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有俄罗斯族,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和汉族等民族和谐共处,友好共度,繁衍出许多中俄混血后代,他们一同丰富了东北边疆的多元文化,建立了一个温暖幸福的民族大家庭。但是在日本侵略时期,有许多俄罗斯族的败类,却不与邻为善,充当日本鬼子和伪满傀儡的帮凶。
日本关东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有“皇军之花”之称。关东军的外籍军团则是“野花”,大多从事间谍、暗杀等秘密活动,进行情报渗透,镇压抗日武装,破坏铁路桥梁,是日本推行所谓“用谋略制造机会”战略的急先锋。
白俄分子人高马大,挥舞战刀,很有些彪悍的哥萨克骑兵遗风,因此很受日本侵略者的青睐,积极参加讨伐抗联行动,抗联就不得不和这些白俄作战,1938年7月,德惠籍的抗联第四军副军长王光宇和四军军长李延平率四军西征部队,在穿越300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后,突然出现在苇河县楼山镇。镇内驻有一个伪军守备中队,竟然还有一个由白俄组成的铁道守备中队。
7月12日拂晓,王光宇率奋勇队出敌不意地攻入镇内,将敌人分割包围。激战中,白俄守备队长带着几个队员挥刀扑向王光宇。王光宇临危不乱,闪身躲过刀锋,反手一枪,子弹穿过白俄队长胸膛,又打进他身后另一个敌人的脑袋。“王副军长一枪打死俩白毛”成为抗联战士们的美谈。
1939年9月,伪满洲国治安部警务司警备科《治安概况旬报》第22号记载:
8月3日午前1时许,赵尚志率部80名袭击汤原县南方六公里特殊部落,交战3小时,击毙白俄10名(男5名,女3名,儿童2名),伤4名,我方牺牲8人,被俘3人。
这不是唯一一例白俄出现的战斗事件。如果说这次击毙的白俄有两名儿童属于误杀意外,那么其他的成年白俄不排除参与了日本侵略军和伪满当局围剿抗联的行动。
在《野副讨伐队》相册中,有张照片是日军在追缴抗联过程中打死四只老虎,在日军的背后,有个身材高大、长须深目的人站在其中,很显然就是一个白俄鬼子。尽管高大魁伟,但只是一个打下手的帮凶。
这些曾居住在远方的白俄是怎么来到东北的?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和农民,推翻了沙俄,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不甘心失败的俄国资产阶级、贵族、军官,大批逃亡中国东北,图谋卷土重来。中国人对这些流亡者一概称之为“白俄”,以区别于苏联红色政权的革命者。这些“白俄”大都寄居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大城市,总数约20万人左右。
三色旗诞生于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时代,现在俄罗斯开始使用。但是当时不能在苏联本土悬挂,就在中国的东北找到了栖身之地。
哥萨克是沙皇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急先锋,参加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前半期俄国和苏联的所有战争,尤其随着苏联的建立,本来属于非政治性的哥萨克群体就政治性地逃离红色政权,来到了东北,也成为“白俄”,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人数最多。
1918年,额尔古纳有19个俄罗斯民族居民点,1855户计一万余人,绝大多数住在额尔古纳的三河地区。在伪满洲国时期,三河地区属于兴安北省的额尔古纳左旗,有8000名哥萨克人。
和马背上的蒙古族一样,哥萨克对于骏马的热爱更是异乎寻常。三河马高大俊美、气质高贵、飞奔神速。优良的骏马和哥萨克骑手相得益彰,哥萨克人从小就骑在这种宝马良驹身上纵横驰骋,在围剿抗联中不遗余力。
从1936年开始,日本侵略者着手组建白俄谋略部队,共有三支特种部队,这些部队对外统称为“浅野部队”,一支驻防在“第二松花江”,以日本人部队长浅野大佐的姓名命名为“浅野部队”;驻海拉尔这支以部队长别什果夫上校的姓氏命名为“别什果夫部队”,始称“兴安北省警务厅警察警备队预备队”。
别什果夫部队由日军小野少佐指挥,是日军最早的非正式情报部队,名义上隶属伪军,实际上听命于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由清一色白俄哥萨克骑兵组成,身戴原沙俄后贝加尔哥萨克式的军装鞋帽,班长以上人员都是在册的日本特务或较坚定的亲日分子,部队长别什果夫及其参谋长阿克晓诺夫更是老牌的反苏反共人士,当地居民称其为“嘎杂子队”(哥萨克谐音)。
别什果夫部队除进行常规军训外,还进行越境、侦察、绘图、摄影、纵火、爆破、暗杀、颠覆策反、捕俘绑架等特技训练。驻地不仅悬挂日本旗、伪满旗,还有就是三色旗。
日军占领佳木斯后,成立了伪满三江特务分署。1932年,从哈尔滨调来60多名白俄特务,成立西林特务警管区,为关东军西林守备中队直接管辖。
西林白俄特务警管区总头目叫佐腾,还有白俄警佐伊诺夫,下设2个警管分区,负责人分别是白俄警尉二旯计、达木果夫,勾结日伪镇压革命人民群众,砍伐小兴安岭红松木材,修筑汤林线铁路。
这批特务是抗日联军最凶恶的敌人,熟悉当地道路、桥梁、居民点,枪法熟练准确,擅长滑雪。在西林山头架起机枪,控制了四方的要道,凡是来往上山下山的山民都要留下“买路钱”。任意抢劫山民的木耳、蘑菇、金子、鸦片、鱼、猎物,甚至枪杀山民。不仅如此,还破坏抗联三军被服厂,枪杀了为抗联工作的肖把头。山民们对他们恨之入骨,经常联合抗联战士捉杀他们。有时作为情报舌头,捉活的押送到抗联。
有个白俄特务警管区的老巢“毛子屯”十分嚣张,简直是魔鬼大本营。当劳工拉锯的老人王凤桐说,来往路过“毛子屯”不能歪头往西看,若随便看一看,就可能被子弹击中脑袋。据白俄雇佣工人孙树发提供的情报,这些白俄匪帮气焰嚣张,经常跃马提枪,作恶多端,为所欲为,奸淫、烧杀,刺探抗联的行踪,伙同日寇“拉大网”。
1940年秋,抗联六军军长戴洪宾就决定派出1个侦察班袭击“毛子屯”。北满省委表态:消灭他们!扫清西征路上的障碍。
在木克楞教堂里,白俄特务正在酗酒作乐。战斗在子夜打响,十几个敌人大部分被送上了西天,无几漏网。
1939年,日本和伪满州国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苏联尊重伪满洲国的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但是白俄和哥萨克的存在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1945年8月,苏联百万大军闪击关东军,一路摧枯拉朽,对在东北的俄罗斯侨民展开了大清洗,许多被杀掉,许多继续流亡远方,留下来的经历各种政治运动,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他们挺纯扑,长得还好,民族团结的确应该万岁,这样祖国边境才能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