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且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慷慨赴死,壮怀激烈,牺牲时风华正茂。赵一曼32岁,赵尚志34岁,杨靖宇35岁,左权37岁、戴安澜38岁,黄金般的年龄呈梯次队形向39岁英年早逝的岳飞、郑成功、李自成这些历史风云人物跃进。数不清的抗日烈士,许多人的名字也许连上帝都不知道,都是一座座丰碑,因此而不朽,站成山,化作水!
没有烈士的死,哪有我们今天的生?哪有太阳旗成白旗?哪有崇高的民族头颅?面对这些逝去英雄的背影,仍抑制不住那种高山仰止般的崇敬。
根据日军独立守备第八大队的记录,曹亚范的遗骸在九九九高地一棵大树附近发现,这棵大树上书写着抗联标语,《野副讨伐队相册》把这张照片作为主打来吸引眼球,并吸引了了我的注意,但是相册中没有他的照片,更让他充满神秘色彩。
曹亚范值得一提,北京人,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和第一方面军总指挥,作战颇为骁勇。1939年冬,在最艰苦时期他力挺杨靖宇,“不退不躲,坚决将抗联的旗帜打到底”。
满铁杂志《协和》刊载《杨靖宇讨伐壮烈实记》,记者宫本旅人,记录杨靖宇牺牲前两天深陷重围的最后时刻,曹亚范率部左冲右突,一直在试图营救,甚至冒险率部杀入重围,第二天再次激战,日军还出动了飞机。杨靖宇牺牲于濛江西南三道崴子,当时曹亚范直线距离只有七公里,跨越这七公里,好比登天!
第二天下午,曹亚范得知噩耗痛不欲生,放了一顿排子枪出气,要和讨伐队决斗。“从那以后,曹亚范就打疯了。”原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参谋、后来叛变的“讨伐”队长尹夏泰如是说。
在杨靖宇牺牲两个月后,曹亚范在东南满地区横冲直撞。1940年4月8日,虎啸不再,时年29岁。
让人叹惋的是,曹亚范也不是死在日军之手,而是在宿营时,被部下机枪班长全某暗杀,警卫员杨有康同时遇难。据说曹亚范担任东满特委书记期间路线错误,制造了类似苏区AB团的惨痛事件,枪毙了很多无辜者,得罪了不少人。
到现场确认曹亚范遗体的尹夏泰说:“老全也是跟他(指曹亚范)实在熬不起了,趁他睡熟的工夫用机枪把他们突突的。”
全班长下山投降的时候,又被农民打死。
1940年7月,魏拯民在写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康生的信中称:“曹亚范同志为队内叛徒所杀害,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大部分瓦解。”
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山西省屯留人,是关羽的老乡和本家,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缔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曾作为东北抗日游击武装的唯一党代表,193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担任东南满省委书记兼抗联第一路军党委书记、副总司令等职务。杨靖宇牺牲后,重病的魏拯民接过重任,继续在日军重围中孤军转战达一年之久。1941年3月病逝于桦甸县四道沟密营。
《野副讨伐队相册》有一张魏拯民的照片,也是各种出版物经常刊登的这张。但这是迄今为止最清晰的魏拯民(左三,手插兜者)的戎装照。左一为徐哲。他们在检察战士们擦拭检修枪械。
野副讨伐队相册照片,上面日文说明:在宿营地视察的第一路军干部,带X印的是魏拯民,带三角形印的是徐哲。
野副讨伐队作战部署中,给几名抗联将领都用一只凶猛的动物作为代号,并分别专门指定一个中队全力追剿。陈翰章的代号是“虎”,金日成是“熊”,朴得范是“狼”。从这些代号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作战风格。
在《野副讨伐队相册》中,日军在追缴抗联过程中打死四只老虎,并把这四只虎看成四个抗联首领,因此我们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抗联和野生东北虎。
野副讨伐队相册照片,上面日文说明:讨伐队的目标是打老虎。把射杀杨靖宇、陈翰章、朴得范、全光等人比成真正的大老虎。(1940年肃正地区汪清县打死的猎物)
骏马是最居美感的草食动物,而老虎是最具美感的肉食动物。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有三百万年进化史。目前世界野生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国境内不足20只,成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常言道“谈虎变色”、“望虎生畏”,武松打死老虎成为为民除害的象征。日军打死老虎,也许在当时被看成“除害”行动,但是加剧了这种珍稀动物的减少程度。
在《野副讨伐队》相册中,日军把杨靖宇当做最大的老虎,也就是虎王,照片中一只被打死的老虎冻得僵硬后被立在地上。杨靖宇,1940年2月23日牺牲。
日军心中的第二只虎是陈翰章,吉林敦化人,曾担任吉林救国军秘书长,在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牺牲后,成为该军主要领导人之一。1939年7月,陈翰章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是第一路军下属三个方面军中,和日军作战最多的,统领一千三百余人,其次是金日成的二方面军。他先后指挥了奇袭镜泊湖水电站等战斗。在杨靖宇殉国后,仍率军在家乡敦化一带与日军反复周旋,苦斗近一年的时间,击毙日军敦化警备司令助川启尔大佐等军官。1940年12月8日,陈翰章在镜泊湖壮烈战死,日军将其头颅保存在福尔马林液中,光复后保存祭奠。陈翰章是员儒将,在战斗间歇时写了很多篇日记,最后为日军所获并翻译成日文。这些不是照片胜似照片的珍贵史料,给我们从多角度展示了抗联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奔涌狂涛。
虎有真虎,比如杨靖宇和陈翰章;也有假虎,狐假虎威,如同见风使舵、苟且偷生的狐狸,比如朴得范和全光也都被野副讨伐队当做老虎,最后都投降叛变。
抗联惨烈,死于日本人之手,死于汉奸之手,死于文革,遗憾的是,抗联只有为数不多的军级以上干部在中国活过文革。
牺牲如下:一军军长杨靖宇(后任一路军总司令),二军军长王德泰(后任一路军副总司令),三军军长赵尚志(后任二路军副总指挥),第2任军长许亨植,四军第2任军长李延平,五军第2任军长柴世荣,六军军长夏云杰,七军军长陈荣久、第2任军长李学福(积劳成疾病故),十军军长汪雅臣。
错杀二员:七军第3任军长景乐亭,十一军军长祁致中。
光复后被杀一员:三军、六军政委、代军长张寿篯(李兆麟后任三路军总指挥)。
副军长牺牲两员:四军副军长王光宇,十一军副军长张忠喜。
叛变两员:八军副军长滕松柏(战败投降),十一军副军长齐云禄(企图叛变被处决)
政委、政治部主任:
牺牲: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二军政委魏拯民(后任一路军副总司令),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三军政治部主任张敬山、张兰生(包巨魁),四军政委孟泾清、代政委张文偕、政治部主任何忠国、黄玉清,五军政治部主任张中华,八军政治部主任刘曙华,九军政治部主任王克仁、魏长魁,十军政治部主任侯启刚、王维宇,十一军政治部主任:金正国、张兴德。
抗联高级将领减员率惊人,比例之高,世所罕见。有战斗牺牲的光荣,有被暗枪杀害的窝囊,也有内讧致死的不幸。
1946年7月7日,抗联领导人冯仲云在松江省和哈尔滨市纪念抗战九周年大会上,提议并通过,将哈尔滨的三条主要街道改名为靖宇街、尚志街、一曼街,以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
前辈手中的火炬还在持续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