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的力量:简单手势凸显个人性格
手部作为人身体中最灵活的器官可以做出种种复杂的动作,人们对于手部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也十分关注,事实上,我们在解读手部动作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手掌,而手掌在传递肢体语言信号中其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手掌的动作可以分为手心向上、手心朝下以及有一根手指在外的握拳状三种,每种动作都对应了动作者的某种心理活动。
1.手心向上
手心向上的动作是把手掌张开,并且把手心向上或者把手心显示给对方,这个动作意味着动作者在说实话或者倾诉心声。我们都记得乞丐在空手乞讨时,基本都会伸出双手且手心向上,具有服从、示弱和乞求的含义。当然,在日常沟通中,做出将手心显示给对方这一动作的人一般是在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妥协。
事实上,手心向上这个动作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社会,当时的人们用这个动作表示告知对方自己没有携带武器,没有侵犯的意图,请不必害怕或防御。而在现代,失败的一方则向对方展示手心,同时摆手以请求“结束”。警察逮捕犯罪分子之后也会勒令他们伸出手,张开手掌,手心冲向对方表示屈从。
在人际交往中,手掌摊开向上的动作有时表示“请”的意思,意味着谈话中的发言者的转变,比如在多人的谈话中,当一方结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其往往会做出张开手掌、手心向上、手指端指向下一个要发言的人,然后做出轻轻平推一下的动作,表示自己发言完毕,下一个人可以进行发言了,这是一种带有尊重含义的手势。
另外,这个手势还被认为是动作者说的是真话或者心里话的标志性动作。人们在表示自己的无辜或者真诚的时候,除了会说“我真的没做过”“说句心里话”之类的话之外,还通常会摊开手掌把手心展示给对方。事实上,这个动作出于潜意识,动作者往往不自知,但像很多肢体语言一样,它却折射出说话者的心理活动。当看到这样的动作时,人们往往会觉得这个人的确在说真话。
同时,这个动作也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另外一些现象,我们能够想到,当小孩子撒了谎或隐瞒了什么事时,面对老师或父母的他们,往往会背着手或把手攥成拳状,这些动作与手心向上的动作相反,让人觉得他们有撒谎的嫌疑。
2.手心向下
手心向下透露出动作者的征服欲望,是动作者在展现他们的力量。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动作——“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敬礼方式:伸出右手,手心向下,无数被洗脑的人做出这样的手势并高呼希特勒万岁,为一个邪恶政权效劳,这个手势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希特勒手下头号狗头军师戈培尔精心设计的。他设计这个动作的依据则是:当人的手心向下时,会感到心中潜在的强烈权力欲望的感召,从而享受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快感。在生活中喜欢做出手心向下动作的人,往往粗暴强硬,热爱暴力。
3.握拳
握拳这一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的可能性比较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愤怒。正如“握拳透掌”这个成语,当人们处于激烈矛盾或纷争中时,往往会攥紧拳头或伸出拳头来显示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一触即发的肢体冲突发生前,怒火中烧的一方往往咬牙切齿地大力攥紧拳头,甚至把手指关节攥出声音,然后他才会出击。
第二,犹豫。一些观点认为,无意识地习惯于做握拳动作的人,做事常常不够果断,犹犹豫豫,像是通过做出这种动作来促使自己下定决心。
第三,防御。当人们认为自己处于不利环境中时,心中的焦虑会促使他们将手攥成拳头。此时这个动作透露出动作者的谨慎和紧张不安的情绪。另外,这个动作的延伸含义是防御,表示人们在心里已经为更坏的情况做打算,准备好迎接他人的反对以及保护自己。这种反应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可以看到,婴儿在突然受到惊吓时也会自然地把拳头握起,而成年人正是延续了这种意识。
第四,抑制。当人们在努力压制内心某种强烈情绪的时候也会攥紧拳头。比如,克制怒火而尽量避免肢体冲突时,人们便会低着头紧紧攥起双拳;或者听到某个令人无比悲伤的消息时,一些人会攥紧拳头敲打自己的头部。
第五,极度兴奋。当人们内心迸发出极度的喜悦时会做出攥拳振臂的动作表达兴奋和庆祝。比如,赛场上宣布胜利时,取胜一方的观众或者体育运动员常常握拳振臂高呼。
第六,鼓励。面对即将开始比赛或进入考场的亲朋好友,人们一般会攥拳为之加油鼓气。同样,马上要面临考验的人也会攥拳,深吸气给自己加油,表现取胜的决心。此时这个动作与比赛打响前运动员互相击掌表示鼓励有相似的效果。
第七,挑衅。当遇到使自己不快的人,或者对手不断的语言攻击时,人们会伸出拳头来表示挑衅。
握手,信息量很大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是最为常见的一个动作,虽然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但握手这一动作所透露出的大量信息并非人人都能明白。握手者的性格、态度以及修养都能够通过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反映出来,而握手这一动作也决定了一个人会给他人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性格,从而在交往中取得主动地位。
握手这一问候方式历史悠久,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碰面时会先把手臂举起、手掌摊开,双方的手掌相握,这个动作主要是表示自己没有携带武器,对方不会受到攻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动作也不断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当今的握手动作。
握手,动作简单,但信息量很大。人们通过对握手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的调整,能够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欢迎程度,甚至显露自己的个性,在他人眼中为自己塑造不同的印象。同样是握手,有的人握手会让人感到拒人千里,有的人握手却能给对方以温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握手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礼节行为,而且还是传达个人信息的途径。因此,观察握手也是了解一个人的重要方式。
1.握手并大幅度摆动手臂
持续时间较长而又有力的握手更能让人感到握手者的热情。我们可以在老友重逢的场面中看到,多年不见的朋友再相会时会激动地互相抓住对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然后用力上下摇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难以抑制的兴奋,而这个动作也让他们觉得岁月的洗礼并不能改变当初的深情厚谊。而不少人恰好是利用了这个动作,刻意营造出热烈的场面,他们握手的动作往往也很夸张,是在极力表现自己的“亲密”和“真诚”。但本来感情不深的两个人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亲密动作,反而会让人感到虚伪。本来是礼貌性的握手却做得如此夸张,难免让人觉得握手的人别有所图。
2.只伸出手指握手
有些人与人握手的时候显得十分不情愿,他们一般只伸出四个指头,十分不大方。这种动作会让对方觉得握手者十分不情愿,不过,握手者可能并不是出于不尊重,很可能是害羞,或是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的地位与对方不匹配。特别是女士与男士握手时由于害羞或者矜持,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同性之间握手出现这样的情况,则暴露出不自信或蔑视对方的心态。总之,无论出于什么理由,这样的握手方式会给对方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被有些人误认为是一种不尊重的举动。
3.手心向下握手
握手时用力将手心向下扣的一方一般具有较强的支配欲望,这样的握手动作透露出压制对方,使之服从的意味。通常情况下,一些高级的政府官员,或地位尊贵、权势过大的人是拒绝与人握手的,但在不得不握手的情况下,就会采取这种握手方式,以显示出他们的尊贵地位,迫使对方屈从。
4.握手时大力夹住对方
有些人在握手的时候习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掌,大力挤捏,对方感觉就像是被夹住手一样,甚至会感到疼痛难忍。采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一般性格粗犷,精力充沛,很有自信心,但做事独断专横,容易固执己见,但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成为领导的潜质。
5.握手绵软无力
握手讲究力道,握手者适当用力会让对方感受到亲切和友好。然而,有的人握手让人感受不到力度,他们伸出的手捏起来软绵绵的,毫无生气,让人感到十分冷漠,这种握手方式也普遍不受欢迎。这样的握手者显得十分被动,仿佛是让别人来握自己的手,而不是出于热情想与之握手,会让对方感觉他们无情无意,受到冷落。同时,这样的手也会透露出握手者性格软弱的一面。因为这些人无论与谁握手,他们的手都可以轻易地被人翻转。所以,这折射出习惯于这样握手的人缺乏责任感,对于此次会面所产生的责任和义务无法承担起来。
6.不愿主动与人握手
有些人很少主动与人握手,他们很可能是手术医生、音乐家、画家等,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手,所以这些人一般不主动与人握手,即使是握手,也非常小心,当然这只是比较特殊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有手汗症,为了避免让对方握住自己冰凉湿黏的手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往往不会主动握手,迫不得已,会在每次握手前将手擦干净。
总的来说,不同的握手方式能够传达出握手者不同的情感,而诸如绵软无力的握手方式普遍不受欢迎,这种握手还不如不握。不过,不少人在和人握手的时候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握手方式给他人带来的感觉。这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认识并改进自己握手方式的话,那么,下次握手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对方评论一下我们的握手姿势是否正确、力道是否合适。这样,我们也能够用握手这种方式来表达想要传递给对方的信息。
透过双臂看人心
如果说双手是人体中最为灵活的器官,那么双臂则为上肢中最为灵活的组成部分,同时,双臂的动作明显,容易观察,表达的心理活动也比较精确。因此,双臂是我们在研究微反应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透过双臂看人心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双臂动作和动作者的心态解析。
1.双臂自然展开
人们在双臂自然展开的时候自然放松,这是一种比较舒服自然的状态,表明信任的态度。演讲者通常会伸出双手,做出拥抱的姿势以此表明自己的诚意。
2.双臂交叉
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下,双臂交叉抱于胸前都表示防御,是人们预计自己可能要受到的伤害而对自己进行的保护。在电梯里、车站、银行等公共场所,这个动作十分常见,摆出这样姿势的人,内心往往对周遭陌生人的行为感到不确定或觉得身处混乱的环境中感到不安全。
此外,这一动作还有排斥的含义,当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不喜欢听到的信息时,人们往往也会交叉双臂。比如,某个人正在发言时,在场的听众做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动作,这表明在场的听众不喜欢他的发言,如果这位发言者足够聪明,就会立刻停止发言,而他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会让听众觉得越发厌恶。
另外,双臂交叉的动作还是人们性格的一种体现。在思考问题时喜欢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人一般行事谨慎、防御心强,不希望其他人打扰自己。
3.双臂交叉,同时两手握成拳式
如前所说,当一个人觉得周围环境危险或者对某些信息十分排斥的时候,就会出现双臂交叉的动作,表示防御,而如果一个人在双臂交叉的同时,双手握拳夹在腋下,则表明他的防御意识不仅十分强烈,还充满了敌意。通常情况下,做出这个动作的人是在极力压制被侵犯后的怒火,他们往往面红耳赤、咬牙切齿,是在对对方进行警示:如果不加收敛,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如果对方做出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同时双手握拳夹在腋下的动作,那么我们可能是在言谈话语中触及了对方的心理敏感点,这时我们就要小心了。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情绪非常紧张或者内心非常压抑时,也会做出这个动作。另外,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也习惯这样做,目的是增加自己的威严感,起到威慑作用,通常不是情绪的表达。
4.双臂交叉,双手抓握双臂
这种双臂交叉的姿势可以更好地保护动作者的胸部,可以增加安全感。我们可以在等待治疗的病人、处于陌生环境中的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这个动作。如果我们的同伴做出了这个动作,则表明他们心里十分紧张、不安,此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安慰。
5.双手交叠放在背后
双手交叠放在背后是一个显得十分淡定和从容的动作,做出这个动作的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信,也可能是表示宽容或者信任等正面态度。美国大兵的标准站姿就是双手后背,这体现出一种身为军人的英雄主义式的自豪感。
不过有时这一动作也透露出拒绝与远离的意味,当我们与身边的人交流时,如果对方突然将手放在身后,很可能是在委婉地表达出谈话距离太过亲密了,此时双手后背的动作具有“请远离”的含义。
6.一臂曲起,一臂下垂,曲起的一手抓握住下垂手臂这一动作也叫“自我拥抱式”,常见于女性。一般情况下,做出这个动作的女性心中充满焦虑、落寞与无奈等负面情绪。如果对对方感到厌恶或者觉得对方对自己可能有不良影响时,她们也会做出这个动作。
7.双手扣使双臂相交
双手扣使双臂相交,同时将手放在自己的上腹部或下腹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防御性动作,常见于男性。他们通常用这个姿势对脆弱的下半身进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