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图说抗联全文阅读 > 第26章 德惠四将军

第26章 德惠四将军


  2001年2月27日晚,我从长春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推进九一八全国鸣警报。3月26日,我时隔五年又去位于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猛然发现新建的抗日英烈展厅的墙壁上有两个我非常熟悉的名字“胡乃超”、“王光宇”,一下子象被电击中了一样,震撼不已。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上面的介绍文字是:

  胡乃超,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参谋长,吉林省德惠县人,1912年生,1944年5月于河南滑县双营村牺牲。

  王光宇,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副军长,吉林省德惠县人,1911年生,1938年12月在黑龙江省五常县九十五顶子山牺牲。

  应该说,这非常不容易。我的家乡德惠在抗战时期并不是主战场或抗日军队活动的密集区,却能诞生两位具有一定级别的高级将领为国捐躯,并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刻名镀金,这恐怕在全国其它县市也是没有的。他们在“英烈环廊”296名中外抗战牺牲者当中,和左权、杨靖宇等英烈比肩,况且占有两席,因此而不朽,这是家乡德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不仅如此,在50位左右牺牲的高级别抗联将领中,家乡吉林德惠也有两个人。除了抗联四军副军长王光宇外,还有第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陶净非。一个县能出三个牺牲的抗战将领,证明家乡德惠是一片热土。

  在抗战期间,许多德惠优秀儿女前仆后继,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太行山麓,热血化作朝霞。他们牺牲时还年轻:李英华、李郁华兄弟是22岁、28岁,抗联师政治部主任陶净非30岁,八路军某部参谋长胡乃超32岁,抗联第四军副军长王光宇27岁。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中,战斗英雄杨林25岁。

  值得一提的是,王光宇、陶净非和李郁华、李英华兄弟二人,在家乡德惠就属于一个战壕里的,同属于德惠义勇军,十分熟悉,生死之交。目睹东北大好河山惨遭铁蹄践踏,就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参加了抗日救亡斗争。

  1907年,李郁华出生于德惠,幼时熟读诗书,私塾老师感慨:“余幸得如此英才而教之,夫复何求!”李郁华后来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因品学兼优当选为学生会会长。他自撰一副春联:屋虽陋小书籍甚多多读有用书,地实博大路途较少少走无益路。被开明绅士誉为“李家俊儿,乡土明珠”。

  1927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与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密签了《满蒙新五路协约》出卖东北铁路主权,年仅20岁的李郁华徘徊松花江畔,吟成一首《江滨感怀》:“为遣愁怀江滨游,一到江滨愁更愁。”表达了一腔爱国热情。在运动中,李郁华被推选为吉林学生联合会会长。

  1930年,李郁华在德惠中学担任训育主任,他痛心校舍简陋、设备空乏、经费拮据,发现德惠县教育局长、“大烟鬼”孔庆銮贪污教育经费7000余元,还勾结日本浪人贩毒谋利、聚赌抽红,于是在1930年10月领导了反贪污、反吸毒的德惠学生运动,逼迫这个贪婪的教育局长退回了部分赃款后引咎辞职。

  九一八事变后,率领德惠县中学爱国师生组织了抗日救国会并任会长,同时担任德惠抗日义勇军政训部主任。王辅臣,德惠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杨树大砂坑人,人称“王三先生”,担任德惠义勇军司令。

  德惠义勇军以杨树、岔路口各乡自卫团(大排)为骨干,最盛时队伍达2000多人,军旗为李郁华、李英华的妻子绣制,红地黄字:“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

  义勇军宣传队队长是李郁华的弟弟李英华(李飞),主要队员有张靖华,后来去北平和延安,曾任德惠县县长;还有同学陈世友(陶净非)、王明堂(王光宇)。

  1932年9月5日,德惠义勇军攻打县城,保安总队防守顽固,攻城失利。日本关东军派出两架飞机侦察,并投掷炸弹数枚以示震慑。

  1932年10月,“占江南”领导德惠义勇军伏击200多日军,经过四个小时激战,歼敌40多人,缴获30多支枪。

  由于敌众我寡,德惠义勇军失利了。1933年初,李英华、陶净非、王光宇一起前往哈尔滨第一中学读书,经德惠同乡同学、共青团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的董雨航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王陶后被派往宁安抗日武装作政治工作。董雨航为德惠“三志士”饯行说:“你们英勇杀敌,我等着你们胜利好消息!”陶净非、王光宇、李英华慷慨激昂地说:“愿我们胜利之日再相见,共祝东北光复那一天!”大家慷慨宣誓:打倒日寇,光复祖国!悲壮的是,他们都在黑龙江抗日战场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李郁华在东北抗日联军三军政治部工作。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11月升任为政治部主任。得到赵尚志的赏识,亲切称他为先生。1935年秋,李郁华受中共珠河县委派遣,去方正县发动伪保安队起义。在方正县抗日游击队任党代表,发展到200余人,并一度攻克方正县南天门镇,袭击了敌伪警察署,击毙日寇“指导警”一名、伪警察多名,有力地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1936年冬,李郁华率游击小分队遭敌伪部队包围,在突围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8岁。

  1933年,李英华担任共青团汤原中心县委书记,兼任夏云杰司令领导的汤原抗日游击队党代表,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独立师。李英华积极从事发展团组织、壮大抗日武装、瓦解敌伪、除奸反霸、反“并屯”等工作,多次受到中共北满省委的表扬。敌特“刘二混子”残杀游击队员家属,奸淫妇女,压榨人民。1935年秋,李英华将其抓获处决,敌伪军警为此慌慌不可终日,群众则拍手称快。

  日寇勒令人民“并屯”,割断抗日队伍与人民的联系。李英华率领游击小分队召集群众大会,大声疾呼,“父老兄弟姐妹们!日本鬼子从来就不把我们当人看,就象对待牲口一样。你们想想,猪有猪圈,马有马圈,现在日本鬼子又来逼我们修人圈了!这样他们好抢我们的粮食,好让我们任凭他们的摆布,任凭他们烧杀奸淫!我们能答应吗?”群众齐心协力,把围墙全部毁掉了。1937年春,李英华同日伪战斗,牺牲在汤原县。

  王光宇,原名王明堂,又名王兴,1911年出生在岔路口乡腰窝堡屯。品学兼优,立志报国,参加了德惠县抗日救国会、德惠抗日义勇军的活动。王光宇、陶净非到宁安工农义务队工作,改造这支新兴抗日武装。他们宣传抗日形势,教唱抗日歌曲,帮助青年士兵学文化,代年长战士写家信,因而赢得了多数士兵们的信任和尊重。后任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师长,1937年任四军副军长,战斗在牡丹江两岸、镜泊湖、依兰、桦川等地。1938年5月27日,王光宇和四军军长李延平率四军西征部队踏上征途,穿越300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攻打楼山镇,几乎天天作战,断粮断炊。他不畏艰苦,指挥果断、英勇地面对一切困难阻挡。12月,王光宇到达五常县九十五顶子山,未能突出敌围,身受重伤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陶净非生于1913年,原名陈世有,又陈明亚,是大房身镇高台子村陈家屯人。1933年春节,家里刚给陶净非操办了婚事,他毅然决定辍学,参加抗日斗争。陶净非说:“妈妈,你把我养大成人,又供我读书,我要出去为国家干事呀!等打完日本侵略者,我就回来了。”他又对姐姐和嫂嫂说:“你们辛辛苦苦地供我读书,等回来过太平日子时,一定好好报答你们!”1935年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一师一团政治指导员,1937年任五军二师四团政委。7月,陶净非经桦川、富锦,与抗联四军会师,见到了自己的同乡同学兼战友、五军二师师长王光宇。次年,陶净非任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和王光宇并肩作战,又在1940年和陈翰章协作。1942年春,陶净非率领一支小部队从中苏边境出发,越过老爷岭,深入五常、舒兰县不幸暴露,指挥小部队突围,终因敌众我寡,牺牲于五常县三道海浪河边,时年29岁。他和同学、老乡王光宇都长眠于黑龙江省五常县。

  河南的英雄杨靖宇牺牲在吉林,有一位牺牲在河南的德惠英雄——胡乃超。

  1912年生,原名李树馨、李铁英。1931年在吉林省立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东北大学读书,参加并领导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参加人民自卫军,任27大队大队长。1943年1月,胡乃超任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5月22日,在河南省滑县双营村,指挥一个主攻团围歼伪军孙殿英部队王牌团,遭到敌军4个团阻击。在作战中,胡乃超身先士卒,沉着自定,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由于伤口急性感染,牺牲时年仅32岁。1944年7月7日,为胡乃超立碑,战友张国华、赵紫阳题词,吕正操写回忆追记。

  弃笔从戎,九死一生,迎来抗战胜利的是郭峰。1915年3月14日生。青年时期追求革命真理,奋发攻读社会科学,在东北中山中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5月,担任129师第11旅政治部主任,后任太行一分区副政委、政委、地委书记等职,为创建冀西游击队,坚持冀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5月,担任辽西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2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部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和“审查”。从1979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沈阳市委第一书记、中顾委委员等职。郭峰平常为人十分低调,不搞特殊化。我在2002年秋天曾到郭峰沈阳家里拜会,印象颇深。2005年4月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90岁。

  而今,这些英雄在德惠没有多少人了解,只有史学工作者和其亲属知道。李郁华牺牲多年后,其女儿李雪琴始终惦记宣传父辈的抗战事迹,弘扬抗联精神,但因身体欠佳、家事操劳未能如愿。外孙李洪泉继承先辈遗志,搜集整理抗联先烈史料,并希望世人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李洪泉还深情地写道:“碧血丹心赴国难堪称先烈,白山黑水颂英魂昭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