她读初中时去厕所,竟有女生大叫,说有男生进了女厕所,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阿璐都笑着解释说:“不好意思,我是短发女生。”上体育课时,她站在女生队列,不明情况的老师说她是男生,让她站到男生队列,这也会引起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毕业典礼,她穿男生的小西装,不穿女生的裙子,也被其他人笑话。

  其实,阿璐与别人并无特殊不同之处,除了性格上男孩子气些,其他都还好。尽管如此,她仍会招来别人的指手画脚。别人只看见她的表面,却不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生活。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想方设法挖苦你、打击你、嘲讽你,有人历经千难万阻与你相逢,给你温暖,陪你悲伤。对的人我们用命守护珍惜,至于那些有缘无分的人,只能默默道一声珍重。

  以前,阿璐每每听到别人对她的看法时,她都会气得大发雷霆,把情绪写在脸上。但后来,她不在乎别人往她身上贴什么样的标签,因为她只在乎自己所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总之,那些闲得没事可做的人才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因为他们的生活既空虚又无多少乐趣,而那些真正追逐梦想的人根本没空搭理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与阿璐小学毕业后,在读大学时才有了联系,是后来频繁一起玩耍才知道她的一些故事。

  阿璐读小学时,她父母就离了婚。有一次,她妈妈带着她出门旅游提前回家,结果发现家中门被反锁,阿璐妈妈猜到肯定有问题,不禁歇斯底里地敲门哭喊,也不顾邻居劝慰。阿璐爸爸没办法,打开门后,她妈妈发现房间里居然有另外一个女人,只是他们穿戴整齐,没让人察觉出什么。但她妈妈继续哭闹,她说他们肯定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在阿璐妈妈再三逼问下,她爸爸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他的确背叛了这个家,还有她妈妈。阿璐爸爸说自己对不住她妈妈,而阿璐妈妈并没有听太多解释,转身就走了。

  那段时间阿璐和她爸爸一起住,而她爸爸与那个女人也来往亲密。只是令阿璐感到难堪的是,有一天半夜她起床去卫生间时听见父亲房间里传来那个女人暧昧的声音,她瞬间觉得恶心至极,第二天便把这事告诉给了她妈妈。

  后来,她妈妈回来了,这一次决绝闹离婚,并且要带阿璐走。阿璐爸爸是个要面子的人,见到她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丢脸,便当着邻居的面恶狠狠地打了阿璐的妈妈。

  最终结果虽是父母离婚,自己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但她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就是怕被人欺负。也是从那时起,她发现自己有很多不同之处,甚至喜欢并且想保护那种瘦小的女孩。

  我一直相信因果,有因才有果,很多东西不会平白无故地发生,很多成长必修课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教会我们勇敢和坚强的。历经磕磕绊绊长大的人会比平常人走的路要多,要曲折,但看到的风景却不一样,得到的体验更不一样。

  阿璐从不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也不需要别人怜悯,她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想要的一切。何况,她不躲避这样的问题,她知道事实摆在眼前,只能接受。

  阿璐的努力我是看在眼里的。她为了带母亲去旅行,在朋友圈做了一段时间的刷屏卖杂货后,又销声匿迹很长一段时间。我问她在干吗,她总说在忙。我再次看见她更新朋友圈时,才知道她周末同时打着两份零工,加上之前的奖学金,她累积了一些积蓄,便带着母亲去了国内好几个景点旅游。

  阿璐热爱行走在路上的感觉,目前的她一边和自己喜欢的人旅行,一边继续累积资本,朝着周游世界的目标发展,去见不同的风景,认识不同的人。但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总要有物质保障,阿璐的物质保障是她现在咬紧牙关的努力和不向生活妥协的拼劲儿。

  没人想知道你付出努力的过程是怎样的,既然你想得到收获,那么你就得甘之若饴地去承担付出过程中的种种酸苦。像阿璐这样性格的人也有很多,如阿璐自己所说的,正因为知道自己的性格像男孩子,所以她必须得百般努力地做出成绩给瞧不起她的人看。

  真正足够努力、足够勇敢、足够强大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个世界扇了自己多少记耳光,给予过多少无情的伤痛,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本,能以自己的力量把别人曾经打击过自己的伤痛翻倍还回去。

  阿璐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她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她一样是为了将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努力挣钱,一样是在为旅行者的梦想而努力。她为了让自己变得优秀,不断阅读并且学做烘焙、学习小提琴等。她之所以默默无闻打拼着,就是想让母亲知道,哪怕自己以后一个人生活,她也有能力将自己照顾好。

  如果非要给阿璐现在的境况找出一个其与旁人“不同之处”的诱因,那就是她父母离婚所致。曾经的她,经常见父亲欺负母亲,然后母亲一个人悄悄流泪的场景,这才给予她一种心理暗示——男人坏透了,欺负我最爱的妈妈,我要变厉害、变强大来保护妈妈,从而把“妈妈”这个角色扩大为“女生”,反复强调“我要强大,我要变厉害”,而忘记了她本身的角色。

  在我看来,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这个问题不重要,能不能有和自己“一样”的人陪伴走过一生也不重要,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情况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资本扛起你所面对的一切,你有没有能力让别人觉得就算你“不一样”,你所过的生活照样精彩,甚至让人艳羡!

  当我们因生活的种种打击而受伤时,我们总会把时间浪费于不如意中,这样做其实根本没有用。与其面对挫折、困难、跌倒、打击时流泪,不如仔细想想应该怎样让创伤快点治愈,以便继续出发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奔去。某些情况下,公平不一定是凭什么别人得的多,我得的少,非要他人的收获与自己的收获对等。其实,只要自己的收获与付出对等,也是公平的。

  我每次看“怀念张国荣·继续宠爱十年”音乐会视频时,听到梁朝伟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都会瞬间浸红眼眶,听到播放张国荣演唱的《明星》:“当你记起当年往事,你又会如何,可会轻轻凄然叹喟”,我会觉得这句话对于那些孤单长大的人来说极为贴切。像张国荣也是别人口中的“不同”之人,但他在世时依然努力,证明自己终会闪耀。没有所谓的“不一样”之人,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就像有人喜欢甜,有人喜欢酸,有人喜欢辣一样。

  我知道你走在青春这条道路上会感到孤独不安,焦躁彷徨,你一个人奋斗也很苦、很艰难,但没有办法,人生给了你“不同”于别人的生活,你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去承受。但你记得要给自己制定目标,心中要有光,这样当你一个人摸索前行于追梦道路上,走到疲倦或者不知所措时,还有人在有光的地方叫你一声,让你听到温暖的声音,从而继续前进。

  我一直相信,现在付出的一切将来都会得到岁月的回馈,比如你现在糟糕对待,可能以后得到的便是糟糕,但是你现在积极对待,以后得到的便是温暖和美好。就拿我来说,我一直坚持写作,所以我得到了作品的发表。

  我们无法决定未来是怎样的一个安排,亦无法决定自己因出身不好,学历和收入不高,身体有小缺陷等,却要求他人用友好的眼光看待我们。我们虽然不够闪耀,但我们可以用行动让自己闪耀,有权以取悦自己的方式活着。

  红尘渺茫,莫问前程,多行好事,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你是否已活成自己曾喜欢的样子了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着急长大成人。如今,二十出头或者二十几岁的我们,是否已活成自己曾想要成为的样子了?

  那时候,十几岁的青春年纪,我羡慕二十几岁的人结婚生子,有一份安稳工作,买得起房子和车子,有时间出门旅行,有闲钱做生意,生活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可如今,当我真正站在曾羡慕的那个年纪时,我又是多么惶恐不安啊!

  年少时,我在心中告诉自己:长大后,我要努力成为一名记者、作家、老师。如今记者和作家的梦已经圆了,只差当老师。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年少所羡慕的,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的,还必须经过时间的历练。

  我十几岁所渴求的职业,当二十几岁实现时,却如此羞赧地不好与别人说:我曾当过记者,现在是自由写作者。我之所以不敢开口,是因为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现在被人们贴了太多标签,在他们眼中,这两种职业都是累死累活的,尤其是作为一名作家,干着吃力不讨好,而且过的是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我曾引以为傲的梦想,现在被我小心翼翼地藏着。我不敢对身边人说我是一名写作者,我怕梦想被现实击溃,也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活成了年少时想要成为的样子。现在,我只能说我在自己认为美好的年纪里,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活在脚踏实地的今天,而不是好高骛远的明天。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常问自己:我到底有没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真的满意吗?这些问题睡觉前我都会问自己,但我并没有给出自己满意或者不满意的答案。要给生活下定义,起码得等到真正老去后,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能给自己走过的一生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