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王朝中兴全文阅读 > 第40章 抚内攘外:金朝崛起与中兴(4)

第40章 抚内攘外:金朝崛起与中兴(4)


  为了尽快地瓦解海陵政权,结束南北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金世宗对于海陵朝留守中都、南京的官员展开了政治攻势,多次秘密派人潜入中都进行策反,中都留守沙离只顽固不化,世宗便暗使完颜琐、完颜璋将他杀死,并以完颜琐为中都留守,完颜璋为同知留守事。世宗还派出完颜福寿的儿子完颜和尚带着他的诏令,专程到南京,诏谕留守南京的太傅张浩,要他认清局势,反正归顺。

  世宗称帝,偏安于东京辽阳,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都城究竟迁到何处?针对这一问题,谋士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认为大金王朝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乘驭中原力不从心,主张迁都上京。而李石、完颜独吉义、张玄素等人坚决主张迁都中都。李石在给世宗的上书中说:“海陵皇帝穷兵黩武,黎民百姓怨声载道,境内盗贼蜂起,此乃天赐良机,陛下应当机立断,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建立万世之业。”完颜独吉义也上书世宗,对时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后说:“现在海陵率南侵士兵已经渡过淮水,正全力南下,根本无暇北顾,陛下应当及早进据中都。”在他们的积极鼓动下,金世宗采纳了南迁建议。十月底,他亲率完颜允济、完颜允迪,会同满朝文臣武将,拥兵2.5万,浩浩荡荡,向中都燕京进发。行前,金世宗向海陵发出了征讨檄文,历数海陵罪恶十余条:滥杀宗室子弟,毁坏上京宫殿,对近亲宗族的美貌女子恣行奸淫等等。

  金世宗进军中都引起了金廷朝野的极大震惊,海陵所率的南侵将士战无斗志,纷纷溃退。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厌战的将士发生哗变,海陵正在扬州渡的龟山寺,被部将完颜元宜用乱箭穿死。此时,金世宗已率军进至河北榛子岭,闻讯后,急忙派使向南宋提出了就地停战停火的建议,并以归还海陵所侵占的领土为停战条件。

  大定元年(1161)十二月二十九日,金世宗非常顺利地,几乎是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中都燕京城,取代了海陵王朝,夺取了金朝中央政权。

  金世宗建立金朝后,励精图治,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很推崇儒家的仁义道德。因此,在他整个统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治世思想。由于其前代熙宗、海陵两位皇帝崇尚汉化,当政时他们也多以吏事为主,仁政为辅。世宗广泛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即位后不久就对文武大臣说:“海陵王纯尚吏事,不兴仁政,当时的官员也以案牍为功。你们今后要摆脱繁琐的吏事,多思考一些治国治民的办法。”还说:“读书出身的人操行清洁,非礼不行。小吏出身的人,自年轻时为吏,养成贪婪乖佞的习气,任官后又不能改正,国家的衰落往往是由他们造成的。”当然,提倡仁政,并不意味着宽大无边。金世宗曾对宰相说:“帝王之政,固然是以宽大为怀,但也不能宽大无边。像梁武帝那样,无原则地宽大,是要误国的。”

  世宗博览史籍,熟悉汉族皇帝的统治思想和办法。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大定二年(1162)正月,世宗告诫臣下:“我追慕古代的圣明帝王,虚心受谏。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上奏,不要荒废政事,放任自流。”又说:“唐尧、虞舜是古代圣主,尚且兼览博照,终成帝业。而海陵王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自取灭亡。”

  为了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世宗不断疏通和增设纳谏渠道。按金朝的惯例,臣下的上书都是先由尚书省仔细阅读,对于那些有参考价值的才列出一个提纲送交世宗过目,其中存在着许多弊病。金世宗重新规定:凡是臣下的上书,一律由尚书省具体上奏。同时下诏:“无论文武官员,凡是其上书被有关部门阻止的,可以直接向我进表禀报。”大定二十六年(118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金世宗彻底改变了一切上书由尚书省上奏的惯例,规定由登闻检院接受上书后,经过皇帝的谋士集团学士院直接上奏皇帝,避免了上书在尚书省的长时间滞留。

  金世宗提倡纳谏,并经常用历代着名谏臣的言行诫示臣下。海陵王兴兵南侵时,太医使祁宰极力劝谏,被斩首示众。世宗对祁宰的赞赏不已,称他为“本朝以来一人而已”。在金世宗鼓励之下,满朝文武纷纷上书言事。济南尹梁肃、监察御史田忠孺等都因上书有功而受到世宗的重用。曹望之,临潢人,颇有理财的才能。大定初年曾担任户部郎中,并兼同修国史,与监修国史纥石烈良弼,同修国史张景仁、刘仲渊等共同修订《太宗实录》。书成之后,世宗下诏赏赐银币。曹望之见赏赐太薄,甚为不满,就私下里发牢骚。不久,张景仁因修实录有功被擢升为翰学士,曹望之更是愤愤不平,说:“好处全让别人得去了,丝毫没有我的份儿。”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世宗的耳朵里,金世宗大发雷霆,下诏贬曹望之为德州防御史,并警告他说:“你为人聪明能干,但却不诚实。我曾经告诫你们,如果我有什么过错,你们应当和我当面谏争。你当面表示顺从,背地里却进行诽谤,这是不忠不孝。想当初我把你从五品升为四品。撰成《太宗实录》时,又赐给你银币。你不但不尽心竭力以图报恩,反而斤斤计较赏赐多少。现在贬你出任外职,要洗心革面,勤于政事。否则的话,你的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到德州后,曹望之谨遵圣训,吏治清明。当地人为他建造了生祠,后来又改为同知西京留守事。在西京,曹望之曾多次就边防等问题上奏世宗,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把他召回京城,拜为户部尚书。

  金世宗自年轻时就踏上了仕途,即位前在会宁、中京、燕京、济南、西京、辽阳等地做过地方官,与下层民众的频繁接触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充分的了解,各级地方官吏残酷暴虐,为虎作伥,给他以很深刻的教育。因此,即位之后,金世宗大力改革吏治。

  金朝官吏的选拔与升迁,自太宗以后,学习辽、宋,以资历为准,至世宗时期,吏部选人仍然采用这种办法,扼杀了大批人才。当时有许多大臣反对这种选人方法,同知震武军节度使邓秉钧就曾上书世宗指出,地方官吏之所以缺,就是因为吏部循资选人,淹没了人才,金世宗也意识到这一点。一次,他对尚书省官员说:“朝廷选拔人才,只按资历,怎能得人?古代曾有布衣入相者,听说南宋朝廷也很重用山东、河南一带边远地方的人,都是不拘泥于贵贱与远近。”并进一步指出:“用人之道,应当在他步入壮年心力精壮时使用。若拘泥于凭资格用人,就往往到了年老体衰时资格才够,这都是考虑不周造成的。凡是可以任用的人才,你们应当及早给以重用。”世宗还以参政知事孛术阿鲁罕为例证。阿鲁罕自幼聪明伶俐,七八岁时就已开始学习契丹字和女真文字。贞元年间,他入试外路胥吏,在300人中名列第一。世宗初年,阿鲁罕投身行伍,参加过讨伐窝斡和南宋的战争。仆散忠义和纥石烈志宁都给他以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为人忠正、沉厚,有才干,不阿谀顺从。但由于阿鲁罕出身低微,按资格只能担任地方官。等到能担任宰相时,阿鲁罕已经年老了。金世宗深深感到惋惜,认为吏部以资历选人,得到的大都是平庸之辈,耽误了国家栋梁之才。大定二十六年(1186),朝廷五品以上缺员很多,当年新进士中有许多有才干的。世宗认为其中徒单镒、夹古阿里补、尼庞古褴等人都是可用之才,应当不受资格限制提拔他们。如果按资历任用,他们中的一些人会终生不得重用。若想做宰相,更是难乎其难。金世宗不拘资格提拔和重用官吏,在其统治期间,许多有才干的人都得尽其才。像移剌道(本名赵三),为人宽厚,很有才干,通晓女真、契丹、汉三种文字。海陵王虽然发现了他的才识,却不予以重用,只给他一个都督府长史的清职。大定初年,世宗见他练达有才干,提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修起居住。过了一段时间,世宗又发现翰林学士对移剌道来说不过是一个清淡文雅之职,不足以尽其才,又把他调任中都路转运史。其后屡有升迁,最后任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