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交情
萧何和刘邦是老乡,都是沛县人。他熟知法律,办事很有条例,是沛县县长的助理。刘邦当混混的时候,萧何就罩着他。有次刘邦和别人打架,打到自己的头上开了好几个洞,是萧何亲自找来牛皮和缝衣针给他补上的。又一次刘邦偷了别人家的母鸡被人家告了官,等萧何赶过去的时候,刘邦已经将整只母鸡吃得只剩下了一个屁股。萧何替他给那家人赔了一只母鸡外加几只小鸡,说刘邦偷鸡来只是为了研究人能不能孵出小鸡来,事实证明,可以。最过分的就是,有一次刘邦调戏了人家的闺女,那家人说这样一搞他家闺女嫁不出去了,非要告刘邦流氓罪。萧何为了帮刘邦的忙,强忍着伤痛娶了被刘邦流氓过的那个女子。刘邦当了泗水亭亭长之后工作更是经常出错,每次都是萧何帮他的忙才让他不但免于处罚,而且保住了这份工作。刘邦有次要去出差,开了个告别会收别人礼金,所有的人都给他三百钱的礼金,只有萧何给了他五百钱。萧何甚至放弃了上调的机会,留在了沛县和刘邦在一起。为什么萧何对刘邦这么好?关于这件事情有好几个传闻:一说萧何在当县长秘书前是野山之中的一个道人,他擅长看相,看到刘邦第一眼他就觉得此非凡人,后来刘邦洗澡的时候,他又偷窥到了刘邦腿上的七十二颗黑痣,知道了他有做皇帝的命,所以用自己的全部身心爱护着刘邦。
一说有次萧何外出,在路边的一个公厕撇大条,撇完之后发现没有东西用来擦屁股,想不擦直接站起来走吧,今天正好穿的是新衣服。就在他为此辗转反侧,痛苦不堪的时候,隔壁传过来一块抹布,他感激非常,给他抹布的那个人便是刘邦。一说刘邦当小混混的时候,知道自己终究有一天要犯到官府手中,他于是想办法给自己找条后路,结果就挑中了书呆子萧何。他派了一个小太妹去勾引萧何。就在萧何衣服被脱光的时候,忽然冲进来一个一手捧画板一手拿毛笔的人将现场情况画了下来。这人正是刘邦花钱请来的,因为刘邦手握他的把柄,萧何从此不得不罩着刘邦,最后还给他在政府部门找了份工作——泗水亭亭长。
却说陈胜和吴广掀起了中国农民起义的潮流,刘邦这个时候正带着几百人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偶尔抢个小孩的冰淇淋或者老人的玉米来吃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在萧何的建议下沛县县令决定起义,也是在他的劝说下县令决定收留刘邦及其手下编入起义队伍。不想这县令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刘邦等人满怀欣喜地跑到城下的时候,他却因为怕刘邦抢了他的位子而命人关了城门,并且在暗中谋划做掉刘邦、萧何等人。萧何星夜赶出城去和刘邦站在了一起,并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最终让刘邦坐上了沛县县令的位子,刘邦这才正式走上了起义的道路,而萧何自此开始陪伴他左右。
新功劳刘邦先项羽进入咸阳之后,所有的将领们都赛跑般地一拥而上,要去宫里面抢金银珠宝和美少女。萧何一路小跑,比那些穿着盔甲的将军们跑得更快。
路上。
奔跑中的将军甲见萧何超过了自己,看着萧何的背影啧啧赞叹道:“哇……真是看不出来,萧何竟然可以跑得这么快!”
和将军甲并列奔跑中的将军乙道:“前面有无数的银子和美少女招手,能跑得不快吗?不过萧何好像跑错方向了!”
将军乙大喊道:“萧何,你跑错方向了,那边是皇家图书馆……”
萧何:“我就是要去皇家图书馆!”
将军乙:“真是没常识,废书破竹简能卖几个钱!”
就因为萧何找到并保存了秦国所有的图书资料,所以刘邦才能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人口分布、军事设施的分布、经济情况等重要内容,为他今后打败项羽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后来萧何又为刘邦推荐了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打败项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大将——韩信。在韩信赌气离开的时候,他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冒着感冒的危险追回了韩信。
在做刘邦手下的历程中,萧何最大的功劳还是后勤保障做得好,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那个时候,刘邦经常打败仗,有的时候被人抢了粮食,有的时候被人打得就剩可以一眼数得清楚的几个兵马,都是萧何从大后方又给他送粮食又给他送兵马,这才撑到搞定项羽最后称帝。刘邦称帝之后论功封赏,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给他的赏赐也最多,并且准许他穿着鞋子带着剑上殿,上殿的时候也不用一路小跑,可以迈着八字步很屌的走上来,而其他大臣则要移动着小步——如果只看他们的上身的话,就像鬼在飘一样地上殿。
功臣:“这样恐怕不合适吧,皇上。我们这么多将军身披几十斤重的盔甲,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而萧何只是在后方说说话、写写字,功劳却这么大。”
刘邦:“你有没有打过猎?”
功臣:“打过,而且每次都是猎物最多的……”
刘邦:“猎物最多很牛吗?在打猎的过程中,猎人重要还是猎狗重要啊?你们说!”
功臣:“猎人啊……没有猎人指挥吆喝的话,猎狗早就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找母狗了!”
刘邦:“这就对了。萧何就是猎人,而冲锋陷阵的你们就像猎狗一样!当然萧何的功劳最大了!”
功臣:“我收回上句话中省略号后面的语言。”
虽然大家对刘邦的这个比喻感到非常遗憾,可是还是没有再说什么而接受了现实。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刘邦没什么文化,做出这样的比喻并非刻意为之;另一方面萧何平时人缘也不错,而且现在官拜丞相,也没有必要去得罪他;还有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封赏已经够吃几辈子的了,还有什么好争的。
假装坏蛋汉十一年,陈豨造反,刘邦亲自率领着部队前去平定叛乱。就在他离开之后,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企图和陈豨遥相呼应。吕后用了萧何的计谋将韩信诛杀。刘邦听说之后发来贺电,狠狠地夸了萧何一番,并给他加封了封地,给了他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保护他。大家都为萧何高兴,纷纷前来祝贺他,只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一进门就握着萧何的手说:“恭喜啊恭喜!”
萧何:“同喜,同喜!”
召平:“恭喜你死定了!”
萧何:“今天这么大喜的日子,你能不能说点吉利话?”
召平:“高祖给你五百个人保护你,分明是在监视你。五百个人监视你一个人,你也算是古今中外最牛的人之一了。”
萧何:“我对高祖一片赤诚,天地可鉴。他又为什么要派人监视我呢?”
召平:“高祖他老人家都亲自征战在外,随时都有中箭或者中刀的危险。而你住着大屋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他却这样加封你,为的是什么?韩信造反了,而他是你推荐来的,高祖自然怀疑你了,你死定了!”
萧何:“不要总是说‘死’好不好?拿出点建议说来听听啊,往后所有你的瓜我全都包了。”
召平建议萧何推辞高祖的封赏,将所有的家产全部捐给军队平叛。萧何觉得此计甚妙,于是照办。高祖果然开心、放心,更加安心。为什么萧何说召平所有的瓜他全包了呢?原来召平此人是以种瓜为生的,他种的瓜又大又甜,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东陵瓜”。
过了一年英布又造反了。汉高祖刘邦又亲自带着部队前去平定叛乱。这次萧何学乖了,在刘邦离开的时候,他就将所有的家产全部捐献给了军队。这天,萧何的一个朋友来找他。
朋友:“萧兄好啊!”
萧何:“好久不见,你好……”
朋友:“死定了,萧何你死定了!”
萧何:“又死定?我已经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献出去了啊!”
朋友:“不管用的。你没有发现高祖经常派人来询问你的情况吗?都是来监视你的。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你是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个。一直以来你就深得民心,到了现在退休的年龄,你还在好好工作,天天向上着,有笼络民心之嫌啊……高祖已经怀疑你了,你死定了!”
萧何:“那有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拿出来听听啊?”
朋友:“只有干坏事了,比如贪污、受贿、强占粮田、强暴良家妇女等等,这样一来高祖就不会怀疑你笼络民心了!”
萧何:“太过分了吧!我是个好人来着,怎么能干出这样禽兽不如的事情来呢?”
萧何虽然不愿意,可为了身家性命还是按照那个朋友说的做了,只是因为年岁已高,强暴良家妇女这一条他没有做到。刘邦班师回朝的路上就碰到了拦车告状的百姓。他们状告萧何强占他们的土地,贪污受贿几千万。刘邦回来之后叫来了萧何。
刘邦:“哈哈,萧何啊,我离开之后你干的好事!哈哈哈。”
大臣:“皇上,怎么萧何干了这么多错事,你还开心得就像过年一样?这么老的大臣做出这样的事情,难道你就不觉得痛心疾首吗?”
刘邦:“我自有一套……相国,这是所有状告你的状子,你拿回去给老百姓解释吧!”
事后,刘邦果然再也没有追究过,萧何做相国一直平安地做到死。萧何死的时候建议刘邦让曹参接替他的位子。
萧规曹随曹参也是沛县人,原来是萧何的同事,后来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他接替萧何的位子之后整天喝喝酒、下下棋、遛遛鸟,就像一个不思进取的小财主一样。大臣们着急,汉惠帝也很着急。汉惠帝让曹参的儿子回家问问他老爸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了。第二天,曹参的儿子带着一屁股的伤疤来见汉惠帝。汉惠帝终于忍不住了,他叫来了曹参。
汉惠帝:“我让你儿子回去问你为什么整天无所事事,你却打得他屁股开花,这是为何?”
曹参:“皇上你觉得你和高祖比,谁聪明?”
汉惠帝:“我比不上高祖……不过你也比不上萧何啊,你牛什么牛!”
曹参:“这就是了。既然我们都比不上他们,那他们制定的治国经验还有什么好改的?如果改的话我也能改,而且还可以被天下人认为我有政绩,可是没必要改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扰民去改呢?只要我们按着他们定下来的方针走,不出差错就ok啦!”
汉惠帝终于明白了曹参之所以装老年痴呆的原因了,便也不再催促他,一切就这样平稳地走着,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同时,也非常感激曹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