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我本书狂全文阅读 > 第一章 初出茅庐

第一章 初出茅庐


江北某地,一个小有名气的集镇上,住着一个赵姓大户人家。这户人家的男人赵正廉在当朝为官,且又为官清正,家里没有多少财产。只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说是花园还不如说是菜谱,里面没有几棵花木,大都种着蔬菜。r

家里也只有一个丫鬟和一个女佣人。r

太太虽是大家闺秀出身,但很勤劳节俭。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她自己操劳的。r

太太的房间门外,赵正廉和佣人,丫鬟在焦急的转悠着。r

“哇哇!”太太的房里,传来了嘹亮的婴儿哭叫声。r

正在房外焦急的等待的一个赵正廉和两个女人,脸上都绽出了欢天喜地的笑容。r

“老爷。恭喜呀!太太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接生婆开门,露出脸来向赵正廉道喜。r

“哈哈!好好!谢天谢地,菩萨保佑!”赵正廉显得特别的高兴。r

光阴如梭,日月似箭,转眼之间,这孩子已经到了4岁。r

“曜曜。快点来吃饭了。”一个丫鬟叫着走进了书房。r

书房里,一边是一大大个的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朝南是一张古色古香的床,里面的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左边就是孩子读书写字的地方。r

“哎!来了。”书桌前,一个四岁的孩子正在埋头认真的一笔一划地写字,他嘴里答应着,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r

丫鬟走到他的身边,说道:“乖,宝宝,快去吃饭吧,饭菜都快凉了。”r

“好的。”孩子答应着写好最后的一个笔画,菜才把笔放到笔架上,跟着丫鬟出去了。r

“曜曜,来,快吃。”、坐在上面的母亲一边说着一边不断地把菜夹到孩子的碗里。r

“妈,你自己吃吧,我会吃的。”孩子抬头看着母亲说。还把自己碗里的菜往母亲的碗里夹。r

这孩子,圆脸方额,宽宽的前额,一双有神而灵活的眼睛,讨人喜欢。红扑扑的脸上,说话之间就会出现一对小酒汪。真的让人万分喜爱。r

“妈妈,你慢慢吃。”说着,他放下碗筷,就要往外走去。r

“洗了脸手再去。”太太说道。r

正在吃饭的丫鬟忙放下饭碗,拉着他去了。r

这个孩子就是名震朝野的大书画家赵子曜。r

赵子曜这时有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练习书法了。r

“曜曜。来,喝口水再写也不迟呀。”太太捧着一个盘子走进了赵子曜的书房。r

“妈。孩儿这里有水嘛。”赵子曜听见妈妈的声音,忙放下手中的笔,走到太太的面前,接过茶杯,说道。r

“妈给你送的和你自己泡的不一样的。”太太说着,就去看赵子曜的作业。r

今天,赵子曜曾再练习的是一个“光”字,那纸上写着的字虽然充满稚气,显得稚嫩,但笔笔认真,画画仔细,一点也看不出马虎的样子。r

太太看着,满心欢喜,脸上且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r

赵子曜看到母亲在看自己的作业,就仰着脸问道:“妈妈。你说说,孩儿的作业怎么样?”r

他知道妈妈一定会夸奖自己的作业了。r

“嗯!还可以吧。还要继续努力。你看,”太太指着一个字说道:“这个字的左点就很有点浮躁的味道。孩子,曜写好字,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能有一点点的心急。”r

赵子曜本来以为能听到母亲的夸奖了,可是听到的且是指出了自己的缺点。他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写好字,一定要得到妈妈的夸奖。r

初夏的一天,赵正廉奉命出京办事,路过这里,在家里住了一天。r

赵正廉对丫鬟说:“去把子曜叫来,我有话要对他说。”r

不多一会,丫鬟用手牵着四岁的赵子曜来到了客厅。r

赵正廉对子曜招招手,亲切的说道:“曜曜,来,爸爸有话要问你。”r

赵子曜奔奔跳跳地走到父亲的跟前,叫了一声“爸爸。”就安静的站在那里等父亲问话了。r

“孩子,爸爸曜考考你的记忆力了。”赵正廉说道,r

“爸爸,您说吧,孩儿一定不会让你老人家失望。”赵子曜自信地说。r

“好吧,你把岳武穆的满江红背给爸爸听听。”赵正廉说道。r

“好,爸爸您老听好了。”赵子曜站直身子,清了清喉咙,用清脆的童音朗朗的背了起来r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r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r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r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r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r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r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

赵正廉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的节奏,不停地点着头,他的心里也是那样的心潮澎湃。r

从此,小神童的名号传遍了真个集镇和方圆几十里的地方。r

春去秋来,又到了除夕。r

家家都在准备过年了,镇上也不是地传来几声爆竹声。r

赵子曜家里叶一样,忙碌的不可开交。r

赵子曜且好像没有过节的感觉,他仍在专心地练着自己的作业。外边的鞭炮声和家里的忙碌,和他一点也没有关系。r

“子曜!”一个粗壮洪亮的声音传来,伴随着坚定有力的脚步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走进了赵子曜的书房。r

那中年男人一步跨进书房,抬头就看见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幅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中堂条幅,两边挂着一幅对联。上联是:r

发愤识遍天下字r

下联是:r

立志读尽人间书r

这幅对联和那幅中堂相映成趣,珠联璧合。话说出了这位主人的志向。对联上的字,虽然还显稚嫩,但已经很有魄力,功力已经很是不错。r

书橱上的书和书桌上的东西都整理的整整齐齐,显示出主人的生活习惯。r

书桌前,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少年正在埋头写字,悬腕运笔,笔走龙蛇,脸上是一种自信和坚定的神色。r

中年男人看到这里,微微的点了点头,非常满意,脸上也充满了慈祥的笑容。r

他见儿子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到来,真的是全身心地融入到了书画的最好的境界里去了。就不由得想考考儿子的腕里如何。就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抓住他上面露这的笔杆,猛地往上一拉,笔没有从少年的手里出来。却惊动了他。r

赵子曜抬头一看,惊喜的叫道:“爸爸!”随即扑到他的身上撒起娇来了。r

赵正廉抱着孩子转了一圈,笑着说道:“你的功力已经不错了。年纪也不小了。需要大外面去走走了。要知道,最好的书法是从自然中曲吸取营养的。闭门造车只会变成夜郎自大。”r

“好呀!爸爸,我也真想去外面闯闯呢?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同意。”赵子曜来找他父亲说道。r

“这个没关系,你妈妈那边有我。”赵正廉看着儿子越来越高的身体和正在变的成熟的脸庞说道。r

“孩子。这样吧,等过完年,我就帮你和你妈妈说说,她一定会同意的。”赵正廉说道。r

赵子曜说:“好!爸爸,就这样定了。”r

“好吧。”赵正廉笑着说道。r

吃罢年也饭,太太去里间收拾了。r

赵正廉对儿子说道:“孩子,你的字已经写的不错了,要不要在今天这个大年夜里写一个对联贴贴。看看众乡邻是这样评价的。”r

赵子曜高兴的说:“好。”就去书方里拿来了笔墨纸砚。磨好墨,提起笔,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上联是:r

两三竿竹皆秋色r

下联是:r

千万叠山有雨容r

赵正廉捋着胡须看着儿子在龙飞凤舞,嗯,这小子的字,还真有点气势了,不过还需要假以时日。r

待墨迹干了,赵子曜就把对联贴到了大门上。r

第二天,赵家还刚刚起床,就听到大门外人声鼎沸,嘈嘈嚷嚷。r

“出了什么事情,杨妈,你去看看。“赵正廉对佣人杨妈说道。r

一会儿,杨妈回来说道:“老爷。没啥事情,是很多乡邻在围着看孩子写的那个对联。”r

“噢,那乡亲们是怎样说的?”赵正廉一边穿衣,一边问道。虽然很想知道乡邻们对儿子的字的评价,但语气上还是显得非常平淡。r

杨妈竖着大拇指,高兴地说:“乡亲们都在夸奖少爷的字写的太好了。”r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情呢,”赵正廉很平静的说道。r

杨妈不服气的说道:“你也真实的,人家夸少爷好还不好吗?谁吧想别人夸自己的孩子。”r

“呵呵!”赵正廉刚呵呵完太太在下面叫吃饭了。r

大家就一起走下楼去。r

从这年开始,赵子曜的小名气就叫响了。每到节日,他总是忙的不亦乐乎。r

由于是大年初一,没有去走亲戚。r

“夫人,你过来。”赵正廉对太太说的。r

太太说:“什么事情?”r

“孩子今年几岁了?”赵正廉问道。r

“你这个爸爸是怎么做的?连孩子的几岁了都不知道,不称职呀。”赵太太半真半假的娇嗔地说道。r

“是呀,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还是让他到外面去见见世面。你说呢?”赵正廉用商量的口气说道。r

“什么?”赵太太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要孩子一个人出去干嘛?”r

“一个人要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光在自己的家里读书,是很不够用的,应该都外面去锻炼锻炼。”赵正廉平静的说道。r

“你说的也对,可孩子才十二岁呀。”赵太太说道。r

“这样吧,那就再过一两年再说罢。”赵正廉看到太太不同意,想想孩子却是还小,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