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90天修炼气质女神全文阅读 > 第5章 做真实的自己,塑胶花再美也没有蜜蜂徘徊(1)

第5章 做真实的自己,塑胶花再美也没有蜜蜂徘徊(1)


  一个女人活得是否精彩,生命的质量如何,取决于她能否找到真实的自我。

  有一部分女人活得很糟糕,她们要么麻木无聊,要么痛苦无助,因为她们把自我活埋了,活在虚幻和假象里,成了干瘪的塑胶花。

  其实,你可以和你崇拜的偶像一样成功。

  总之,你可以比现在生活得幸福千倍万倍。只要你活得真实。

  做你喜欢的自己才能信心满满

  你想活得尊贵优雅吗?你想对人生驾驭自如吗?那请你马上停下来,扪心自问两个问题:我想留给自己什么样的印象——我想活出什么样的自我?我想留给他人什么样的印象——我想活出什么样的他我?

  这两个问题比吃饭睡觉上班恋爱结婚生子都重要得多!

  始终认为,一个女人是否活得精彩,生活的质量如何,根本上取决于她清不清楚自己的“两个我”——自我与他我。

  女人,无论你是老派女人,还是时尚女孩,在思考人生的时候,你必须首先考虑到,通过这一生,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是做热情奔放、自成风景的橡树,还是做靠寄生和依附而攀活的菟丝子?是想拥有瑰丽的人生,还是稀里糊涂地活过这一世?

  香港著名女星舒淇,在少女时代是一个很爱慕虚荣的人,她总想引人注目,别人不注意她时,她会很难受,感觉受了冷落。当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想成为中心人物;走在大街上,她总想以最美丽的服饰、最艳丽的打扮来吸引路人的目光。

  这一切看起来比较危险,不过好在舒淇对“自我”和“他我”的定位很明确。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很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女人。她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像张曼玉那样成功的演员!在她的眼里,张曼玉活得很精彩、很多变,年轻的时候活泼、可爱,成熟后又很有女人味,这很了不起。

  为了成全自己的愿望,舒淇刻苦努力,心态积极,绝不退缩,终于如愿以偿,使自己成为一名光彩耀人的影星。

  在台湾电影金马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时,她泪流满面地说:“我一直想成为像张曼玉那样的演员。”

  和舒淇这样的聪明女孩相比,生活中更多的是那些不知道为谁而活、更不知道怎么样生活的糊涂女人。这样的女人是可悲的。

  她是我婶母的妹妹,一个一开始虚荣、后来盲目、再后来清醒的女人。

  她和我同龄,但她十八岁就结婚了,那时的她尚在读高中,男人不过是给她买了一辆摩托车,就把她征服了,她不顾家人的反对,稀里糊涂地嫁人了。

  结婚那天,她就把自己的人生方向盘随同嫁妆一起,交到丈夫手里了。

  婚后不久,她做了妈妈。孩子上幼儿园了,丈夫说“我们一起跑运输吧”,于是她就答应了。跑了3年的运输,积攒了一些钱,她想在老家开个服装店,可是丈夫却说要用这钱创业开公司。她就顺着丈夫的意思赋闲在家,侍候男人、孩子和公婆。又过了3年,丈夫成功地拥有了三家分公司,她过上了富人的生活。这时丈夫对她说:“我们成功了,现在的你是富太太了,你要过富太太的生活了。”

  于是,她听从了丈夫的话,回家安心地当起了富太太。渐渐地,她和小区里的太太们走到了一起,学会了搓麻、遛狗、shopping;再后来,她听见了小区里的风言风语,那就是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在一起。

  于是,她不再自信,开始变得多疑。她怀疑自己不再年轻漂亮,怀疑先生不再喜欢自己。后来,她决定去做整容和隆胸手术。她想通过手术来找回美丽和自信,以此来保卫婚姻。

  手术后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告诉丈夫自己所做的一切,她以为他会感动得拥着她喜极而泣。没想到丈夫只是冷漠地看她一眼,然后毫无表情地说:“我无法和一个假人生活在一起,我们离婚吧!”丈夫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她感到困惑;而她,再次认为是丈夫不喜欢自己的手术,她说:“如果你不满意,我愿意再去医院,通过手术变回原来的样子。”

  丈夫绝情地拒绝了她。那一年她34岁,不复年轻。因为没有工作和抚养能力,她连孩子的抚养权都没得到,而父母也因为替她担忧过度得了疾病。

  毋庸置疑,那时的她是非常难过的,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

  在经过几个月的痛苦后,她开始反思了,她觉得自己活该这样,因为她从来没为自己打算过,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自己,也不知道想创造什么样的生活,她根本就是个“睁眼瞎”。然后,她第一次做了自己人生的规划师,她从父母那里借了一笔资金,开了服装店,其实,16岁那年她就想做这件事了。这是她的兴趣,也是她的优势,她爱美,也特别会穿衣服。

  天遂人愿,她成功了,成了服装店老板,现在又开了金店、超市。她不仅是个富婆,还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忽一日,当前夫带着孩子请求复婚时,她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她说:“跟着你时我就是个糊涂蛋,我什么都不是。离开你后我才认清自己的样子。而我现在,是最好的样子。我从16岁就喜欢现在这样,我做成了,我不想改变。谢谢你离开我。”

  我们可能无法评论和估量年轻漂亮和整容手术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但就女人而言,丰胸和漂亮绝对不是女人提升魅力的法宝,而做喜欢的自己才能魅力无边。

  这样的例子给我们的教训是绝对深刻的,因为经营婚姻和经营人生一样是需要智慧的,一个operation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除了找到自我的坐标之外,我们还应当清楚自己想要为自己赢得什么样的社会评价,想要留给他人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雁过留声,很少有人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女人,总是更敏感一些。想当年,如果阮玲玉看到自己的葬礼上有20多万人,会不会后悔没有顶住压力?是不是就不会留下“人言可畏”四个字撒手人寰?

  当然,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文明自由的社会,封建时代的偏见和桎梏早已远去,我们可以在开明的社会里自由地呼吸。即便如此,女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尽早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

  1.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女人?是脚随心走的旅行家,是规规矩矩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还是商界女强人?其实你做什么都没错,关键是你更喜欢什么样的自己。

  2.我要留给父母什么样的印象?父母给了我生命,我应该感谢他们。我应该做个孝顺父母、有情有义的孩子,还是做个没心没肺的女儿?

  3.我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社会认可?当被他人评价时,我喜欢被描绘成什么样子的女人?

  4.在同学、朋友当中,我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无所谓,还是很重要?

  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很重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间要经过无数的反复与波折。不过,一旦你弄清了自己“两个我”的定位,你的人生便方向明确,目标昭然,不会迷惑,而且会少走弯路。所以,这项任务,你还是越早完成越好。

  夏达的诱惑:做你热爱的工作,才能逆生长

  你有没有发现,真心真意从事艺术性工作的女性,都比较年轻。我至今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我在王府井步行街看到的一位老人。

  她在某商店门口支了个画架,在那里作画。那时候我23岁,在我的印象中,衰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觉得人老了就只有慈祥,没有漂亮了。可是那个阿姨,真的很漂亮,很多年轻女人围在她身旁,但都不如她美好。

  她也是65岁,和我的母亲一般大。

  她在认真地作画,画了一幅夏荷,尽管她头上有银丝,但我觉得她就像她笔下初开的白莲花一样明丽。

  这些年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艺术本身就是可以使人逆生长的魔法?直到去年春晚上认识夏达,我更坚定了这一想法。

  夏娃的诱惑人人皆知,夏达的故事知之甚少。

  她是内地第一个凭借其原创作品成功打入日本顶级漫画杂志的漫画家。30岁的年龄,永远是一副16岁少女的面孔,70多斤的体重,卡通漫画中美少女的现实版。是逆生长的经典案例!

  她真的很美,惊人的美。可你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美吗?

  时间之所以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是因为她专注于一件事,而浑然忘却周遭一切变迁。她在访谈中说:“这世间没有比死更大的事情。死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今后这个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会知道,没有知觉,和你没有关系了。”

  问她的梦想是什么时,她只简单答3个字:“画漫画。”

  不是买房买车买奢侈品,只是画漫画就好。她把生命灌注到自己所抱有热情的事物中,通过这份灌注,留下生命的轨迹。问她完成每一部作品时的感受,她说:“当我回头看时,我知道我没有马虎与敷衍,我没有愧疚与不安,我的心中坦荡荡,所以我很快乐。”

  这样看似柔弱的少女(其实她是熟女,但我情愿这样定义她),语言却相当有穿透力。在毕业之初,她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去从事一份虽然不是很乐意但是可以换来温饱的工作,而是忍受着经济拮据。就这样坚持了7年。

  当主持人问起:“当时那样艰苦的情况下,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吗?”

  她说:“比起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挨饿不算什么苦。”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有多少人说得出做得到?我们从事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有人表达得很纯粹,所以才会动人。

  在香港,也有这样一位“夏达”。你记得“麦兜”吗?这头丑丑的小猪就是她创作的。她的名字叫麦家碧,也是一个清澈逆生长的女人,过着异常简单的生活,这个一直喜欢在简单世界里发呆做梦的人仿佛永远长不大,即使她做了妻子,也依然像一个天真的女孩。

  在麦家碧读书时代的香港,父母大都希望孩子能够读法律或者医科这些热门专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精英分子。但她对所有这些热门专业均不感兴趣,她痴迷的是绘画设计,想成为一名快乐自得的漫画家。好在她独特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许可。从此麦家碧怀着一腔痴狂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漫画之路。

  麦家碧18岁那年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学,又从同学那里得知有一家新开的出版公司在寻找插画作者。她到公司毛遂自荐,老板谢立文接受了这个才华初绽的女生,不过遗憾的是她只待到开学前便离开了公司。

  4年后,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使麦家碧又回到18岁那年夏天的起点。麦家碧就业失败,谢立文再次接受了她,她也从此成为他漫长岁月里的员工、搭档,后又成为他的妻子,这种混合的角色保持至今。

  据她的丈夫谢立文说,接触越深,越清楚麦家碧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天地,除了漫画,她似乎再也不需要什么奢华的东西。

  麦家碧在香港是个异数:她很单纯,但也赚到了钱;她很无用,但总算成功。关于人生,她说:“我以为上帝给我的东西很少,既没有赐予我写作、唱歌、口才天赋,表达能力又很拙劣,我说的话很琐碎,例如这朵花很美,那棵草也不错,那只蝴蝶飞到那边去了。我的记忆没有结构性,也没有资料性,我是以图片来记忆的。但是它令我不用在其他方面花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原来让我最有能力、最令我愉悦的就是画画,只有不停地画,我才感到幸福。”

  上天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天赋,可茫茫人海,又有几人明了自己的天赋呢?即使明白,又有几人为自己的天赋舒展呢?

  你是否发觉你的天赋?你又是否坚持了它而不曾妥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你是早衰、自然生长还是逆生长。

  不爱慕虚荣,活得睿智且高贵

  说起女人的虚荣,就不能不提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项链》作为经典被郑重地写在教科书里,读后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项链》中的女人玛蒂尔德为了偿还女友的一条钻石项链,用10年时间憔悴了容颜、萎靡了身体才得知自己一直所努力的债务其实只不过是件赝品的价格。美貌健康已消失殆尽。当初教我这篇课文的是名姓杜的男老教师。一双深邃的眼,冷冷地扫视教室,很严厉地告诉大家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诸如此类说了不少,前面的话我已经忘了,中间的一句我牢牢地记在心间:《项链》中美貌的玛蒂尔德落到这样的下场,都是因为她是个虚荣的女人。

  那时,琼瑶小说泛滥,多少梦幻中的女学生被小说中唯美的水晶鞋故事弄得心荡神摇,而杜老师对此定义为“虚荣的女人”,让我等爱美的女学生折翼心虚。上他的课要将美丽的花裙子换成朴素的蓝裤子,刚刚时兴的花哨T恤要换成样式简单的有领白衬衣。每当杜老师看见外班的女学生穿上稍显艳丽的衣衫就喜欢皱眉头,说:“这样爱打扮的女学生怎么学得进去呢?”于是我们在寝室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谁穿了一件新衣服就皱着眉头学杜老师的一番话。“虚荣的女人”就是爱漂亮、不思进取、贪财的代名词。谁希望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虚荣的女人”呢?“虚荣的女人”总是和不地道有关呀!从那时起,我对虚荣女人就有了不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