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2:人类灵魂来自宇宙深处全文阅读 > 第6章 地球异种(5)

第6章 地球异种(5)


  所以中国人很聪明,提倡“法天、法地、法自然”,就是不提倡“人法人”。人法人,乱哄哄。因为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说出来的道理仅仅是“天道”的一个侧面,却要以偏概全,结果只能是误导人,引起更大的纷争。历史上以仁义、正义之名产生的纠纷,远远多于以邪恶为名产生的纠纷,尽管这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

  人类与自然系统中的其他物种互惠、共存吗?

  西亚虎,生活在中国新疆的中部地区。19世纪末人类开始了对西亚虎无情的大量猎杀。沙俄时期的一个王公大臣,在1912年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承认,他一人曾射杀过1150只西亚虎。1980年,最后一只西亚虎在加斯比奥的丛林中孤独地死去,这个物种灭绝了。如果我们愿意,这份触目惊心的名单还可以无限延长: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州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大海雀于1844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半岛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察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pì tī)于1987年灭绝;

  ……

  以上的统计只到1987年,如今又过去了20多年,地球上又有多少物种因人类而灭绝呢?真是不敢想象。《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人类正在导致地球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的历史中,有谁看到过哪一种生物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兴旺发达?几乎没有!有人可能会说小狗一族就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发展出了400多个品种,是个兴旺发达的物种。然而人们是否想过,互惠、共存的关键是平等自愿,狗自愿让人类杂交改良吗?人类强力控制了狗的基因,促使其发生突变,要么腿短,要么无毛,要么娇小,从物种的角度讲,绝大多数宠物狗都是病狗,它们只是人类手中的一个玩物,早已不是大自然当中的一员。如果将这些可怜的狗放归自然,它们是不可能生存的。

  《庄子·秋水》有一则故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前往拜见,说楚王愿意以高官厚禄请庄子去做官。庄子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其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你说这龟,是愿意死而留骨让人珍藏呢,还是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来人说:“当然是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愿意活在烂泥里摇尾巴。”狗儿愿意成为宠物吗?当然不愿意!从这点上讲,人类已经剥夺了这些狗的生存权。

  从历史上看,人类只掠夺不奉献,只破坏不建设,只索取不付出。比如说,大自然产生一层10毫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30厘米的可耕土壤需要多少年?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污染,全世界每一天丧失耕地就达20万公顷,每一年就是7300万公顷。人类每年产生的垃圾就有10亿多吨,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多达50亿吨。我们污染空气、海洋、土地,只把自己的家里打扫干净;我们砍伐大片森林,只将自己的后院经营得花繁叶茂;我们修堤筑坝截断河流,却在城市里建起了水族馆;我们过量地捕杀动物,以致让它们灭种,却对自己的宠物情有独钟……如果让地球的所有生命开个公审大会,那么受审的肯定是人类。即使是我们脸皮再厚,也不能说自己是地球的好公民。

  英国学者贝特在《大地之歌》里说:“公元第三个千年刚刚开始,大自然却早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时代。大难临头前的祈祷都是那么相似。全球变暖,冰川和永久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变,海洋生物被过度捕捞,沙漠面积迅猛扩展,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物种加速灭绝,我们活在一个无法逃避有毒废弃物、酸雨和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世界。城市的空气混合着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苯、二氧化碳,农业已经离不开化肥和农药,而畜牧业,牲畜的饲料里竟然含有能导致人中枢神经崩溃的疯牛病毒,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

  那么人类与同类互惠、共存吗?

  自然界同类相残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并不普遍,尤其在同类、同种之间,更是很少发生。但人类同类相残的现象却十分普遍,而且规模很大。人类的第一次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万多年,被保留在岩画当中。从那时起,人类的战争就没有间断过。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1964年,在50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仅20世纪,大的战争就有15次之多: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11~1912年意土战争、1912~1913年巴尔干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7~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7~1972年印巴战争、1948~1973年中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1979~1989年苏阿战争、1980~1988年两伊战争、1982年马岛战争、1982年以黎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

  再以中国为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到明末清初,在1864年间,中国有记录的战争大约6192次,平均每年3.3次战争。

  读完历史,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用战争这条线穿起来。这还是文字记载下来的战争,没有记录在案的战争又有多少呢?

  每一次战争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死于战场的有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战火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平民死亡650万,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仅中国死亡人数就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余都是平民。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13世纪的蒙古帝国的扩张战争,其战场覆盖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千米,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人口便从战前的1.1亿降至战后的5000万,其中中原地区从768万户降至87万户,南方则从1267万户降至900万户。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四川的户数为263万,如果按平均每户为5人计算,则南宋初四川人口大约为1320万。但也有人估计是一户7口人,则人口大约2000万。从那时起,四川没有大的战乱、天灾,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只会增加。另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十九年,以四川民仅十二万户,所设官府二百五十余,令四川行省议减之。”至元十九年是1282年,四川的人口按每户5人计算,也仅有60万,其中1260万人消失了。

  人类对同类的凶狠是难以想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屠杀了600万手无寸铁的犹太人,日本兵屠杀了30万南京居民。公元1220年,蒙古人第一次西征,当攻破撒马尔罕时,对其进行了疯狂屠杀,屠杀人口多达120万,当时共计有5万蒙古士兵,平均每人屠杀24人之多。

  看着以上这些血淋淋的历史,能说人类是“善类”吗?我们比一切传说中的魔鬼更邪恶!互惠、共存这条原则在人类中间尚且做不到,更何况是对其他物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好像安定了一些,建立了联合国,开展了经济全球化运动,虽然小战争不断,但不再有大的战争,好像人类改邪归正了。其实不然,那是因为“老大”“老二”“老三”都有了原子弹,大家都怕同归于尽。再说,炮火连天的战争没有了,但经济战争一直在进行中,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富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场经济战争。看来还是老话说得对,小人就得恶人治,邪恶总归魔鬼管。统率人类社会的根本力量,说到底还是邪恶。

  如果地球具有灵性,那么当她看到人类无休止地破坏自然、无节制地灭绝生物、盲目自大地过着不道德的生活,她一定会失声痛哭,那泪水饱含着一位母亲失望、悔恨与无奈的情绪:她哭不肖子孙给她留下的浑身伤疤!哭远去的青山绿水!哭手足相残后的片片狼藉……然而在痛哭之余,这位母亲也不禁疑惑:这难道真的是我的亲生骨肉?

  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这种邪恶而不互惠的天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四节 来历不明的物种

  人类确实是一个很独特的物种,他是如此优秀,如此特立独行,有时让我们自己都瞠目结舌。可能正是因为过于优秀,过于不同凡响,常常会让我们产生幻觉:地球母亲能孕育出像人类这样的物种吗?

  进化论是唯一的吗?

  提起人类的起源,人们的头脑中马上就会出现一只猴子的身影,还有一套近乎完美的理论——进化论,创造这一理论的人名叫达尔文。

  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战舰的环球航行,在南美地区整整航行了五年,对热带与亚热带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达尔文主要从事科学实验与著述工作。他根据对生物界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地位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他们认为,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万物更迭交替变化中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理论,从其他学科,比如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现代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中寻找到了证据。根据这些证据,人们推测地球生物进化的总模式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人类。马克思十分欣赏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时认为,在由猿到人的进化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生活在1400万到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500多万到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200万到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开始于距今200万到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猿人,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有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