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听老和尚解心经全文阅读 > 第21章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1)

第21章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1)


圣一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五月于九龙文化中心

弟子衍轮恭录

圣一法师小传

香港大屿山圣一老和尚,字玄机,广东陈氏子。1922年11月13日生于江门市李家庄。祖父始办米行。圣一法师十九岁时,日本侵华,江门沦陷,米行关闭,父母允可他出家。

1942年11月,圣一从华首台抵南华,正值虚云老和尚至重庆建息灾法会。常住安排圣一法师于库房舂米及任职行堂。翌年春戒期,圣一法师乞受三坛大戒。

1945年大年初一,圣一法师代表南华寺到云门向虚云老和尚拜年。老和尚一见即说:“圣一打跛你的脚。”圣一法师心里说:“糟糕!糟糕!”回南华后不久,感于对佛法了解不足,欲往佛学院修读。遂向客堂告假,数月后经香港乘船至上海佛学院修读两学期。

1948年,圣一法师取道汕头回香港。在潮州应同参定因法师邀请,在达濠青云庵讲《大乘起信论》,续讲《楞严经》十天。

1950年,圣一法师于莲花山只园精舍为法慧、泉慧、祖印、法海、万心等法师讲《金刚经》、《楞严经》等。

1958年,圣一法师回云居山向虚云老和尚求法,虚云老和尚对他说:“没什么送你。”遂取日用紫衣传给圣一法师,并敕他回港弘扬戒经。

圣一法师回港后,于度轮法师所办之佛教讲堂,讲《梵网菩萨戒经》及《金刚经》。后回大屿山地塘仔法林褝寺,参褝办道。

1979年,祖国十年动荡复趋安定,宗教政策终也落实。是年圣一法师回国朝山。圣一法师自此时常回祖国,出钱出力,助各道场重兴。

1982年,圣一法师应九华山仁德和尚邀请,在九华讲《地藏菩萨本愿经》 。后台湾净空法师把讲记编录成书,使其广泛流通。

一日有弟子问圣一法师曰:“他日往生,如虚老生兜率否?”圣一法师答:“无一定,如流水般,随缘而去。”

正 文

各位善知识、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日是宝莲禅寺主办一连三晚的讲经法会,经文最普通,亦人人识得,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个“心”字很重要:成佛也是心,造众生也是心;天堂也是心,地狱也是心。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香港是由心所造,由有福德的人的心来造。祖国锦绣山河,也是由善人君子的心所造。乃至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由娑婆世界众生的心所造。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及清净海众的清净心而造。惟是很多人还未认识此心,迷了此心,受苦无量,生死轮回无了期。惟有诸佛菩萨明了此心,圆满明白此心时名之为佛;一分一分地明白此心,名之为菩萨。菩萨是佛因,佛是菩萨的果。佛因佛果不离明心,若心未明,佛因无你的份,佛果更无你的份。所以学佛的人有一个条件:诸佛如来这样行,我们便这样行;诸佛如来这样修,我们便这样修。如何修?就是明心嘛!

《大乘起信论》谓心有四相:生、住、异、灭。凡夫于四相中只明灭相,心灭了凡夫以为明,其实不明,心走了,灭了,心已不在,那时如何明心?所谓贼后兴兵,贼走了,兵来也无用。所以凡夫不称为觉——心灭了才觉又有什么用呢?

何谓灭相?例如我刚才打了一个妄想,当打妄想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打妄想,打完妄想,才“觉”刚才打妄想,妄想在何处?你有没有捉到?——减去了!所以凡夫觉灭相,不名为觉。又如起了一个恶念,你“觉”这个恶念吗?——灭了才觉,未灭以前不觉。灭了之后才觉不称为觉,所以凡夫对自己的心一点也不觉,灭了之后才觉称为不觉。

异相又如何呢?觉异无异,一觉心的异相,这个“异”便空了,是为觉异无异。例如人发梦,觉梦无梦;想错,觉错无错。

二乘人觉心的异相,异即变异也。是与非是异相,善与恶、生与死、人与我、怨与亲等是异相。二乘人觉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便无是非、善恶、生死、人我、怨亲。无异便是涅槃。所以二乘人亦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只不过修行用功,见到心的异相,觉异无异,生死便了。

菩萨进一步觉“住”相,觉住无住,迷时便有住相,觉时则无。例如作恶时是迷,觉时便不作;不修善是迷,一觉便修善则无迷。所以觉住无住——觉“住”时,一切不住,有所住便是妄心,一切不住便是真心。

菩萨无住,不住又是什么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间无物相,叫做三轮体空。例如布施时,无能施的我相,无所施的物相,亦无受施的人相,如何无?不住则无,住便有,世人拣佛来拜,拣僧供养,也是住相。拣佛来拜,功德不会大,拣僧供养,失去普供的心,不名为普供养,名为别请供养,心小,功德亦小。

不住相布施,一供一切供,无住心犹如虚空,功德亦犹如虚空。《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菩萨觉住无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心的生相又如何?若觉生则无生,无生又是什么?无生就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生,十地菩萨还有二分无明生,初地菩萨有十分无明生。佛见心的生相,觉生则无生,见无生心,观一切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解脱,生死不生是涅槃,众生无生是为诸佛。所以众生成佛很容易,只要能够觉生无生便是佛。因此,佛称为大圆满觉。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异、觉灭亦无灭。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觉。

修行就是想明心,但心不易明,达摩祖师有一首偈云: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心心心就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既不可得又如何寻?有可得方可寻,例如虚空不可得又怎可以捉摸,三心不可得故谓难可寻。“宽时遍法界”,宽即大也,宽时周遍法界。“窄也不容针”,窄时一口针也容不下,后两句是指心的相貌。

又云: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摩祖师云:“我只求心,不求佛。”东方有恒河沙数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恒河沙数佛,你求那一尊佛,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三界唯心,不是心外有三界,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想成佛,便要明心,佛是心造,不是佛作佛,是心作佛,所以《净土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即心是佛。

又一首偈曰: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首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若想求心时,这个心早已把持了你自己。昔日须达多长者建祗桓精舍,舍利弗与他一起拉地基线,舍利弗忽然笑起来,长者问他何故而笑,舍利弗说:“祗桓精舍还未建造,现在只是拉地线,但你六欲天的果报已现了出来。”长者说:“我只希望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菩萨。”说完这句话,六欲天中五层天都隐没,只有兜率陀天现在眼前,是谓“心自持”。

“持”即把持之意,祗桓精舍虽未建造,只动一念头,天的福报便现出来。我们还未求心,已被心把持了自己。

“求心不得待心知”,心很灵敏,求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虽然心是自己的心,称为菩提心,又称为本心,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心,若想寻回这个本心,不能够起心动念去求,一起心动念,被心知道便求不到。古人修行都是无心悟道,哪一个是有心去悟道?个个都是无心道人,无心悟道。若有心,道不会现在眼前,所谓无心合道。

“佛性不从心外得”,不是心外有佛性,所谓水清月现,心清佛现。“心生便是罪生时”,心生起时,不但佛性见不到,罪已经现在眼前。所以学佛的人要小心,心生便是罪生时,起心即差,动念即歪,起心动念都有罪,有罪还能见到佛性吗?有罪便要受果报。

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个是什么心,这是菩提心、涅槃心、真如心、佛心,又是常住真心。

各位可能还未明白,现在显浅地解释一下:

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后来有的,有无明便有烦恼,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如何的?我们要明白。若烦恼本来有,无一人可以成佛,因烦恼本来无,我们就有机会成佛。只要悟到烦恼本来无,便明白到无烦恼的清净心,直修至成佛。

本来无烦恼的心是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烦恼,有烦恼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生死,生死是后来有,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无生死的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涅槃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修行,直至成佛。

是否要待烦恼灭了方可以见这清净菩提心?不是,有烦恼时亦可以见。因为烦恼不能染污菩提心,有烦恼的时候,方可以在烦恼中识取本来无烦恼的清净心。不过,一定要有善知识指点,又要自己拼命修行,两种因缘和合,可以不断烦恼,即见菩提。

生死本来无,众生有生死,清净心无生死,不一定要离生死才见涅槃心,在生老病死的几十年间,可以见到无生死的涅乐清净心。不过,也是要有善知识指点,和自己的勇猛精进。

然则如何用功方可以见到涅槃心呢?经题说般若波罗蜜多,若想见清净心,就要靠般若波罗蜜的力量。般若是什么?般若是佛母。世人只有聪明,称为世智辨聪,来自背心取境,就是违背自心而取外境,取境时必有一个我在。背心取境学究世法,名向外而学,不能离开一个我字,有一个我来积聚学问,叫做聪明。所以世间的聪明智慧肯定有我,而聪明人的我见很重,学问越多,我见越重。

有我是有为法,般若不是有为法,而是背外境求明白自己的心,明心肯定没有一个我在。心明则万法齐观,万法不离自心呀!明白了这个心后,三世诸佛在里许,十方世界在其中,十方世界也清楚。明白了这个心后,不论中外文字,甚至鸟兽之语言也清楚,得语言陀罗尼。所以明心时万法皆通,但一定无我,无我而万法皆通就是般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