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全文阅读 > 第37章 人生理想与实干(4)

第37章 人生理想与实干(4)


  颜元喜欢读宋朝明朝的哲学书,自命要做圣人贤人。宋朝、明朝的哲学家教人静坐,他做了十多年的理学功夫,到了三十四岁,他才从自己的痛苦经验中得到一种思想上的大感悟、大革命。

  他发觉静坐是无用的,读书不是教育。他大胆地说:宋朝、明朝的大哲学家教人静坐,教人谈天说性,教人空谈道理,都是错的,都是错了路,都违反了中国古圣人孔子、孟子的思想,都不是真学问,也不是真教育。他反对静坐,反对读书,反对静的教育、他提倡一种动的教育、活的教育,他说,真的知识必须从动手实习做得来,因为他注重动,实做实习,所以他自己取“习斋”做名号。

  宋朝以来的哲学家都爱讲“格物致知”。“格物”有种种说法,颜元都不赞成。他说“格物”的“格”字就是“手格野兽”的“格”字,“格”就是“犯手去做”,就是动手去做实习。他自己种田,又做医生,两种职业都需要动手去做,所以他的思想特别注重实做实习。所以他反对一切“谈天说性”的玄谈。他说:“谈天论性,聪明者如打浑猜拳,愚浊者如捉风听梦。”他有许多新鲜的、含有思想革命意味的见解,我只能引他两段话,来表现他的教育思想。

  (一)以读经史订群书,为穷理处事以求道之功,则相隔千里。以读经史订群书为即穷理处事,曰道在是焉,则相隔万里矣。……

  譬之学琴然。《诗》《书》如琴谱也,烂熟琴谱,可谓学琴乎?更有妄人指琴谱曰是即琴也。……谱果琴乎?……歌得其调,抚娴其指,弦求中音,……声求协律,是谓之学琴矣,未为习琴也。……

  手随心,音随手,……是谓之习琴矣,未为能琴也。

  心与手忘,手与弦忘,……于是乎命之曰能琴。

  (二)譬之于医,《黄帝素问》、《金遣》……所以明医理也。而疗疾救世则必诊脉、制药、针灸、摩砭为之力也。

  今有妄人者,止览医书千百卷,熟读详说,以为予国手矣;视诊脉、制药、针灸、摩砭,以为术家之粗,不足学也。书曰博,识曰精,一人倡之,举世效之。歧黄盈天下,而天下之人病相枕,死相接也,可谓明医乎?

  愚以为从事方脉、药饵、针灸、摩砭、疗疾救世者,所以为医也。……苦读尽医书而鄙视方脉、药饵、针灸、摩砭,此妄人也,不惟非歧黄,并非医也。尚不如习一科,验一方者之为医也。

  这是颜习斋的“犯手去做”的教育哲学,也就是四健会“从工作中学习”、“行中求知”的教育哲学。

  “做中学,做中觉”,边学边做,边做边觉,边觉边学,循环不已,缺一不可。时人所学多非所用,无法承接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无法接地气,无法关注现实的人生——即便是自己的人生也被匆匆忙忙的现代节奏给淡漠了。

  少年中国之精神54

  前番太炎先生,话里面说现在青年的四种弱点,都是很可使我们反省的。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少年人:一、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二、不要妄想凭藉已成的势力;三、不要虚慕文明;四、不要好高骛远。这四条都是消极的忠告。我现在且从积极一方面提出几个观念,和各位同志商酌。

  一、少年中国的逻辑

  逻辑即是思想、辩论、办事的方法。一般中国人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一种正当的方法。因为方法缺乏,所以有下列的几种现象:(一)灵异鬼怪的迷信,如上海的盛德坛及各地的各种迷信;(二)谩骂无理的议论;(三)用诗云子日作根据的议论;(四)把西洋古人当作无上真理的议论;还有一种平常人不很注意的怪状,我且称他为“目的热”,就是迷信一些空虚的大话,认为高尚的目的;全不问这种观念的意义究竟如何;今天有人说:“我主张统一和平”,大家齐声喝彩,就请他做内阁总理;明天又有人说:“我主张和平统一”,大家又齐声叫好,就举他做大总统;此外还有什么“爱国”哪,“护法”哪,“孔教”哪,“卫道”哪……许多空虚的名词;意义不曾确定,也都有许多人随声附和,认为天经地义,这便是我所说的“目的热”。以上所说各种现象都是缺乏方法的表示。我们既然自认为“少年中国”,不可不有一种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应该是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不是我在这短促时间里所能详细讨论的,我且略说科学方法的要点:

  第一注重事实。科学方法是用事实作起点的,不要问孔子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康德怎么说;我们须要先从研究事实下手,凡游历调查统计等事都属于此项。

  第二注重假设。单研究事实,算不得科学方法。王阳明对着庭前的竹子做了七天的“格物”工夫,格不出什么道理来,反病倒了,这是笨伯的“格物”方法;科学家最重“假设”(Hypothesis)。观察事物之后,自说有几个假定的意思;我们应该把每一个假设所涵的意义彻底想出,看那意义是否可以解释所观察的事实?是否可以解决所遇的疑难?所以要博学。正是因为博学方才可以有许多假设,学问只是供给我们种种假设的来源。

  第三注重证实。许多假设之中,我们挑出一个,认为最合用的假设;但是这个假设是否真正合用?必须实地证明。有时候,证实是很容易的;有时候,必须用“试验”方才可以证实。证实了的假设,方可说是“真”的,方才可用。一切古人今人的主张、东哲西哲的学说,若不曾经过这一层证实的工夫,只可作为待证的假设,不配认作真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种科学的方法,实验的态度。

  二、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如静坐会的人,如坐禅学佛的人,都只是消极的缩头主义。这些人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所以变成一班退缩懦夫;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这种人虽不退缩,但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见,所以他们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紧要关头,不惜作伪,不惜作恶,不顾社会的公共幸福,以求达他们自己的目的。这三种人生观都是我们该反对的。少年中国的人生观,依我个人看来,该有下列的几种要素:

  第一,须有批评的精神。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的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第一步便须有一种批评的精神;批评的精神不是别的,就是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第二,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我们须要认定这个世界是很多危险的,定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俗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拚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那些缩进后台去静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着双手只会看戏的人,也都是懦夫;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吗?那些厌恶这个世界梦想超生别的世界的人,更是懦夫,不用说了。

  第三,须要有社会协进的观念。上条所说的冒险进取,并不是野心的,自私自利的;我们既认定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又须认定人类的生活全是社会的生活,社会是有机的组织,全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全体,社会的活动是互助的,你靠他帮忙,他靠你帮忙,我又靠你同他帮忙,你同他又靠我帮忙;你少说了一句话,我或者不是我现在的样子,我多尽了一分力,你或者也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和你多尽了一分力,或少做了一点事,社会的全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便是社会协进的观念。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把人人都看作同力合作的伴侣,自然会尊重人人的人格了;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社会有关,自然不肯为社会造恶因,自然要努力为社会种善果,自然不致变成自私自利的野心投机家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种批评的、冒险进取的、社会的人生观。

  三、少年中国的精神

  少年中国的精神并不是别的,就是上文所说的逻辑和人生观;我且说一件故事做我这番谈话的结论:诸君读过英国史的,一定知道英国前世纪有一种宗教革新的运动,历史上称为“牛津运动”(The Oxford Movement),这种运动的几个领袖如客白尔(Keble)、纽曼(Newman)、福鲁德(Froude)诸人,痛恨英国国教的腐败,想大大的改革一番;这个运动未起事之先,这几位领袖做了一些宗教性的诗歌写在一个册子上,纽曼摘了一句荷马的诗题在册子上,那句诗是:

  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

  翻译出来即是:

  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我们也该时时刻刻记着这句话:

  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

  这便是少年中国的精神。

  潘光旦先生就说过,中国人的孝道是很好的,但是过于强调对上一辈、对列祖列宗的爱敬,却忽视了对晚辈、对子子孙孙的关爱;礼是让人懂规矩的,但是规矩太严就会使人丧失活力,就会丧失乐教的精神——而礼教与乐教的组合是不可偏废的。民国学人多提出“少年中国精神”,正是对中国孝道传统的一个调和。可惜,历史让我们调过了——现在的“孝子”据说不是孝敬老子而是“孝敬儿子”之谓了!与这有关联的恐怕还是传统的断裂。

  努力歌——《努力》周报发刊辞55

  “这种情形是不会长久的。”

  朋友,你错了。

  除非你和我不许他长久,

  他是会长就久。

  “这种事要有人做”

  朋友,你又错了。

  你应该说,

  “我不做,等谁去做?”

  天下无不可为的事。

  直到你和我——自命为好人的——

  也都说“不可为”,

  那才真是不可为了。

  阻力吗?

  他是黑暗里的一个鬼;

  你大胆的走上前去,

  他就没有了。

  朋友们,

  我们唱个《努力歌》;

  “不怕阻力!

  不怕武力!

  只怕不努力!

  努力!努力!”

  “阻力少了!

  武力倒了!

  中国再造了!

  努力!努力!”

  十一,五,七

  “我不做,等谁去做”,这是适之先生的担当!是适之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传神写照!

  后努力歌56

  “没有好社会,那有好政府?”

  “没有好政府,那有好社会?”

  这一套连环,如何解得开呢?

  “教育不良,那有好政治?”

  “政治不良,那能有教育?”

  这一套连环,如何解得开呢?

  “不先破坏,如何建设?”

  “没有建设,如何破坏?”

  这一套连环,又如何解得开呢?

  当年齐国有个君王后,

  她不肯解一套玉连环,

  她提起金椎,一椎捶碎了。

  我的朋友们,

  你也有一个金椎,

  叫作“努力”,又叫作“干”!

  你没有下手处吗?

  从下手处下手!

  “干”的一声,连环解了!

  宋代名臣、诗人吕本中讲:“士大夫喜言风俗不好。风俗是谁做来?身便是风俗,不自去做,如何得会好?”风俗就是大家习惯的合力,我们每个人都影响着风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一己之身就是风俗。大家都不做好,风俗不可能好。“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微者速成”,“‘干’的一声,连环解了”,愿以此与国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