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再牛的老大也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打疆土,治天下,伺候娘娘,繁衍太子,需要帮忙的事情太多太多。幸好这世上有很多人,他们野心不大,只想干好自己分内之事,他们知恩图报,给他一个兰州烧饼甚至只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他们就能以身相许。老大太高,诸侯太远,真正能深入人心的或许正是他们。
我的耳垂很长
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一个姓李的家中。他一生下来就惊得接生婆“哇!”地大叫一声。
“怎么,怎么,是不是他长着三个眼睛,还是他长着一对翅膀啊!”众人说着就围了上来。只见他前额广阔,耳垂特别大,将他直立起来的时候耳垂就掉到和下巴平齐,放他躺下的时候耳垂就在枕头上铺开,宛如两条香肠插在他耳朵上。他老爸见儿子长成这样非常开心,他老妈也忘记了适才的痛苦,开心地笑了起来。
老子妈:“这……么长的耳垂可以戴多少个耳环啊!真让人想想都觉得开心啊!”
老子爸:“真是头发短,见识更短。我之所以因为他的耳朵开心,并不是因为可以戴很多耳环,而是耳垂长是有福气的象征,像他这么长的不知道得有多少福气。干脆他的名字就叫耳吧……李耳,又好记又有内涵又清楚地表现出了他身体的特征。”
老子妈:“李耳……我怎么觉得好难听,那拜托你给他起个好一点的字吧,往后我就叫他的字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老子爸:“这么好的耳朵只用一个名字来表达实在太过意不去了,字当然也要和长耳垂有关,就叫‘聃’吧,为了让他的福气长长久久,在‘聃’前面再加一个‘老’字,老聃……好字啊好字,我真是个天才!”
事实上真正的天才并不是老子他爸,而是老子。从小别的孩子见了书都跟见了食人兽一样的逃命,只有老子一见书就扑将上去废寝忘食地开读,还没发育完全的时候,他已经将这个地方能看到的书全都看完了。更过分的就是,因为他记忆力好,看过的书全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人们有什么事不懂都会前来请教他,在当地他名声大震。
老子:“爹,我想离开这里去外面闯荡一番!”
老子爸:“好!好男儿志在四方,当爹的支持你!你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次出去一定要去大城市闯荡一番——就去县城吧!”
老子:“我要去都城洛阳!”
老子爸:“啊……洛阳那么远?说实在的,我长这么大都没有去过洛阳,你认不认得去洛阳的路啊?”
老子:“认得,在地图上都看到了!”
虽然老子的父母很舍不得他离开,很不放心他离开,可是实在受不了老子每天的软磨硬泡,另一方面因为老子的耳朵大,他们心里也放心了很多,于是就送老子上路了。到了东周都城洛阳之后,因为他知识渊博,没几天他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管理东周最大的图书馆。这让老子快乐非常,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学问家。
鲁国,孔子学堂。
孔子:“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懂礼貌最有文化的人,被我教过的学生遍天下,这个老子是什么东西,一来就抢我的风头!”
子游:“我在都城有认识的黑道朋友,要不然让他们去做了老子?不过需要你花点钱!”
孔子:“还要我花钱?你也好意思说出口,你这个学生是怎么当的,竟然跟老师提钱。我决定了,我要亲自去会会他,让他俯首于我渊博的知识面前。”
子路:“老师,要不要多带几个弟子一起去?”
孔子:“我这是去做学问,又不是去砍人,带那么多人做什么?
再说了,差旅费谁出啊?除了颜回之外,你们没一个有头脑的。”
孔子坐着马车一路跑到洛阳,去图书馆里找到了老子。一上来他就说了很多古代圣贤的名人名言和他们的很多理论,表面上是在向老子请教,实际上是想用他掌握的这么多礼数镇住老子,老子微微一笑道:“孔丘,你说的这些人都是什么年代的了,恐怕他们的骨头都已经腐烂了,你一味地记着他们说的话有什么用?他们所说的话是针对于他们当时的情况,现在你再提出来基本上相当于废话。真正的圣人应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机会有理想就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没有机会也不想当官的话,就远离政治,做个无拘无束的像小鸟儿一样的自由人。真有学问的人不会将学问整天挂在嘴上,这样才能做大事。你的水平我已经了解了,我的话也说完了,我们就此别过。”
老子说完之后就送客了。孔子本想和老子拼知识,却不想被老子这样教育了一番,回去之后他的学生们问他此行的感受,孔子除了叙述路上的风景之外没有说别的。他的学生们发现,从那以后孔子经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天空,口中喃喃自语道:“这世上,难道真的有龙?”
周景王死后,王子朝与继位的周悼王发生了矛盾,在都城里面干了起来,一干就是五年,周王朝的势力急剧下降。这场内战以王子朝兵败为结果,他逃往楚国的时候,特意跑来图书馆抢了很多书带走,说是怕路上找不到柴火做饭。这让老子非常痛心,最后他决定前往很少战事的秦国度晚年。他的坐骑是一头大青牛。几天之后,老子来到了函谷关,函谷关那边便是秦国了。正在老子欣赏两边美丽的风景的时候,迎面忽然冲来一队人马。为首的那个一见老子便拜:“久闻先生大名,先生途经这里没有能远迎,希望先生不要见怪。我要好好招待一下先生。”
拜老子的那个是这里的官员尹喜,他一直都非常仰慕老子的才华,心中明白老子此次离开,再回来将是遥遥无期,于是请老子将他的思想写下来,流传于世。老子在这里写下了《道德经》,写完这本书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了。有人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还有人说他活了两百岁,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离开函谷关之后他就去做了隐士。
青牛与黑牛
庄子,名周,出生于公元前369年,他不但很有思想,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的是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他的一生追求自由自得,别人都在为谋取功名而奔走的时候,他却躲在农村里面靠打草鞋度日,因为他人厚道,打的草鞋太结实,人们怎么穿都穿不破,于是他就没有收入了,到最后只能靠借来维持生命。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于是派人带着厚礼去请他到楚国当宰相,庄子笑道:“你有没有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
使者:“见过,你说的是青牛还是黑牛?我喜欢青牛多一点,因为看上去干净。”
庄子:“青牛和黑牛都一样,人都给它好吃的,会照顾的人还会给它们洗澡,完了还会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花衣裳之后,就拉去杀了。这个时候恐怕它就要羡慕自由自在的小猪了!你走吧,不要玷污我了。”
那使者只得离开回去复命了。
庄子的老婆死后,庄子坐在尸体跟前敲着盆子唱着歌,看上去非常开心,前来吊唁的朋友见他这个样子便说:“虽然死了这个老婆你可以再娶一个新的,我们也都知道你心里面会很开心,可是你搞得这么露骨恐怕不合适吧!”
庄子:“我是在为老婆回归本原而开心呢。这世间本来是没有她这个物体存在的,在虚无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气变有了形,形变就有了她。现在她又反变回去,回到了大自然之中,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朋友:“好难了解啊!不愧是大学问家,come on ,让我们一起来庆祝吧!”
于是庄子老婆的葬礼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一个名叫东郭子的人前来请教庄子。
东郭子:“请问道在什么地方?”
庄子:“到处都是道,只看你看到看不到?”
东郭子:“不要跟我装深沉,说具体点。”
庄子:“在蚂蚁……在稻草……在砖瓦……在屎和尿中……”
东郭子从此疯了。
我口吃
韩非子出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公元前223年。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将商鞅、申不害、慎到三家的思想总结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对于治理国家,他的主张是:君王应该凭借权力和威严驾驭臣子,保证法令的贯彻实施,以巩固君主的地位。主张以刑罚、奖赏为基本的治国手段。他曾经和秦国的宰相李斯一起在荀子门下深造。
在韩国他提出了很多思想和政治主张,韩国国君都不听他的,韩非子非常郁闷,只得用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虽然韩非天生口吃,但他的文章却写得非常好。他的文章流传到秦国,被秦王看到了。秦王惊讶于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而自己却没有拉拢过来,于是将那些文章给李斯看,问他知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李斯:“这些都是我同学韩非写的,如果让我写的话我也能写出来,不过我没有写而已。”
秦王:“好啦,别吹了,你身上有几颗痣我都一清二楚了……”
李斯:“啊……大王,你……你……竟然偷窥人家洗澡?”
秦王:“ 我只是在表达我很了解你。韩非现在在什么地方?”
李斯:“在韩国。”
秦王当即写信给韩国国君,说想邀请韩非到秦国来。韩国国君早就厌烦韩非了,一直想找个机会把他送出去,这下机会来了而且还不用倒贴钱,他自然开心到非常了。韩非于是被派到了秦国。李斯自知水平没有韩非高,他怕如果秦王会重用韩非而冷落了他,于是跑到秦王跟前说:“韩非世代都是韩国的贵族,受韩国的恩泽很多,自然会为韩国考虑。如果你想要统一六国的话,将韩非留在秦国将是个祸害,不如随便找个借口做掉他算了。”
不知秦王是在睡梦中抑或是头脑不清楚,竟然就那样答应了李斯。李斯于是端了毒酒过去逼韩非喝了下去,给他的借口是他口吃——好随便的借口。后来秦王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