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不要在庸碌中老去全文阅读 > 第8章 最可怕的并非活得平凡,而是你碌碌无为还觉得理所当然(1)

第8章 最可怕的并非活得平凡,而是你碌碌无为还觉得理所当然(1)


  我害怕与大多数人一样湮没于人群中,过粗糙的一生

  很多时候我害怕“成熟”这个词。于我而言,成熟不单单意味着比别人走过的路多,还意味着从青涩幼稚变得世故圆滑,可以在小朋友面前卖老,有炫耀的资本。我害怕成熟是因为成熟提醒着我:你已经长大,不能再文艺了,如果你继续文艺别人会觉得你没出息,与他们的世界格格不入。

  在别人成熟的人生里,他们的成熟应该是标榜有车车、有房、有钱,工作有多大能耐,家庭生活有多么美好。毕竟,每个人都觉得,人只要从三十岁开始,再晚一点三十五岁就必须抛开你以为的小众,然后随波逐流。如果你还沉浸于自己的小众文艺世界里,反而会被别人笑话,说你都三十而立的人了还玩什么青春期文艺。所以,我害怕成熟的原因并非抗拒长大,只是不想与大多数人一样变得俗不可耐,我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听爱听的歌,读喜欢读的书,旅行拍照,认识有趣的新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喜欢的一生。

  前几日,我在街上碰见之前单位的同事,他说他不准备往新闻行当发展了,想离开,重新找一份自己的老本行——会计工作。

  他叹气说:“自从你辞职后,我就困惑了一年。这一年我在工作上没做出什么成绩,整日带着烦闷的心情上班,为了薪水而工作,也没有远大的目标追求,如果你还在单位就可以鼓励我,可惜你辞职了。”

  前同事说他准备换一份工作,这样可能会重新燃起自己的斗志。我告诉他:“你别冲动,很多人想挤进事业单位都进不去,你别轻易辞职,现在你只是进入了一种平庸的生活模式,就算你换了份新的工作,如果自己不列出计划,不行动,只是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你一样会像今天这般惶惑。”

  该同事二十五岁,他说他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结婚。他羡慕我做专职写作者,无拘无束。我说:“其实我都不好意思回答别人自己在家里写文章,况且我有考公务员的想法,如果光靠写作是养不活自己的。”后来,他在QQ上找我聊天,问我他该怎么办,我无法给他一个让他做出抉择的答案,因为我自己也会惶惑,我只是告诉他我的一些想法,我那么努力让生活过得充实,就是不想成为一无是处的平庸之人。

  你说,你不甘心过着平庸的生活,但你又不为改变平庸而付出行动,那么你就不要埋怨为什么自己想要的精彩都发生在别人身上了。

  身边一些朋友经常问我:“你那么拼命努力图什么?”每每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都笑着回答:“因为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想随波逐流,不想让三十岁以后的生活沉湎于所谓的成熟人之间——房子、车子、资产的攀比,更不想自己的娱乐方式只是打游戏瞎玩挥霍光阴,我不要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当我这样说,朋友都会笑话我,说:“难道文艺青年都喜欢幻想吗?为什么不好好接受现实?”

  现实我会接受,但至少当我努力过后才知道是接受现实,还是改变现实。

  如今,童年时的伙伴有的已买了车,开始着手准备买房结婚。曾经一起向天空喊青春万万岁的女同学嫁了一个条件不错的对象;那个桀骜不驯的男同学在外闯荡一番后,回到家盖了新房。

  同学聚会时,那些曾经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如今都已飞黄腾达。有的男同学脖子上挂着粗大的金链条,手腕上戴着名表,只是说话声依旧五大三粗,谈论的话题也是他搞定了几个目标,做了几笔大生意,满口江湖气;有的男同学穿西装打领带,俨然一副商业精英的模样,说话浮夸,称家里准备拿多少钱让他再换一辆车,并且还称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换车了。而女同学们呢,她们妆容精致,坐在一起拍照,拿出手机互相晒自己出国的旅行照以及家里闲置的名衣名包。经过那一次变了味的同学聚会,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参加任何同学聚会,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之后我退出了同学QQ群以及微信朋友圈,断了与他们的联系。

  也许,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方式不一样。对于他们而言那才是生活,但对于我而言,那是我目前讨厌,也许多年后自己会变成的样子。但无论怎样,我始终默默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忘记当初辛苦奋斗的日子,更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忘记当初自己最质朴的样子。

  “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这是三毛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有时候我会害怕自己这一生变得粗糙,回首过往会一事无成。

  时常走在路上,我看见那种戴眼镜、身材清瘦、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子,就会在脑海里想象自己四十岁以后的样子,是不是也像眼前的人一样?戴着厚重的眼镜,身体清瘦,头发薄而凌乱,双眼惶惑,走路的步伐开始变慢。我在心中狡辩说:“不,我不要我的未来像别人那样活得粗糙。”

  我害怕有一天我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那种人,担心将来工作后学会趋炎附势,变得蝇营狗苟,变得虚伪,工作中与别人明争暗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英雄说狗熊话。

  我害怕将来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理想败给现实,输得一塌糊涂。不过仔细想想,与其说我害怕成为这样庸庸碌碌的人,不如说我没有能力挑起生活给予我的每一种重担。如果能把种种害怕变成催促自己不断奋斗的动力,哪怕将来没有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至少也不会变得太平庸、粗糙。

  陈丹青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想住豪宅、开豪车、娶漂亮老婆……这是欲望,不是理想。然而这也正常,我们这一代人相信欲望,不相信理想。”我认为:青春是一个不断怀疑自己直至成熟稳重的过程。平凡的我们怀疑自己辛苦努力得不到收获,怀疑自己无法遇见那个对的人,归根到底无外乎是我们付出太少,而又过于浮躁。

  我想要的生活,不是努力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更不是辛劳整个青春后能买得起房子、车子,然后开始努力工作,在各种生活压力下每个月还房贷、车贷。这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我不要表里不一的工作环境,我不要加班到深夜以熬夜为荣的工作理念,我不要过继续窘迫的生活,我不要像父辈那样平庸。

  因为生活充满着未知的惊喜,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我想要的生活是有心爱的人陪我旅行,依旧坚持写作,然后盘点一个门面,开一家咖啡馆,咖啡馆的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叫“往日时光”,主题为怀旧、青春、纪念。

  咖啡馆不必很大,装修亦不必奢华,只是安安静静地存在于闹市一隅,里面放一个大大的书架,架子上摆放新书,提供的服务理念并不是说让你来这喝咖啡,而是让你在这样一家店里找回久违的自己,在书中放松灵魂,在咖啡里品味闲情,与三两好友聊聊近况。

  如若自己在二十八岁前开了咖啡馆,我还会邀请会唱歌的伙伴,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里来唱歌。那里不会有摇滚音乐的哄闹,只有播放王若琳、陈绮贞、王菲、雷光夏这类歌手的低声呢喃。我构想了很多,比如每个月举办读书沙龙,店面应该怎样装修摆设,给客人提供怎样的环境,以此彰显与其他咖啡馆的区别。

  当然,无论将来想要过上怎样一种生活,都得有物质作为保障,所以我在努力实现这一保障。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尚且没有那么多钱去完成梦想,但我在努力,即便将来没有开咖啡馆,会在三姑六婆唇枪舌剑的攻击下贷款买房,我亦不后悔今日的努力和对明天的规划,因为奋斗过的青春最值得骄傲。况且,依照我处女座死磕的性格,开咖啡馆的梦想不会仅仅只是个梦想,我会努力去实现它。

  很多人都一样,迷茫、彷徨、孤独不安。但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除了向上攀爬,别无选择。请你学会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随遇而安,学会在自己最好的青春年纪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尚年少,还有梦想,还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那么请和我一起为了不湮没于汹涌的人潮里碌碌无为,为了不过粗糙的生活,为了不将就,从今天开始,奋发努力!

  我们不谈十年、五年、三年后会变得怎样,我们只谈一年,我们列出梦想清单,在这一年努力奋斗,看一年后自己付出的能否得到结果,想要的是否会实现;看一年后的自己走在人群里是内心闪闪发亮,还是低头快速走过,心中会不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为梦想拼一回。

  未来的生活有多美好,取决你现在有多努力。

  没有人像你想象中那么好,更多的是他们跟现实死磕到底

  有一回我在豆瓣广播发了这样一条内容:“穿过黑暗不一定会有光,但至少不会让你一直困守原地,因为你始终都保持着前进的状态在发现希望,追寻希望。如若你因为看不见光明而不去摸索前进,那么你只能是坐以待毙。”有人认为:付出后得到收获是全凭运气,我说运气要有一点,但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前进。

  关于付出是否得到收获,以及自己努力的意义,我曾在朋友圈和QQ空间里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还是有些人的付出得到收获。

  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付出得不到收获,但并非所有的付出都得不到收获,这要看你如何耕耘,如何给自己找窍门和方法。你说自己执行力差,喜欢抱着鸡汤书籍寻找慰藉。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执行力差,不懂得合理规划,不给自己寻找方法和窍门,那么鸡汤书看多了只会让你腻味厌恶。

  我是极其平凡的人,家庭条件和成长经历均不好,没有别人那般优裕的先天条件,曾遭受过欺负、诋毁、嘲讽,高考后才醒悟“人穷得努力”的道理,所以我从读大学时就开始告诉自己:我必须努力,这样才能做出成绩给那些曾羞辱过我的人看。在我们这个极小的城市,太多人喜欢攀比。有时在别人眼中你的穷就是一种罪。

  我不甘于窘迫的生活,我要闯出自己想要的未来。于是,我把自己的经历以励志小故事的方式写了出来,让懂的人感同身受,不懂的人一笑而过。有很多人不喜欢鸡汤文,我自己阅读有些鸡汤文也会厌烦,但也正因为我读大学时看了很多励志书籍,这才让我获得了各种奖励及荣誉,其中包括八千元的国家奖学金。成与败在于自己如何调控与管理,外界只是影响,关键在自己。

  读大学时,很多老师告诉我:“年轻人要吃得苦中苦,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于是,我找到了我所擅长的写作,研究别人怎么写,怎么做策划。大学毕业后,我在媒体工作。未辞职前,领导告诫我:“平凡人家的孩子就得多努力吃一点苦,总会有收获。”现在想想,自己的确得到了收获,虽然比起条件好的人来说,奋斗的过程比较吃力,但对于过去那个不懂事的我来说,这是很大的进步。我相信,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得经历一段彻骨寒的时光。

  之前,我在单位上班时,凭着自己的踏实努力经常在大会上获得领导表扬,辞职的时候领导意欲挽留,但我还是选择辞职做一名自由写作者。刚去上班时,我接手的是做手机新闻,领导说我是中文专业毕业,做这方面的工作上手快,便让一位老师教我,学习半个月后,初出茅庐的我开始独立操作。新闻工作虽然辛苦劳累,但我得到了很多。

  由于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刚开始要学习和思考很多。那时我刚去上班,几乎每天是晚上七八点下班,周末也没有休息。我认为周末没有时间休息是新闻工作者的正常状态,便没有和领导提出来。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和我换班,这才让我稍轻松了一点。再后来,又变成我一个人没有周末,每天还要加班的工作状态。

  当时我抱怨过,但想想抱怨没用,毕竟领导的任何一个安排都有他的打算。在那一年的上班时间里,我几乎每天争取下午三点前完成工作,然后提前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忙完了这些,便开始着手自己写作的相关事宜。

  到四月份,一个同事被调来和我做同一版面内容,但领导的安排只是让他负责搜集一些资料即可,于是他每天帮我找完资料便玩自己的了。如此,我会抱怨自己每天上班一个人忙工作很辛苦,但想想毕竟领导只是安排他帮我找资料。这样的安排,我想就当是领导在磨炼我这个新人罢了。

  后来,我自告奋勇申请外出采访,干了一个月后,又回来当编辑。此时,和我一起负责手机新闻的同事问我:“每天没有休息的上班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你还要给自己添麻烦去当记者?”我说:“我是想给自己更大的挑战,既然生活不尽如人意,那就逼迫自己在该努力的年龄里奋斗吧。”

  现在我回想起在那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是自己一个人每天上班忙工作,晚上回家还得写稿子看书到凌晨。也许你会说我累死累活很不值得,但我告诉你,我收获了很多,它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这个急性子知道一口气做完事情才可以安排其他时间。

  有人曾问过我,你是怎么写作出书的?其实最开始,我是完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研究的。所以,当你想写作或者工作、学习上想做成一件事之前,你自己有先尝试过如何解决吗?或者你有搜集过相关资料,观察过别人再总结自身实际情况吗?如果这些都没有,你便问我如何做到出版一本书,即使我说了,于你而言,也只是回复了一句“呵呵、哦、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