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天香全文阅读 > 第9章 不知世路风波恶(1)

第9章 不知世路风波恶(1)


  九月十八,天从人愿,的确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东林寺后面一片熙熙攘攘,却没了平日佛家圣地的庄严,显出几分活泼热闹来。

  东林寺虽说是寺庙,可却是皇家的寺庙,寻常百姓是不能到这里来进香的,仅供宗室贵族使用,但东林寺的林子后面却有一方平地,最适合击鞠蹴鞠之用,久而久之就成了世家显贵子弟的玩乐之所。

  顾家除了最小的顾准和顾尧之外,其他小辈基本都到场了,连喜静的顾眉生也没有错过,可见击鞠的魅力。

  临出门前,顾香生落下一个香囊找了半天,为了等她,顾家人也晚了出发时辰,待他们到东林寺时,击鞠已经开始了,场上分两队,一方由周瑞带队,一方由益阳王魏善带队,红黄相间,战况激烈。

  顾香生四处找不见魏初的踪影,叫来魏初的婢女流光一问,才知道魏初也上了场。

  凝目一望,场中人纵马来回,挥舞球杆,其中的确夹杂了几道略微纤瘦的身影。

  从衣着上来看,魏初应该是与周瑞一队的。

  顾香生问:“除了十娘还有哪个女子上场了?”

  打马球虽然刺激但同样也惊险,大家全神贯注跟着球跑,还要控制马匹随着自己的心意跑动停止,自顾尚且不暇,谁也没空分神去注意同伴或对手的安全,一着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能上场的,除了要有过人的球技和马术之外,还要有过人的胆量。

  但顾香生担心的不是魏初的技术,而是平日里跟魏初一道配合的都是自己,如今换了别人,魏初未必能自如发挥。

  流光道:“是灵仙县主,还有吕家小娘子。”

  灵仙县主魏素,也是宗室女,魏初的堂姐,排行第七,同样是个好动的,上回围猎因为她随母亲去山上礼佛了没有来,这次自然不肯错过。

  吕家小娘子便是那个因为大嘴巴而得罪了同安公主和顾香生的吕音,吕家是武将出身,虎父无犬女,吕音的骑术自然也没话说。

  顾香生点点头,约莫是周瑞那边今天缺人,魏初她们三个都加入了周瑞的队伍。

  看上去周瑞这边多了三名女子,好像比那边清一色都是男人要吃亏,但实际上魏初她们的击鞠技术不比场上任何一个人差,反倒还多了几分灵动,屡屡将球抢到手,在顾香生与流光说话的当口,周瑞这边就已经进了一次球了。

  说到底,击鞠毕竟是比技术,比眼力,而不是比力气,别人对上魏初等人时,也会因为她们是女子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留手,给了魏初她们可趁之机。

  伴随着进球,场下座席掀起一阵欢呼,这其中有支持周围这边的,也有下了注押他们赢的,场面之热烈,不比后世的足球赛逊色半分。

  顾香生将视线从场中收回来,又四处看了看,发现徐澈也已经来了,正坐在自己对面的竹棚下。

  还没等她高兴哪怕片刻,顾香生就发现了坐在徐澈旁边的人,嘴角微微一抽。

  太子是怎么了,原本低调得毫无存在感,最近却频频出来?

  也不单是她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那边坐在太子旁边的人,明显都有些拘束。

  但大家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如今皇帝对太子的态度很是微妙,众人担心跟太子过于热络,会引来皇帝的不快,和刘贵妃一派的误会,可若是完全对太子视而不见,也不合适,无论如何,那位毕竟仍是储君。

  不单太子和益阳王在场,三皇子平江王魏节,五皇子安庆王魏迈也都来了,另外还有嘉善长公主,同安公主等皇族女子,看来今日皇家人除了皇帝和一些年长的公主,基本到齐了。

  顾家人自然不好视而不见,顾凌便带着一干弟妹前去行礼。

  太子待人很和气,这一点顾香生已经见识过了,除了喜欢调侃人之外,似乎没什么值得腹诽的,如今再见,他也没有因为那天晚上的一面之缘而对顾香生格外不同,不过这正是顾香生想要的。

  魏节和魏迈对顾凌他们也很客气,唯一例外的是同安公主,这位跋扈不足,骄纵有余的公主殿下因为其兄对顾香生有好感,总觉得顾香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横看竖看不顺眼,连带对顾家人也冷冷淡淡,没什么好脸色。

  当然了,顾家又不用看她的脸色吃饭,同安公主的脸色好不好,于顾家人而言关系不大,虽然不想得罪刘贵妃,但顾凌是顾家长房长孙,还没落魄到需要赔笑脸的地步。

  问了安,顾香生正要随着兄姊离开,视线随意一扫,忍不住在徐澈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好巧不巧,徐澈也正抬起头来,两人四目相对。

  对着美人,顾香生是顾不上尴尬的,忍不住朝对方露出一笑。

  徐澈也是微微一笑,笑容温煦亲切,不见半分疏离,想来那天晚上的交谈发挥了作用,他对顾香生也很有好感。

  但也仅此而已了,她没法明晃晃上前找徐澈搭话,只能跟着顾凌他们回到自己的座席上。

  场中赛况依旧激烈,周瑞那边似乎占了上风,但魏善那一方因为魏善的勇猛,也不遑多让,边上的人纷纷为双方助威加油,顾家人很快也看得聚精会神。

  盯着魏初遥遥的英姿看了好一会儿,顾香生有些心不在焉地移开目光。

  顾眉生与顾乐生姐妹俩正低声说着话。

  顾画生看得倒是认真,不过顾香生发现她的视线基本上都跟着魏善跑,心头不由发笑。

  视线转了一圈,顾香生有些奇怪,好一会儿才发现自己的奇怪感觉从何而来。

  顾琴生的座席是空的。

  顾琴生一个大活人,还带着侍女,当然不会无缘无故不见。

  她比顾香生年长,自然轮不到顾香生来管束她的行踪,但焦太夫人的话还是让顾香生多了几分留意。

  她低声问碧霄:“你方才瞧见大姐姐离开了吗?”

  碧霄道:“瞧见了,大约一刻钟前,她带着婢女一道走的。”

  顾香生:“往哪个方向走的?”

  碧霄:“碑林那边。”

  顾香生想了想:“随我去看看。”

  两人从座席上离开,顾香生知会了顾凌一声,说想去前面的碑林逛一逛,顾凌自然没什么意见,还让她带上一两个男仆。

  顾香生笑道:“东林寺是皇家寺庙,方圆十数里都有侍卫把守,寻常人进也进不来的,大兄不必担心,我去去就来。”

  她既如此说,顾凌也没什么意见,点点头便首肯了:“那你小心些。”

  东林寺后面,击鞠场前面有一片碑林,是打从前朝就存在的。

  这里存放着自前朝开国起的几十座石碑,上面镌刻都是历代文人大家的诗文手迹,供后世文人瞻仰学习,后来石碑逐渐增加,每朝每代的皇帝都会让人将一些名家作品镌刻存放于此,这个习俗一直沿留至今。

  顾香生的父亲顾经作为当代名士,其手书的一篇《潭京赋》,也有幸收录其间,成为其中一座石碑。

  不过因为东林寺的特殊性,平日里并不对外开放,每年只有八月十五才会允许文人士子到此临摹学习,平时碑林四周郁郁葱葱,苍木林立,却是十分宁静的,倒是闲游散心的好去处。

  顾香生也曾来逛过一回,但那时候还有魏初一道,后者是个爱动的性子,好武厌文,根本静不下心来欣赏这些名家手迹,如今带着碧霄重游,也不知是不是受了四周环境的影响,一走进这里,心立马就平静下来,微风拂面,无比惬意舒服。

  就在这时,碧霄扯扯顾香生的袖子,小声道:“您瞧,是璎珞!”

  顾香生扭头望去,果然看见顾琴生的婢女独自在前面走来走去,四处眺望,与其说落单,倒像是在把风。

  “难道大娘不见了?”碧霄很紧张。

  顾香生摇首:“我们去那边看看。”

  二人顺着璎珞背后的方向绕了大半圈,果然就瞧见前方有两人由远及近,从石碑中间的小道走过来。

  “那是谁?”因为离得太远,顾香生有些看不分明。

  碧霄却一下子就认出来:“是王家郎君啊!”

  喔,是了,是王相家的公子王令!

  顾香生也想起来了,一时有些意外。

  大姐姐怎会与王令走在一起?

  王令和周瑞交情不错,但顾香生与王令并不算熟稔,此人是京城出了名的风流郎君,据说常常流连青楼妓坊,才华倒也是有的,王令拒绝父荫袭官,靠自己的能力中了进士科,如今在太常寺任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职位清闲,却可上可下,升迁容易,加上王令的父亲是位高权重的尚书令,所有人都不怀疑,这个职位对于王令而言就是跳板,虎父无犬子,假以时日,王令必然前途无量。

  随着两人往这边走过来,无须碧霄汇报,顾香生自己也看清楚了。

  两人似乎正说到什么好笑的事情,王令神采飞扬,而顾琴生脸上也带着微微的笑意。

  她自己或许没有察觉,但顾香生旁观者清,却看得清清楚楚,那笑容流转之间,分明带着绵绵情意和暧昧。

  顾香生惊疑不定,心想难道祖母让自己留意大姐,就是为了这件事?

  王家与顾家倒算得上门当户对,她这位大姐姐才貌双全,与王令也称得上般配,但王令素有风流之名,左右蓄美婢数人,倚红偎翠,这样的人,会是顾琴生一辈子的良人吗?

  一时之间,许多想法从顾香生脑海中掠过。

  碧霄小声问:“我们过去吗?”

  顾香生摇摇头,转身悄然走开。

  二人走了一小段路,直到视线完全被石碑遮挡,看不见顾琴生他们时,碧霄才拍着胸口,一脸好奇:“大娘来这里,原是为了跟王家郎君私会,他们,他们……倒也是般配。”

  顾香生对碧霄道:“此事回去不要与旁人说道。”

  碧霄吐吐舌头:“晓得了,婢子又不是那等好搬弄是非的人!”

  顾香生拧了她的脸一把:“谁成天在屋里叽叽喳喳把外头的事情都说遍了?我看顾家谁知道消息也没你快!”

  碧霄笑嘻嘻:“婢子那是将消息往里带,才不曾往外泄露军情呢!”

  主仆二人说说笑笑,既然已经来了,顾香生倒不急着回去了。

  这处碑林既大且空旷,走了一大圈也未必会再遇上顾琴生他们,反正回去还早,又不能跟徐美人说话,顾香生索性放慢了脚步,一面欣赏碑上的名家手迹,间或驻足观赏,耳边听着松林涛声,鸟语空鸣,心情也得到极大的舒缓和放松。

  不过就在她拐了个弯绕过前面那座石碑时,却看见一个意想不到,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徐郎君?”

  对方正负手仰头,专心致志看着碑上文字,闻声回过头。

  身形轮廓因晨曦而镀上金色,纵是清爽秋风,到了他身边也只余下温柔缱绻。

  那一瞬间,岁月仿佛停止,立身之地也已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