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悬殊的对决
诞生并且战斗在我国东北的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部队,叫做东北抗日联军。
历史上的东北,又称满洲、关东,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富饶的黑土地,总面积是日本的三倍,像一只饱满而又未经吮吸的乳房,盛产大豆、高粱、森林、铁、煤。“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这首最为中国人喜欢的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由井山博作词、远藤实作曲,最先由千昌夫演唱。东北人小时侯还用所谓的“日语”瞎唱,“唏里哗啦……”,十分有趣。目前这首歌在东北很流行,是二人转演员必备的经典曲目。
《北国之春》描写离开北方农村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去为事业奋斗,以至不知城里季节已变换,在收到母亲寄来的棉衣时,情不自禁地思念家乡、慈母、水车、小屋、独木桥和曾经深爱过的姑娘……歌曲的确很美,美得仿佛看得见北国的色彩和阳光。“分手已经五年整,我的姑娘可安宁”,简直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升华和演绎,与席慕蓉的诗“为什幺欢乐总是乍开始便凋谢,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都是同样的挂牵。
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主人公熏子由吉永小百合扮演,美丽纯真,仿佛岁月都是拂不去她的微风。最后一幕是在下田港,熏子含着热泪站在码头挥动沙巾,为乘船远去的恋人送行,不情愿爱情嘎然而止。
细细想来,正是孕育了美丽旋律的《北国之春》的日本入侵中国,并首先从东北开始。
中国人都熟悉《最后一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赔款25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都德参战,痛心法国的惨败,1873年创作了《最后一课》。中国东北也曾是“阿尔萨斯”和“洛林”,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同样被来自东方的侵略者垂涎欲滴几番掠夺。
明治维新以后,“东邪”日本军国主义看中了东北,视为“生命线”,张开血盆大口,蠢蠢欲动,阴谋从这里征服世界。连“西毒”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都对东北垂涎三尺。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尽管这份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真实性备受质疑,但是日本侵略路径和其如出一辙。当时日本鼓励进军东北,大肆宣传:“前进前进,满洲的幸福新天地,灿烂的八千公里国境线。”
据说,当年日本侵略者踏上东北,壮美意境令其心动不已,都会“啊”的一声惊叹,有部影片就叫《啊,满洲》,有歌曲赞美“满洲姑娘漂亮”。
有人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刻画1931年9月18日夜晚,“临近中秋,一轮满月高挂于清澈的夜空,皎洁的月光笼罩着东北大好河山,一片洁白宁静,东北三千万同胞沉浸在甜蜜的梦乡。”而参与阴谋策划的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没体现悍勇精神,东北沦陷。
1936年,张寒晖用家乡河北定州妇女哭坟的哀乐为蓝本,创作了《松花江上》,成为东北人民苦难的象征。当旋律响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不免让人唏嘘不已,难以释怀,历史的沉重和沧桑从脚下传递到血液中贯穿全身。
为了便于统治,1936年,日本人把德惠县城从大房身迁到铁路通过的张家湾镇。传说,在新县城建设中,两个日本兵手持剌刀,东西向相对而立,用刺刀尖两点成一线,设计出五道街。民间的传说,以可笑而有趣的方式记载了日本侵略历史,鲜活地留存在百姓心中,反过来也验证了日本用刺刀深刻地改变了德惠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轨迹。
吉林作家乔迈在《岁月物语》中说:“我长到了十一岁还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假使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那么我会很幸福。世上称得上幸福的人大概是两种人:傻子和健忘症患者。”
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绝其语。日本实行奴化教育,用日本东京时间计时,妄图泯灭东北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使东北一切日本化。
曾几何时,抗战研究长期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范畴之中,不是独立的历史分支学科。抗战史专家张一波严正指出,党的历史阶段划分不能代替国史和战史。
国际上公认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张一波认为,日本为了欺骗世人舆论,逃避战争罪责,将中日战争叫“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他慷慨激昂地指出:“这是鬼子话,我们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叫了70年。”他提出把“九一八事变”改为“九一八战争”。
中国抗战时间开始于九一八还是七七,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仍不尽统一。大都倾向于七七开始八年抗战,中共党史上曾做如是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唱到“他坚持抗战八年多”。目前普遍认为七七事变时日本全面侵华,九一八侵略东北以后则是局部战争。
其实,日本学者最先认为中日战争从九一八开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也认定日本1931年发动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北大营,团长王铁汉率部奋勇抵抗,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
1931年11月,马占山率部在黑龙江嫩江桥抵抗日军。与此同时,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风起云涌。日本也逐渐侵略东北以外的中国领土,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进攻,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三易主帅,死伤累万。
1933年3月,中国军队与进犯长城的日军殊死拼杀,《大刀进行曲》唱遍长城内外。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成为东北人民苦难顽强的象征,激励全国人民筑成血肉长城,奋起抗战,最后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超越了东北地区,牵动了整个中国。张一波认为,局部战争的划分不应该单以范围论大小。鸦片战争英国占领广州,而今没人说是局部战争。
九一八决不仅仅是日本侵占沈阳和东北的开始,也是侵占中国的开始。七七后,日军最多只占领中国1/3国土面积。局部战争观和八年抗战观无视抗战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无视东北人民和其他地区军民的抗争,割裂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完整性。因此,张一波认为,九一八后到七七这一期间也不是局部战争。
在这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东北军、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出现了。
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