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2:人类灵魂来自宇宙深处全文阅读 > 第9章 地球异种(8)

第9章 地球异种(8)


  但在几千年中,人类并没有通过诱导狗的基因变异得到任何一个新物种,我们不能将狗变成熊,也不能将狗变成马。对狗不断改良的结果,最后得到的还是狗。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的科学家沃尔夫·埃克哈德·伦尼希曾总结说:“突变不能够把原有物种(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变成一个全新的物种……物种之间存在实实在在的界线,是意外的突变不能除去、无法逾越的。”

  假设百年的科学研究时间不够长,不能说明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在人类的历史记录中发现过由一个物种进化成另一个物种的先例呢?

  关于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我们并没有精确的统计,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生命之树”项目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不那么精确的答案:据估测数据推论,世界上存在500万种到1亿种不同的生物物种。这个数据差别太大,很难给人一个大致的概念,所以我们取一个适中的数据,地球物种大约有3000万。而现代科学确认的物种有多少呢?只有不足200万种,还不到所估计物种数量的10%。

  假设进化论是正确的,在人类6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中,应该能够观察到某些物种经过演化产生新物种的过程。但十分可惜的是,6000年的文字史中并没有记载。

  反向进化

  就目前所知,地球生物进化有两套模式:一套是正向进化模式,即绝大多数生物采取的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另外一套则是人类独有的,即改变环境适应自我。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地球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有相当直观的认识,进化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自然界里更好生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跑得快,使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到食物,逃避攻击;身子灵巧,可以使你巧妙地逃避天敌的进攻;目光敏锐,可以更早地发现食物或前来进攻的对手;力气大,可以轻易地打败对手,保护自己;爪牙锋利,可以具备极其有效的进攻武器。可我们人类是向这些条件进化吗?不,不是。进化没有给我们飞快的速度、灵巧的身躯、鹰一般的目光、牛一般的力气、猛虎一样的利爪。我们什么都没有。那么,自然界为什么要如此进化人类呢?这种进化有什么合理性呢?一点都看不出来,可以说,我们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与这个自然社会格格不入,要么我们是错误的,要么自然界是错误的。

  时至今日,许多人依然认为,人类的进化是源于自然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洋流、冰川、地轴倾角、气候、生物变化等等。但是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上许许多多动物同样经历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压力,由于这种压力是共同的,因此由压力引起的变异也应该具有趋同性。可人类的进化道路恰恰与其他动物没有丝毫的相同之处,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谈到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智力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更是左右碰壁,而智力问题又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所在,没有人能够回避得了。

  人类的智力来得莫名其妙。智力的发展应该有两个条件:第一是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了生存就需要更多的智力去获取食物;第二是动物的群居性,群居的动物可以形成一定的社会模式,要求以更高的智力来处理。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我们人类,我们曾经有过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也是群居动物。但问题在于,这个理论根本没有普遍性,对许多动物而言,目前的生活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苦,人类的捕杀与环境污染就使许多动物快要绝种了;地球上群居动物绝不仅仅是人类,连蚂蚁都是群居动物。在这两个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其他动物的智力发展水平如何?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不好解释的谜案。现在世界上基本有黄、白、黑、棕色四大人种,这四种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就其土著地区来说,黄种人基本在亚洲,白种人基本在欧洲,黑种人基本在非洲,而棕色人种则在大洋洲,美洲的印第安人大致属于黄种人系,即蒙古人种。这四色人种的区别不仅仅在肤色上,而且在生理结构方面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说,黑种人血液当中所含的红血球就与黄种人不同,它能输送更多的氧气,因而黑种人在运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黄种人的味觉系统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因此中国菜也是五味俱全,花样繁多;而白种人的味觉系统则十分迟钝,只好在吃的方面简单一些了;等等。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这四个人种应该是由四种猿演变而来。然而,进化论又断言,从猿进化到人是自然界中的偶然现象,地球上只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所以它不可能普遍适应灵长类的进化模式。这本身不是很矛盾吗?既然已经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那么其他猿类为什么不可以进化成人呢?既然只有一支猿类可以进化为人,那么四色人种又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说有四支不同颜色的猿遗传进化成了四色人种,这本身是违背进化论的,而且我们也找不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黄猿、白猿、黑猿、棕色猿的证据。

  如果说四色人种的确是由一支猿类进化、变异而来,那么这种变异与自然生存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知道,依据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变异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唯有适于生存的变异才可以保留下来。那么这支进化中的猿为什么要发生如此变异呢?非洲基本在赤道两侧,乃属于热带地区,如果非洲黑猿要发生变异的话,也应该变异成白人,这样可以反射一些太阳的光线,在物理学上也说得过去,可是非洲人种恰恰是黑色的,这如何解释呢?问题还有,如果说非洲人是黑色的就符合自然规律,那么美洲的印第安人呢?他们一样生活在赤道附近,所接受的紫外线与非洲人一样多,为什么他们不是黑色的呢?再说白种人,现在白种人的老家欧洲,基本在北纬30度以北,已经过了北回归线,像欧洲北部的一些国家,生活的纬度都很高,黑色皮肤不是更可以吸热保温吗?可他们恰恰都是白色的,像冰雪般的颜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还有,人类“光板没毛”这一点也很可疑。动物的兽毛是为了遮风挡雨,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持体温。进化论者说,人类身体原本也多毛,但在进化过程中逐渐脱落了,最后成了如今“光板没毛”的形象。可是我们想一想,人类是必须要保持体温的,自己没了毛,就要穿其他动物的皮毛。在北方生活过的人都有亲身体验,一到冬天冷得要命,此时羊皮、狗皮、貂皮等等是最好的保温材料。如今天气不太冷了,大家都穿羽绒服了,但羽绒也是毛。这就有点奇怪了,难道我们将自己身上的毛进化没了,是为了穿别人的皮毛?这太不可思议了。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人类的起源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假设,并不能最终解释这个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至今,人类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依然原封未动地摆在那里,它与人类初期提出这个问题时还是一样新鲜。

  为什么人类没有同类?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类这个物种是孤独的,因为我们不但在宇宙中找不到同类,即使在地球上也找不到同类。比如说,按现今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分类法,人类应该属于“灵长目”中的“人科”,但再往下就没法再分了,只能说人类是“人科”“人属”“人种”,反正只有孤零零的人类。

  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就知道人类到底有多么孤独。“猴科”属于“灵长目”的一科,下面又分成“猕猴亚科”和“疣猴亚科”两个亚科,共有100多种,全世界分布很广,仅在中国境内生长分布的猴类就有猕猴、金丝猴、红面猴、毛面短尾猴、台湾猕猴、黑叶猴、白头叶猴等等。一只猴子,不论走到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同类,而唯独人,无论走到任何地方,看到的只是自己。

  在动物界人类找不着自己的近亲,那么以前曾经有过与人类相似的物种吗?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人们发现了一块不完整的头骨和几根腿骨化石,从此,尼安德特人竟然成了早期智人的代名词。许多学者都认为,这就是人类的近亲,只是后来灭亡了。但也有科学家怀疑,所谓的尼安德特人并不是一个新物种,而是患有严重身体疾病的现代人。毕竟现代有许多疾病可以造成人体变形,比如说严重风湿会使骨关节变形,患有小脑症的人头颅会异常缩小。

  没有同类这个事实本身就在证明着:人类与地球自然系统没有“血缘”关系!因果律在人类身上不起作用。人类不明不白而来,又无可奈何而存在,是个地地道道的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