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玄幻 > 文动九天全文阅读 > 第18章 才高几斗?

第18章 才高几斗?


考场外,沙漏又被翻转了一次,考官看了看时间,将念力化为大椎,隔空击响了文院内报时的钟鼎。

“咚!咚!”

这两声响,对有的考生来说,是一早上挥笔疾书的解脱,对有的人来说,却意味着理想破灭,几家欢喜几家愁。

距离四书六经的考试结束只有半个时辰了,陈羿细细地检查着自己的卷面,细腻光滑的卷纸上,极有筋骨的瘦柳楷书排列整齐,一如伏波将军府练武场上出拳如枪的士兵方阵。

陈羿满意地检视了一遍,确定再无问题,就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籍贯,考牌号,结束了作答。他将几乎写干的毛笔搁在砚台上,扭了扭有些酸疼得手腕,喝了口茶水,吃了些小霞做的肉饼充饥。现在,就只需要等待收卷,准备考下午的诗词一科。

他再次闭目养神,进入识海中畅游那条知识长河,这些天闭门苦读,虽然元气之水并没有太多增长,但河流里的知识光点却多了不少。他已经经过了启蒙的阶段,现在要做的是修身养性,修身,就是强健体魄,养性,或者说养气,就是不断地进行冥想,吸纳天地元气进入识海,再利用它们培育出心念之力。

陈羿想道:“如果按书上的比喻来说,心念就像是一株幼苗,而修行者的身体是土壤,天地元气则是从沟渠里引进的清水。开悟启蒙,只是种下了心念的种子,之后通过修身,不断松土施肥,让土壤肥沃厚实,再每天引元气之水灌苗,作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茁壮。”

“我自从修炼了五禽戏后,身体条件有很大的进步,再也不是以前风吹就飘的陈羿了,所以要抓紧一切时间冥想变强啊,和陈布的那次比试就是教训,对他那种人来说,小聪明和智取都没用,我只能用实力的拳头来教训他!啧啧,不过这文院果然是人杰地灵之所,连元气都极其丰富,倒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他却也没有敢将感知随意释放出去,因为这考场里处处是考官巡视的精神之眼,一个不小心被当成作弊抓了,那可就亏大了。

不过,他这小小的举动自然逃不过诸考官的念力,之前那三个考官的精神力量来回巡视,发现这个刚才一筹莫展的少年竟然还有闲暇闭目修行,顿时面面相觑。他们好奇得想去窥探他的试题,但又碍于文院的规定,无故不得影响考生作答,不好这么做。

陈羿,字羽生,他们记住了这个名字,考试结束后一定要看看他的试卷里都写了什么,能这般气定神闲。

“咚咚咚!”

紧致的钟声响起三次,一个洪厚的声音宣布上午的考试结束,提醒童生们停笔。无人来收卷,陈羿面前的五十页卷纸却自然而然地无风自起,准确地飞到了文院的卷库里,按考牌归类,等待试后改阅。

而三张诗词科的卷纸也轻轻地落在了陈羿擦得锃亮的案桌上。

一张题目,两张空白卷纸。

到今天的重头戏了!

陈羿深深呼吸了一口文院中带着桃李花香的温润空气,然后掀开了第一页墨卷,只见墨卷上只有两道题目。

其一:以谴责穷兵黩武为切入点,作一首七言律诗。

其二:以海波,风波为切入点,作一首五言律诗。

两选一,都不要求必须的平仄,押韵切题即可,这在秀才试里,算是简单的题目了。

陈羿却开始犹豫,不是犹豫选择哪一道题目,而是犹豫自己是抄呢,是抄呢,还是抄呢?

他很清楚自己的诗词水平,在地球时还可以拿出来唬唬高中同学,可放到古代,和这一靠这门手艺吃饭的读书人竞争,自己的水平铁定会被指出无数个毛病。陈羿认为自己做出的诗在秀才试的甲乙丙丁四等里,只能到乙下或丙上。

虽然秀才的位置现在是十拿九稳,但因为在考试之前和柳鸣有了赌斗,必须要争那第一名,在无法确定对方法四书六经一科能考多少的情况下,陈羿不敢大意。

所以,他决定对不住唐朝的诗圣杜甫一次了……

然而抄,不能带着玩弄和不尊重的心态抄。文章本天成,陈羿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地球派来传播诗词的使者,只是一个媒介,在利用诸位前辈的诗作时,都会虔诚地在心里说句抱歉,拜上一拜的。”

安慰自己了半天,陈羿这才准备动笔写。

然而题目简单,选择却不简单,陈羿往深处一想,顿时头疼,这九州的文武压扎,果然无处不在啊。

考试,要捉摸考官的心态,琢磨试卷里想表达的意思。纵观整个春闱的试卷,陈羿越发确定,这次洛城学宫的确隐隐有针对大雍王朝军方的意思,大讲仁爱,反对苛政严刑,现在又要批判穷兵黩武。

据陈羿所知,大雍王朝目前和江南的楚南国边境暂时风波浪平,但在西方,王朝四大将军之一的定羌将军正在讨伐梁州的割据政权西蜀国,两军在高大的太华山脉来回推进对峙,每年都要空耗大量钱粮,民间已是怨声载道。

学宫毕竟是在大雍王朝的土地上扎根,所以对于与五胡和蛮族的战事,有不少边塞诗人都参与了。但对征伐西蜀国,学宫却是干脆地选择了拒绝,理由自然是不参加不义之战,不参加华族互攻之战。

陈羿甚至暗自揣测,学宫的目的,实则是维护九州的力量平衡,要是让大雍王朝彻底一统宇内,遭殃的恐怕就得是学宫师生了,地球上焚书坑儒的历史难说也会上演。

所以学宫的态度很明确,反对大雍王朝对西蜀国发动的战争,并在这次的秀才考试里,明明白白地向众童生传达了出来。

既然把握到了这个意图,陈羿就要想办法逢迎出题者,这样才能得到满赞和高分,所以,第一题自然是首选。

陈羿并不笨,虽然前世今生社会经历不多,但他却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只知道死读书,却不知道人情达练即文章的话,我的诗词就算是作得妙笔生花,和考官的意图不合拍,说不定也会被刷下到丙丁的末流里。”

想清楚了这一点,陈羿便开始寻思要抄……不,是借鉴哪一首古代宣扬平息刀兵的诗。

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杜甫。

诗圣的诗,能差得了?一个在安史之乱里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批判穷兵黩武的诗,能差得了?

然而在陈羿的记忆里,杜甫写这一类的诗,没有百首,也有五十首,他曾经背诵过大半,现如今,选哪一首,也是个问题。

而且在九州作诗词,还得注意到一个关键点:文修者上好的原创诗词往往会引发巨大的元气波动,它们会自然而然地朝诗词汇集,并凝结于纸墨之间。那一天陈羿写下的二十二字启蒙真言,就是心里有所感悟,引来了元气,才会被陈嫣然察觉。

写下别人原创的诗篇,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但前提是,必须做到对抄录的诗篇心有所触,意有所动。

所以如果陈羿只是随意誊抄一首,到时候阅卷的考官一查探:咦,这么好的诗,没有元气波动,这绝不是考生自己做出来的诗词,那就彻底糟糕了。

所以说,陈羿要抄杜甫的诗,必须细细地去理解感悟,让自己心有所动才行,于是和考场的多数人一样,他陷入了沉思中。

……

考场的其他考房里……

郭开盯着墨卷上的两道诗题发怔,他对儒经的记忆力不错,但这种作诗的急才却是十分勉强,叹了半天气,他只能强行写一篇对仗工整,却没有新意和内容的劣诗。

方远这会却是眼睛锃亮,他经常和父亲出海行商,对海洋的波涛汹涌并不陌生,于是他忽然灵感乍现,将波涛浪潮和海盐扯上了关系,作了一首宣扬自家商会盐场的诗。虽然只是一般般,但就算考不上秀才,也足够拿回去哄老头子开心了,嘿嘿。

柳鸣出身儒学世家,知识面和信息来源都比陈羿要广,和陈羿一样,他对学宫出题的意图了然于心。挽起宽袖后,柳鸣草书龙蛇飞舞,疾笔写下了一首七言律,写完之后,他将檀木紫貂毫的名贵毛笔随意一扔,击掌为自己叫好。

柳鸣这一首也算佳作,自然引来了元气凝结,多达半斗,小亭里的众位大文修者迅速判断出,这是从柳鸣考房里传来的波动,自然纷纷向柳太守贺喜。

柳太守笑容可掬,却又在片刻后滞住了,因为另一股更强的元气波动正在凝结。

“元气多达一斗?”沈道之笑眯眯地说道,“哈哈,本郡乃至徐州,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今年的春闱真是人才辈出,不知道这又是哪位聪慧才俊?”

邹老爷子微微皱眉,他隐约记得,那个位置是一个名为涂山秀的……嗯,就算她是个人类女子吧,自家孙女曾提起过她。想到自家那个孙女,不知道她在洛城可好,他轻轻地笑了出来,也不点破,端起滚烫的春茶想轻抿一口。

就在汝窑的茶盏将要触到邹老爷子的唇边时,却硬生生地停住了,这一停顿用力之猛,滚烫的茶水竟溅了出来,在浸湿邹老爷子的胡须前却被一层看不到的护体念力蒸发。

东海县令王浩拍案而起:“竟然,还有一道更强大的波动!如果说刚才两人的如同溪流江河,这一次,简直是一涌大潮!”

第一次,沈道之那淡漠的脸上变得凝重起来,他喃喃自语道:“那个童生没有培育出心念之力,就能引出如此澎湃的天地元气,粗略估计,至少会有三斗之多,究竟是谁?这又会是怎样一首绝世之作!”

而柳太守则硬生生地将小亭的木栏捏成了粉末,他心中骇然:“本以为侄儿稳拿案首,可没想到这接二连三,竟然有两名童生写诗引发的元气超过了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东海城头两名的天才不是没参加么!”

生了一双桃花眸的涂山秀依然在对着自己清秀俊丽的笔迹发呆,刚才的那一首七律,他凝结出了多达一斗的元气。他知道,人类里做得最好的那个诗人,曾被称为才高八斗,自己尚未培育出心念,否则注入念力吟诵出去,也得有四五斗。

然而这首诗他没有思考,没有咬文嚼字,而是一笔挥就的。人类有句话叫厚积薄发,他很清楚,自己对那场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已经持续了许多年,这一写,让他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

忽然,他整个人腾地站立起来,像一只觉察到巨大危险的狐狸,眯着眼望向文院中的某个位置,他也感受到了,那股汹涌的元气大潮!

一股澎湃的天地元气正凝结于文院上空,凡人自然见不到,但已经启蒙的童生纷纷张大了嘴抬头望去。原本被大文修者驱散得没有一丝乌云的蔚蓝天空,却隐隐积压起了厚重的元气云雾。它们如同无法逐走的黑雨云,久久不散,在文院上空压抑着,酝酿着,只等待诗成文就的那一刻降临,附着到纸墨之上。

陈羿并不知道自己引发的轰动,现在,他心里只有卷纸和手中的狼毫笔。

用的依然钢筋铁骨的瘦柳体,却丝毫不图快,他不是为了让字迹更好看,而是因为这一首诗的意境,重在力度,而不是速度。

八个铁笔银钩的字首先跃然纸上: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