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我不要在庸碌中老去全文阅读 > 第1章 有些事,现在不做会后悔一辈子(1)

第1章 有些事,现在不做会后悔一辈子(1)


  长大是一个不断接受失去的过程

  我们总是这样以为,以为这一生还长,想开口说的话、想表达的行动以后都有时间去完成,于是我们总是不慌不忙地爱着、盼着、等着,一天又一天。但是,年少时要实现的宏图大志我们有时间等,可是父母呢,他们有时间等吗?就算我们等到了成功的到来,但他们未必有时间陪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2015年1月13日,继父因身体原因做了第三次手术。

  手术当天,我坐在医院病房外等着手术结束时,心中五味杂陈,有遗憾、内疚、害怕、酸楚、无奈这五种味道。其间,我想了很多问题,想着小时候生父病重住院时,也是我与母亲守在医院陪伴。现在继父动手术,他的儿女也在守着,我忽然有了家的感觉,感受到亲情与陪伴的力量,让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手术结束后,医生单独找家属谈了些情况,说继父的病情以后可能还会复发,如果有条件,最好去大城市找所好的医院做手术。听着医生说完,我的心被狠狠刺痛了,觉得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随时都有被人抢走的可能,怪自己势单力薄,没能力照看好心爱的人。

  前几日,我去医院给继父送饭,提醒他“出太阳时记得在医院楼下晒晒太阳,按时吃药,多休息,等出院后咱们一起去逛超市置办年货,我再买一台相机,春天时带你们出门旅游”。

  我这样说的时候,他笑眯眯地说:“哎呀,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去。这病是什么情况我也知道,如果真的死了也就随它吧,死也没什么可怕的,离死那么近的手术都经过两次了,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母亲听着继父说完话,边拍打他衣领上沾染的灰尘,边唠叨他说:“想死的时候死不了,那肯定会活到七十岁。”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病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我们也知道,他随时有离开我们的可能。

  继父从今年年初住院起,我就已经产生了害怕、难过、自责这些情绪,尤其是害怕,它像巨浪在我体内汹涌翻滚,又像烟雾把我迷住。这些不好的情绪肆无忌惮地在我身体里逃窜。它们又像藤蔓,缠绕在身体中,并且逐渐壮大。我知道,我产生这些不好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是我担心如果继父真的走了,我与母亲吃饭时又会回归到曾经的一菜一汤,甚至经常吃剩饭。

  我害怕家里少了一个人的唠叨,而多增添了一份冷清;我害怕母亲总是一个人出门买菜没有人陪伴;我害怕没有人陪母亲说话;我害怕我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而那个我最渴望留在我身边看我成功的人,已经不在了。

  我是一个特别害怕失去的男生,但我的成长恰恰又是一个不断接受失去的过程。我刚出生时,大伯去世;开始记事时,爷爷去世;再后来,父亲去世,然后又经历了一场车祸。想来定是有了这些因,才导致现在的我如此害怕失去。

  生命中的很多人,我都还来不及坐在他们身旁听他们告诉我红尘纷扰、人生酸甜,等他们教会我爱恨情仇等人生道理时,他们已倏忽不见了。

  我内心没有安全感,也不够强大,睡觉时喜欢把身体蜷缩成一团,用被子盖着脸,只留一个小缝呼吸。我在深夜里痛哭,也会因为电视剧里的某个镜头,或走在路上听见某首歌时落泪,这些原本是一个男孩子不该有的情绪,却在我身上经常发生。从来没有人教我勇敢强大,很多事情都是我独自抵抗,可我这孱弱无力的身躯怎能抵挡得了?

  十多年了,我从未梦见过父亲。而这十多年以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语,便是父亲病重时对我说的:“你要好好照顾母亲,保护她,不要让她看见你的软弱。”父亲说过的话我都努力去做,并且要求自己做到,但有些道理是要我自己摸索前行的。

  因为我失去过太多,所以现在十分惧怕失去。但人长大成熟的另一种标志是学会接受失去,懂得咽下往事,而不是总与过去针锋相对。

  想来,我此时此刻写作既是纪念,也是作为多年以后再回首时的凭证,告诉自己:我没有辜负努力保护家人的责任与担当,亦没有蹉跎现在的幸福时光。

  前几日在家里打扫卫生时,我翻到父亲生前和母亲的很多照片,那时候的父亲英俊潇洒,眉目深浓,穿着黑色风衣,双手叉腰……看着看着,我便红了眼眶。后来,我再拿起父亲的黑白遗像擦拭灰尘时又不争气地哭了。

  我一个人抱着父亲的遗像哭了好久,喃喃自语,抱怨着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不佳状况,心想:如果父亲还在,我也许不会这样。如果父亲还在,哪怕我平凡,哪怕我不写作,只要能够像别人三口之家柴米油盐地过活日子,也是知足的。

  我真的好想像别的孩子那样,童年有父亲的陪伴,哪怕这个父亲十分威严,但能够感受父亲陪伴长大的过程也是好的。

  我从来不掩藏自己的脆弱与懦弱,我知道自己不是勇敢的人,所以从不愿意去掩饰。虽然我是男生,但我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勇敢。

  我不会再对自己说:生命中的苦难会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我想好坏与苦难无关,苦难只是提醒我,如果不向上攀爬,就会一直被困顿在深井里,不能出头。遭逢过的种种苦难让我明白,这个社会的厉害之处远远比我想象的强大,我只能奔跑,让自己少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这几日,我阅读了简媜的《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这是一本以年老及孤独命题的书。我随手翻阅时,便看到一段令我热泪盈眶的句子:“我们被打入悲恸,但并未失去奋斗的能力,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当了孤儿,但不代表我们不会长大。以睥睨的眼神看着我们的人更弄错了一件事,他们以为我们注定要被困在黑暗里,殊不知,我们没打算在黑暗里待太久。”我知道现在的我是幸福的,虽然在长大懂事的过程中失去过太多,但一直都在为想要的生活与写作梦想努力,也有喜欢的人陪伴在身边与我一起分享收获。

  曾经,我以为父母还等得起我,我以为一切还来得及,于是我总掉以轻心,忽略了父母正在老去。直到现实再次狠狠扇我几个耳光,我才恍然大悟,珍惜当下不只是说说而已。

  我不知道未来的哪一天继父就走了,又剩下我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我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这段时间我如此害怕,是因为我曾经失去过,现在知道已经拥有并且视如珍宝的东西如果再失去,对我来说打击太大。

  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以及生活中发生的一点一滴,都是将来凭以怀念的记忆。为了以后回忆起现在时能有一份安然和美好,我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不辜负今天所过的日子,别老想着明年后年要做什么大事,能过好今天,计划好明天比什么都靠谱。至于某年某月要做的那些事,都只是催促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很担心你们还没有见到我安身立命,还没有完成对你们的承诺,还没有让你们过好的生活,你们会像当初生父病重时那样,扔下一句:“乖乖,等你考上大学我就会回来。”

  可是,我等了二十三年,生父也没有回来。

  当他们老后,我们还能陪他们多少天

  这世上最疼爱你的那个人,在有生之年里,你对他说过我爱你吗?他还在吗?

  别人都叫他老郑,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就有一副热心肠,却又总是被人“算计”。他是发电厂的职工,人生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电力事业。他没怎么说过他的曾经,我和他也只是在这光阴的中途认识。关于他的二三事,我是从我姑父那儿知道的,因为姑父与他同是发电厂职工。

  姑父说老郑在发电厂上班期间遵守各项纪律,周末不忙时叫他翘班也不敢,时间久了,厂里的职工便开始打起老郑的主意。

  别人有事麻烦他时,会一个劲儿地叫他老郑哥哥,或者郑哥哥,然后说:“你帮我一个忙呗,我家里有事需要请一天假,你能不能帮我代班?”他听别人这么说,总会义不容辞地说:“没事,你安心回家,我帮你代班没啥问题。”于是,原本该别人值班都变成了他值班。他知道别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无非是想耍滑头玩一天,但他还是答应帮别人代班,甚至逢年过节也不例外。

  后来,发电厂里的人都喜欢打他的主意,因为他老实,话也不多,就好抽烟。你要是送他酒,他绝对要生气,但是送他烟,他就会笑眯眯地说:“没问题,代班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伴随着春夏秋冬岁月交替,老郑虽然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依然不改他的热心肠。这时,厂里有一个女职工看不惯了,有一回趁他值班时就去找他,问他:“怎么无论大事小事都帮别人,自己老吃亏,这怎么行呢?”他仍旧抽着烟笑眯眯地说:“没事没事,我又还没结婚成家,同事之间帮帮忙没多大事,况且吃亏是福。”但他不知道,从那时起,那个女职工有事没事就会去找他聊天。明眼的同事都看得出来,他俩肯定会擦出火花。果不其然,老郑的结发妻子便是那个不嫌弃他穷,愿意陪他同甘共苦的女职工。

  两人也算是苦尽甘来的人,所以平日里较为节俭,攒了一些积蓄。想来,他们那个年代的婚礼应该不像今天这么注重形式,相比之下,更注重的是两颗心的融合与相濡以沫的陪伴。两人结婚后没有很快要孩子,这时,不管是发电厂的同事,还是亲戚朋友总会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让两口子感到很无奈。

  老伴老伴,本该是老来执手相伴。只因岁月无情,带走了他的妻子,留他一人支撑着家庭。

  后来,老郑以前单位的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个女人,那女人是在她儿子十岁时没了丈夫的。

  而此时,那女人的儿子已读高二,他们母子俩刚刚逃离一个有家室的坏男人近十年纠缠的梦魇。

  男孩第一次看见老郑的时候,是在男孩家里。当时,男孩的母亲特意把家里收拾干净,还找了一件自己舍不得穿的衣服穿在身上,问男孩好不好看,要不要化妆。男孩笑着说:“妈妈太可爱了,又不是初恋,只是见别人介绍的对象而已,不必紧张。”

  老郑来了后,男孩和他母亲好好地招待了他。老郑很朴素,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老实的感觉。那天给他们做介绍的男子也在场,男子作为中间人介绍了双方的情况,倒是男孩母亲一个劲儿地说:“只要人勤快,照顾家就行了,别的也不贪图啥。”男孩觉得,眼前的老郑很亲切、温暖。那天以后,老郑就经常去男孩家,久而久之,便住在了他们家,周末时才回他自己家里看看。

  老郑从进入他们的家庭到现在已有六年了。这六年期间,他极力承担一个父亲应该尽的责任,而男孩和他母亲也都很喜欢他。

  每年清明节,老郑都要陪他们去给男孩已故的父亲祭拜,男孩的母亲也会去他家给他的结发妻子祭拜。不过这六年来,男孩从来没去过老郑家,也没见过他的儿子和女儿。而且,男孩的母亲也还没有和老郑办理结婚证。

  家庭聚会时,男孩的家人会问男孩:“那个郑叔叔对你们好不好?”男孩点头说:“对我们特别好,只是没有办结婚证。”男孩的家人与男孩的母亲谈心,让她与老郑办理结婚证。男孩的母亲则说:“我和老郑在一起只图个老来相伴便是了。况且现在各自儿女都长大了,都有各自的未来。”

  男孩大学毕业后,老郑仍旧会像以前那样,每周给他两百块零用钱,让男孩多买些吃的,别饿着。老郑自己患有糖尿病,身体不好,所以很少给自己买吃的,省出来的钱都拿给自己的儿女和男孩用。

  男孩家贫,还欠有债务,而老郑都一一帮男孩家还清。男孩很感激他,很想喊他一声爸爸,以报答他的恩情。可是“爸爸”这两个字对男孩来说极为别扭,因为男孩十岁时便没了父亲,童年生活不愉快,遭逢了太多辛酸悲苦,尤其是一个有家室的恶霸男人,在男孩十岁时闯入他们的家庭生活,这在男孩心中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所以“爸爸”二字于男孩而言,在他十岁时就已经从他人生字典里抹掉了。

  如今想要把“爸爸”二字喊出口,太难了!

  2014年除夕前,老郑在家突发疾病,幸亏他儿子发现及时,赶紧送到了医院。男孩的母亲得知后,立马赶去医院。男孩当时上班,工作忙,便在第二天才去看望老郑。

  去医院的路上,寒风凛冽,男孩望着走在前面的瘦小的母亲,心酸不已。男孩突然觉得自己欠下母亲太多恩情。

  男孩小的时候不懂事,因为邻居的谗言,他骂过母亲,甚至扬言要与其断绝母子关系。男孩不知道,他当时这句话对母亲来说打击有多大。男孩的母亲要养家,还要抚养男孩长大,然而男孩在少不更事的年纪说出那样的话,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

  男孩记得,因小时候不懂事骂母亲时,看见母亲哭,不但不去安慰认错,还离家出走。男孩也因为嫌弃母亲做的饭菜难吃,当着母亲的面把饭菜扔在地上,埋怨母亲。

  清明节的时候,男孩不要母亲与他一起去祭拜父亲,男孩说:“既然父亲墓碑上没你的名字,你这个不三不四的女人凭什么去!”男孩不知道他说的这些话犹如一根针,狠狠刺进母亲的心窝,留下了伤痕。如果岁月可以回头,男孩想:我一定不会说出那些伤母亲心的话语。我一定要好好保护母亲,让她幸福,开心。

  那天,男孩与母亲到了医院后,在医院电梯里,男孩的母亲说:“等会儿见着郑叔叔,你能不能开口喊他一句爸爸?他对我说过,他很想听你开口叫他一句爸爸,他怕以后没有机会听了。”说到这里,男孩的母亲哽咽了,用手擦了擦眼睛。男孩沉默着,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