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王师北进全文阅读 > 第十二章 征王庆(二)

第十二章 征王庆(二)


  清晨的雾刚刚散去,郢州的州城一片喧哗,自从王庆占了襄阳,就宣布其余各州都只开半日城门,到午时就关闭城门,不许通行。这或许和他的信心有关系,他没有地方士族支持,虽占据许多州郡,还是觉得有心无力,这种疲弱的感觉,让他倾向于防守,一有风吹草动,便准备逃去大森林隐居。

  这个大森林就是后世的神农架,只不过那时更大更杳无人烟,作为一伙山贼,这种地理环境,简直就是仙境,什么样的剿匪队伍,也没法消灭他们。可是王庆又很矛盾,因为他占了襄阳,有了这个交通枢纽,光是正常的城门税,就让他不敢想象,过了几天逍遥日子,再说舍弃襄阳去神农架,任谁也不能放手。

  所以王庆在襄阳,设下重兵,城内三万,北面的邓城,南面的伏龙山各留下一万人马,一共才九万兵,这一处放了五万,其余若干州城就不多了。郢州守军只有四千,荆门军州也只有六千,岳飞军逼近郢州后,马上有百姓报告,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快关门,不好了,我看见上万的官军正奔过来。”“看清了吗?哪里的兵?”“复州的,旗帜上写的是复州。”

  可是,复州一共才五千厢军,哪里来的万人队伍,也许,也许是复州为主,周围几个州凑出来的呢?守军的将领叫做上官义,他参过军,冷静地指挥着手下,“派斥候再探,百姓总是夸大其词,四门关闭,城头的墙垛下,准备好熬滚水的炉子,不清楚情况先不要射箭,先浇滚水看看。”

  不一会儿,城下官兵排开阵势,果然是复州旗号,果然是一万多人,上官义大声叫道,“哪位将军是主将?可否上前说话?”岳飞把眼一闭,摆了摆手。顿时一万弓手从箭壶取箭,一个拿旗子的士兵出列,喊着口号,“蓬。”漫天花雨从天而降,不少山贼倒在城墙上,这也太不讲究了。

  接着就是一千多步兵,扛着复州借来的竹梯,一手抱着梯子,一手抱着盾,假模假式地冲击城墙,山贼们一看官兵要登城,便上城抵抗,怎料一阵火箭袭来,又倒下一大片,这一番折腾,郢州的守城部队从四千减到三千,虽然只是一千人,感觉却很明显。攻守双方的对射,显然人多的一方占优,再这样耗下去很危险。

  上官义站在城头,这一拨对射刚刚结束,敌军应该死伤更多,可是随着战事继续,自己只剩两千人了,敌人就算死掉三千,也还剩下六七千,攻守双方的力量对比,反而更大了,估计再熬一天就要破城,没办法,他只好放出响炮,向隔河的荆门军求救,而且是连发三响。对面荆门军的首领叫做刘以敬,是个谨慎之人。

  “郢州遭袭是多久的事?派人去逮几个逃兵问问。什么?你不知道逃兵在哪?你这个猪头,当然是宜城下面那几个乡,郢州只要闹点什么事,就有人往宜城跑。”就这样,刘以敬一边整军,一边等消息,在对岸又放了三连响后,各路斥候终于骑马回转,搞清楚了事情始末。

  “朝廷集了万余人来攻郢州,打的是复州的旗号,无论复州派了多少人参战,起码他是主力。我们只要联合安州夹击复州,朝廷那些兵,就算攻陷郢州又如何,他会陷入我们的四面合围之中。”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地形,复州多水,尽是湖泊,东西是朝廷势力,汉阳军州,江陵府,西北,北,东北是王庆势力,分别是荆门军州,郢州,和安州。)

  刘以敬的法子行不行,那得看两个因素,一是王庆的郢州能撑多久,二是朝廷的复州能撑多久。朝廷中的各个派系,尚且明哲保身,排除异己,何况山贼?这个安州,由王庆的二舅哥段五守卫,人数也不少,有六千兵,他也看到求救响炮了,却懒得理睬。

  紧邻安州的随州,是他亲兄弟段二镇守,也是六千兵,两兄弟互相照应就好,管他外人死活。刘以敬派人骑马绕小道去联络段五,却得到一个“刘兄先打着,我整顿人马,随后就到,都是兄弟,绝不会置之不理。”刘以敬得到回信,大骂段家没有义气,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

  刘以敬咬咬牙,留下两千守城,四千贼兵进攻复州,他的队伍刚出发,岳飞的哨探就发觉,马上飞奔回去报告,“报,荆门军州出三千人,奔复州而去,没有往郢州来。”岳飞也不多说,“五千步兵继续埋伏,克敌弓的两千人,转移到复州州城北面十里的树林,不许暴露,待荆门军北逃,就消灭它。”

  黄监军疑惑地问,“将军怎知那里有片树林?”“复州湖多,特产莲藕,士兵们去取复州旗帜的时候,让一个本地士兵带路,送来以后我问他一些地理人情,得知复州城东北十五里有个白湖,里面的莲藕非常好吃,只是湖畔西面不远有片很大的柳树林,常有强盗出没。”

  “将军真是细致,黄某佩服,不过,还有一事相询,请将军解惑。”岳飞马上回礼,“监军大人何须客气,有事就吩咐。”“克敌弓现在还没使用,黄某也不得亲见,只知道这武器是两人操作对不对?为何操纵两千克敌弓的士兵是两千而非四千?”

  岳飞点点头,“监军大人问得好,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作为一个射手,在射击的一刻,有调整射点的必要。说白了就是他射出去一箭,没中,他会知道该怎么调整;可是这时若去重新上弦,射手的感觉就没啦,所以要连着给两支克敌弓上弦,射一箭再调整补一箭,这样命中率会高很多。”

  “至于不用四千人,有一个兵源价值的问题,随军转移时,人手一具克敌弓,更有效率。监军大人可以看作每两个士兵是一个小组,一个精于射击一个精于上弦,每个小组控制两具克敌弓,这是陛下的秘密武器,只给咱们两千具,又严令不得遗失,所以不能随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