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人,这位姑娘,是,是山里来的。”门子很畏惧白狼,到这会儿说话还是结结巴巴的。
县令大人自书本中抬起头来,微蹙了一下眉,慢悠悠地将紫瞳和她身后的古怪孩子和白狼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放下书卷,站起身来,对着紫瞳淡然问道:“请教姑娘名姓?”
“紫瞳,家乡湖州。”紫瞳答得十分简单。
县令颌首,微一沉吟,而后说道:“湖州女子,目有重瞳,名唤紫瞳,看来姑娘正是南阳王世子殿下通告各府各县寻访之人。”
紫瞳点头说道:“没错,正是民女。”
“不过,姑娘的重瞳,是真的吗?”县令走近一步,眼睛一眨不眨的直直望进紫瞳的眼,问道。
这样被人盯着眼睛瞧,紫瞳的心中很是不悦,却还是勉强按捺住了,只冷声说道:“天生如此,并非易容改扮,县令大人无须疑虑。”
县令啧啧一声,忽而笑了起来:“重瞳子,圣贤之相,世所罕见,墨桓只在史籍古书中读到,实没想到今日竟然能够亲眼得见,真是,真是……好运气。”
“史书上多的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大人怎能都信得?”紫瞳冷哼一声,说道,“墨大人,紫瞳需即刻向世子殿下修书一封,并着八百里加急送往湖州城南阳王府,劳烦大人准备笔墨。”
“史书上多的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墨桓皱了眉头,说道,“姑娘当真这样认为?墨某实在不敢苟同。史书中虽有许多不能详尽之处,但史官铁笔,铮铮硬骨,也绝不至于歪曲史实,颠倒黑白。比如这本……”墨桓说着就拿起小几上的一本古籍。
“大人,纸笔在哪里?”紫瞳揉着额角,冷声打断了墨桓的长篇大论,这会儿她可没兴趣和这位墨县令探讨史书是否真实可信这样的复杂问题。
墨桓愣了愣,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是离题万里,轻咳一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竟连耳朵根都有了些微红。
“姑娘,请随墨某来。”
墨桓将紫瞳带入书房,捧出了上好的雪浪纸和湖州墨,亲自挽起袖子为紫瞳添水研墨。待到紫瞳写完,又亲自拿火漆封口,方方正正地敲上平凉印鉴。
顷刻,又将师爷唤来,让其立刻带着紫瞳的书信送到五十里地外的平水驿站,着八百里加急送往湖州城内。师爷不敢怠慢,立刻便去县衙外找了一匹好马,纵马而去。这一切都办得十分迅速,总共花了两盏茶的功夫。
“大人,紫瞳姑娘的客房已经准备妥当。”唤作白芷的漂亮丫环进来道了个万福,语气清朗,笑意盈盈。
墨桓怔了怔,继而也跟着笑了起来,抬手对紫瞳做了一个请,亲自领路,带着她往县衙后院的厢房走去,一路上顺便还把平凉的概况简略的向紫瞳介绍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