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金刚经》上的话。《金刚经》是这么说,这就是般若义。“音声求我”,音声是我们的说话,说求佛、求地藏菩萨,我们现在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地藏经》,不是求菩萨念吗?这就是识啊。如果不用音声求,怎么能跟佛联系上呢?这是叫你不执着而已。你不从十二身见,你又怎么能见呢?或有人想见梦参,你不要用色身见,没有我啊,我不是啊,那他去见谁去?这该有初步,有事有理,先得了解事,后头懂得理,理事无碍了,你才说:“以音声求我不可以,离开音声求我也不可以。”得翻过一下子,我离开音声求了,可以不可以?说我要实相般若了,那我要文字般若干什么?你没有文字般若,没有观照般若,你怎么能证得实相般若?
不以色身见我,要以什么见呢?你见即不见嘛!我以色身见你,我没见到,我见到的不是真理,我见到的是假的。你看到的这个身体,有一个问题,你想想看,你说你照的相片是真的、是假的?你的身体是真的,还是相片是真的?没有一个人说相片是真的,当然是我的身体是真的,一百年后你死了,相片还保存得很好,子孙后代一看:“这是我的老祖父。”他们能见到。你说,相片是真的?还是你的身体是真的?这两个都是假的(众笑)。但是,他可能用它来做媒介,他一见到就说:“这是我祖父。”音声是假的。如果是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里头,他是反闻闻自性,闻到自性时,声音是假的;没有闻到自性时声音还是真的啊。知道吗!这个道理就在这里翻过来说啊。
可是,如果音声是假的,我一念地藏菩萨、念观世音菩萨,那我这声音达到了,是我求的就好一点,我就愉快了,就好一点。那是假的,以假得真啊,以假作真。因为假的里头含着真,真的就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说真如,真如是个名词,口里说真如、说佛性,就是佛性啊?那不是名词吗?还是音啊!假的,都是假的;但,以假修真。
身体是假的,是假的不错,你说它造罪,你别让它造罪嘛,你让它修福不是一样的吗?你说身体本来是假的,修的福也是假的。修的福也是假的,比你让身体造罪的那个假的不是好得多吗?你说享受是假的,吃苦也是假的啊!两个你都得到,为什么你要好的,不要坏的?这要看是在迷,还是在悟。在悟,音声是假的,色身是假的,这个人要入音声、要见身形,是行邪道,心外求啊。音声是你自心,色身也是你自心。《楞严经》不是谴责这些个,是让我们反闻闻自性,别去外头追求音声,要是这样去见了,你永远见不着如来。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们上面讲的是五蕴皆空的道理,现在讲真空,真空就是般若空。怎么来显示般若的空义?刚才念的这几句经文就是显示般若的空义。
知道色空了,五蕴法分析色空为什么是空。现在就讲般若空义。这个五蕴的空,是因为有般若观,五蕴才空的。这么一照就有智能了,“照”的意义就是智能。“蕴”,五蕴法是幻化的,是因缘生的,没有真实的。以下就讲讲般若的意思,讲般若真实的空义。
这段文很简单,但是义很深,就这几句话。
“舍利子”,是观世音菩萨跟舍利弗说的。舍利子是一个大阿罗汉,证得了无生,是佛的弟子。“舍利”翻作“鹙鹭”,是鹙鹭鸟的眼睛。因为舍利弗母亲的眼睛像鹙鹭鸟的眼睛一样,按照印度的意思就是美丽眼睛的女人。舍利弗是她生的,美丽眼睛的儿子。“弗”字就翻“子”,就是舍利子。印度人取名字,就跟我们南方有的叫阿猫、阿狗的,什么名字都有,含义是没有什么,什么因缘就取什么名字。舍利子是这一会般若义的当机众。
以下解释这段文。先讲这一句“色不异空”。
一切的色法,凡是世间万法,只要有形有相的,都是幻有的,就是说因缘所生的法,没有实性的。因缘生的是幻有,幻有的就不是真实的,但是它又确确实实,咱们看到,一切万法确实是有的。但是这个有是没有自性的。因为没自性,本身就是空的,幻有就是不实的。同时,这个色本身并不能表现,色是无色,无色就是一切法本身不存在。为什么呢?性空故,没有实体,一切都可坏性,都是坏的。但怎么又有呢?性随缘故,真如随缘而有万法,所以万法没有自性,因为色法的性没有实体,所以是空的。
就像是海水,或什么水都可以,风一吹就起波浪,这个波不是水,却是从水而起的,又不能离开水,离开水还有波吗?是不是?这个“波”就喻着一切色法。水的性体是湿性,以湿为性,那么水的湿是空的。从水而起的这个波,就是色法的意思。离开水还有没有波?离开水没有波了,波即是水。所以波跟水不两样,也就是色跟空义是不两样。
“异”就是不同,“不异”就是同的意思,色跟空是同的,一切色法跟空是同的。这就是性体随缘,随缘不变的意思。性体是真实的,但是所随缘的一些幻有是因缘所生的,没有实体的。
反过来是“空不异色”,因为空才有幻有,四大造出种种色法。因为空,咱们才能建筑房子,空中能容纳一切,没有空怎么建,没有地点你怎么建,你必须要有个空地啊!这是形容空。空幻的地、水、火、风这四大是假合的、空幻的,空中没有四大假合,但是四大假合要不依着空怎么能建造呢?因此说空跟色不异,说是空幻的一切色法,色跟空是不异的。上头是“色不异空”,现在是“空不异色”,空跟色也不是不同的。
要反过来说,上头是“随缘不变”的,这个就是“不变随缘”,把空摆在前头。空里头不见得有形相,不见得有什么名词,一切都是不立的,但是这个形是从幻化有的。空中没有这所楼房,是从空中幻化,我们修了这所楼房,这楼房本身是空的,因为它是坏的,空是不坏的。
显现水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因水而起的波,因波我们知道是水,水跟波是不异的。上头是波不异水,这里就是水不异波;上头是“色不异空”,现在是“空不异色”。这两句话,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心体,说真如大家不理解,说我们的真心性体随缘是不会变的,随缘只是随缘,随着一切幻有不是真实的,是这样一个含义。下一句“空不异色”是不变随缘,虽然是不变的,但是能够随一切缘而能生一切法。
这四句话咱们重新讲一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本身就是不可分的意思。“诸法无自性,缘生而有相。”一切诸法没有自体,因缘生了就有相。”我”本身不存在,因为父母的因缘,加上他们那个事,就有我这么一个人了,有这么一个人就拿了一个名字,也有这么个实体,一百年之后,或者死亡了,不存在了,这个人没有了,名字也失掉了,缘没有了,因缘散了,因缘灭了。缘灭是不是消灭呢?没有!它回到它的体,那个体,或者实体也可以,或是真心也可以。诸法没有自性的,是缘生而有一切相,有一切的假名。
因为没有自体,所以能够缘生幻一切色法。如果有一定体,幻不出来了,定一而不能幻其他。没有自体,不定的,而能幻一切。所以无性的那个真如的真空,能够幻生一切的幻色,幻出一切色法。
这就是说,体是因相显,相不离体,那么空和色是不二的。因色显空,因空而成立了色、建立了色。所以说,一切法是幻有的,不是真实的,那就是真空。真空之外没有幻,所有的幻都是假法。
这个道理要多思想一下,从语言上头不见得能入得进去,说了也不见得信。说真如能够随缘,随缘而能建立一切法。真如随缘的时候,万法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万法。
前头还说个“异”,这个更深入了。前头那个“异”是为什么呢?为的是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只是用真空,真空断一切色,是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个,事理相合了,事即是理,理即是事,这就是从空幻有一切法;虽然有一切法,一切法没有自体,还是真空。所以它们两个分不开的,就加个“即”字,而不加“异”字了。
五蕴色法更深一层地解释,前头只说一个“空”字;现在要把它从空出假,从假还空,又讲了这么八句,这是深入一层。前头如果是声闻乘,这个就是菩萨乘。
如果这个比喻记不得,你就记住,真如随缘的时候,真如有随缘的得,既然随缘了,所以《华严经》讲:“法法皆如,事事皆真。”因为它本身就是真如,真如随缘的即是真如,就这么一句话。
例如说,我们随缘照一些相片,随缘了,一切因缘熟了,到哪儿去照了一些相片,这个相片是你、不是你呢?如果拿着这个相片对照你,你不能说不是你啊!但那是相片,不是你啊!要多拿这个道理这么想,真如随缘了,随缘了真如就是万法;那万法因真如而起的,万法即是真如。但是真如是不变性,不变而能够随缘,那万法即是真如,反归于真如。
就像释迦牟尼佛的千百亿化身,这个化身不是真身,化身所显的是他的真身,依真而起的。这个道理要用思维观啊,咱们是从文字上这么说,等你观照,观照到你自己心里理解了,你才能知道。
这四句话加起来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现在把这一句“受、想、行、识”说一说。
五蕴不是色、受、想、行、识吗?色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呢?受也如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于识亦如是,“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他是举一个例,五个都可以这么样的来做一个显示,解释的意义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都是一样的。
我们再解释一下子。“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机”,“一切机”不存在的。说“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如果有众生相就落入爱见大悲了。二乘人不敢度众生,他怕堕落,其实是不会堕落,他若证得空理是不会堕落的;不敢度众生,他把众生当做是真实的,把一切法看做是真实的;我是空的,法是实的,他认为五蕴法是实的;我执空掉了,但是法执不能断,他以为法是有的。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如果他有执着的心,那就是法执了,就有执着了,有执着了不但度不了众生,连他自己也变成众生了,就是这个含义。
所以那些修“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乃至于禅宗的“念佛的是谁?”都是要达到真如的理。随缘那个,我们要找那不变的。他这样参啊,参到了,知道了不变,就印得那个真如。“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究竟我是谁啊?这个道理你要自己参,假如参明白了,就真明白了。现在你听来的解释,还不能明白,就是明白了也是假明白。
所以法是要你自己去修证,像你在这儿坐着听经,谁来听经啊?能听经的是谁?所听的又是谁啊?所听的法是什么?没有能、所啊!能没有,所也不存在啊!把这几句话翻来覆去地多做思考,这叫般若智能。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智能,他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不是分别,是智能照,照就是觉。觉了一切法,一切法是不存在的、空的,不被它所转变,这叫用心转境。要是能明白,转得动了,那就是佛。
《楞严经》上讲:“心能转境,即同如来。”要是心被境转了,就是众生。咱们现在就是心被境转,现在还是在转。我说上句话,你就随我上句话转了,我说下句话,你就随我下句话转。你不随我转,你坐在那儿,信行思维,不随境转了,你说的没有,我听的也没有,无听无说。要是达到这种境界,那就色不异空。更能够证到真实了,你即是我,我即是你,阿弥陀佛就是我,那就是色即是空,一切的境就是我心里变现的,境就是我的心,心就是境。真如随缘,成了万法,真如就在万法里头。真如还是没变的,万法幻化的景象消了,真实就显现。
我们这么一潭水很混,隔一阵子,等到水静下来,灰尘都落地了,水就清凉,一清凉就什么都显现了。咱们现在就被一切境、一切事物搅得很混乱,赶紧沉静下来,心就清了。为什么要习定啊?习定就是把你沉淀清净下来,清净下来才能明白。现在的明白是文字上面的,文字上有时候还透彻不了,即使你透彻了也是假的,还没有实在地弄通,解决不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