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当百姓人家开始捋下枝头的榆钱做榆钱饭时,废太子魏临也正式迁出了东宫。
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魏临并未遭遇囚禁的命运,反而被皇帝赐住长秋殿,封思王。
这个封号很耐人寻味,因为魏国的王爵都是以郡县名来册封,譬如将乐王魏永,益阳王魏善,安庆王魏迈等等,像魏临这样的爵位,也就意味着空有名头而无封地。
而且,思也算不上什么好字。
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寓意再明显不过,皇帝让废太子当这个思王,肯定是惩罚,而非奖赏。
可要说皇帝彻底厌恶了前太子,又有些不对。
因为魏临被赐住的长秋殿,原先是永康帝当太子时曾住过的,虽非名正言顺的东宫,但也有着类似潜邸的地位,规格比别处要略高一筹。
永康帝登基之后,此处就空了出来,平时还会有人经常打扫,魏临随时可以入住。
正因为长秋殿非同一般的寓意,这么多年来一直空着,也从未有人入主,然而现在皇帝却将其赐给了思王。
这个举动让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
思王到底是彻底被厌弃失宠了呢,还是陛下依旧对他抱着期望,复位指日可待?
自然,谁也没有胆子去询问皇帝,可这并不妨碍大家浮想联翩,揣摩帝心。
那些原本想要投机益阳王的人也不敢再妄动,一时间,竟出现难得的平静。
四月初八,那位在廷上死谏劝阻皇帝废太子的太傅朱襄,因伤势过重,终是在府邸不治而亡。
因他那日在廷上近似威胁的举动,皇帝恼怒万分,但朱襄是名宿大儒,又是他亲自任命的太傅,人家为太子说话也是尽忠职守,无可指责,皇帝只能忍气捏着鼻子派太医为朱襄诊治。
然而这老头子死了,皇帝心里头还憋着一股火呢,既然不好对朱襄发,就悉数发在他留下来的子孙身上,随便找个罪名,朱家一大家子都被流往黄州去了。
解决了朱襄这个出头鸟,再东敲一棍西敲一棒,太子党的势力顿时如同一盘散沙,顷刻瓦解。
皇帝在处理巫蛊案的后续上,表现出与汉武帝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他没有对太子赶尽杀绝,还在于他也同样限制了支持益阳王那一派的势力。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刘贵妃其父原本任大理寺卿,结果被皇帝以年高为由,请其致仕,又将其子,也就是刘贵妃之兄从城门郎迁为中州司马,直接给调外地去了,明升暗贬。
这一招敲山震虎,釜底抽薪,成功地让所有人都暂时消停闭嘴了。
世界清静了。
为了安抚刘贵妃,表明自己对她并未失去宠爱,永康帝忙于运用帝王心术玩弄各方平衡,在后宫之中颁下种种赏赐,且不必一一细说。
京城中则逐渐平静下来。
太子被废的诏书经由各州各县传遍天下,百姓们或许会议论一阵,可议论过了,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
伴随着太子被废的影响逐渐减淡,从五月起,京城世家之间的宴乐又慢慢多了起来,其中以五月中旬,嘉善公主举办的品香会最为出名。
嘉善公主是当今天子的异母妹妹,排行最末,先帝驾崩时她尚年幼,如今年纪也没大到哪里去,驸马早死之后没有子嗣,但她也不想再嫁了,就在自己的府邸蓄了几个男宠,当然对外的名义都是公主门客,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京城公开的秘密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嘉善公主长袖善舞的名声,在她的经营下,时人以能收到嘉善公主的宴会请柬为荣,据说若是刚从地方迁居到京城的人,如果想知道京城新近流行风尚,往嘉善公主府上的宴会走一趟,保管出去之后就不会被人耻笑为乡巴佬了。
虽说天下尚未一统,可在上层阶层里,哪朝哪代都少不了乐子,公卿世家不必像寻常百姓那样为了生计而奔波,多出来的时间无处打发,也就衍生出许多宴会,激烈点的,像打马球,蹴鞠,游猎,安静点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宴会了。
品香会这名头还是嘉善公主自个儿琢磨出来。
但凡有点底蕴的世家,家里都有独特的香方食谱养颜秘方等等,这品香会的香字,可以是香牌,香囊,甚至是洒在衣服上的花露等等,各家未嫁少女带着自己调配的物事赴宴,入门时会有专人收取这些物品,等宴上再一一展示出来。
物品全部打混不具名,由男宾客评出高下,也有香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甲之称,得胜者除了能得到嘉善公主的赏赐之外,还能主动向在场任一位男宾索要随身物品。
这样的宴会一年一回,是大魏上流阶层难得的盛事,除了给少女们大出风头的机会之外,其中也不乏给那些未婚少年男女变相表白相看的意思。
每年被评为香中三甲的少女,往往在下半年的贵族圈子里依旧拥有相当的话题度,若是女子正好适龄又未订下婚事,宴后上门提亲的人也会多起来。
谁不愿意被俊秀的少年郎君注目,成为他们眼中欣赏倾慕的对象呢?许多人每年便是在为了等这个机会,就算家里没有香方的,也要卯足了劲在宴前搜刮到,是以每年宴会之前,京城香铺的生意总是特别火爆。
顾家有一个香方,是当年焦太夫人嫁过来时带来的,前两年的品香会已经被顾琴生她们轮番调配香囊香牌用了好几回,如果今年还再用,不管别人闻不闻得出来,她们自己都要不好意思,所以这道老香方就还是给了顾琴生使用,其他人则自己再另想办法。
顾香生对这个宴会兴趣不大,也不准备出什么风头,所以等到宴会的前一日,才准备到香铺里买一瓶露去凑数。
谁知道逛了几家香铺,才发现那些成品花露香牌等,早就被人一扫而空了。
掌柜苦笑着对她说:“小娘子是要去参加公主府的品香会罢?不瞒您说,别说我这店里头,就算是整个京城的香铺,稍微稀罕一点的香牌花露,全都卖光了,若您要普通一点的,那倒还有。”
这种情况却是顾香生之前没有设想的,不过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连逛了好几家香铺,情况都是如此,她没办法,只得带着碧霄先回去,想着去和顾琴生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先借她的用一用,若实在不行,大不了自己赴宴时什么也不给就是了,反正那些东西全都是匿名,评比也只会选出三甲,也没有规定非得交上作品才能赴宴。
回到家,正好遇上也刚从外面回来的顾画生。
顾画生春风满面:“四娘,听说你去香铺了,如何?可买到中意的花露或香牌了?”
顾香生:“去晚了,已经买不到了。”
对方似乎就等着顾香生这句话,闻言从怀中掏出一件物事丢过来。
顾香生抄手接住,低头一看,却是一块香牌。
顾画生笑道:“这香牌是阿娘叫我过去,拉着我的手非要给我的,我原还想着将就用一下算了,谁知道临时得了更好的,这块香牌就送给你罢!”
说罢也不等顾香生反应过来,直接就扬长而去。
碧霄在旁边气得跳脚:“四娘,您可别信了她的话,什么娘子非要给她,定是她死皮赖脸从娘子那里要来的!”
顾香生拿到鼻下嗅了嗅,清甜中带着薄荷香,的确是女人家会用的香牌。
她顺手塞进袖子:“走罢,去看看我阿娘。”
到了许氏那里,她正在与顾准说话,后者正坐不住地扭来扭去,一副好动模样,见了姐姐过来,当即起身跑过来:“四姐姐,带我去放纸鸢!”
顾香生好气又好笑地捏住他的肩膀:“算了罢,上回是谁和我出去,结果摔了一跤回来哭鼻子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许氏的脸色不免有点尴尬。
上次顾准跟着顾香生出去玩,最后却哭哭啼啼回来,许氏见了难免着急,便责怪了顾香生几句,觉得她带着弟弟出门却没好好照顾她,当时顾香生没有为自己辩解,事后婢女令姜却说许氏当时的语气有些重了,四娘怕是听了心里要不痛快。
许氏也觉自己委屈得很,顾香生既然带着顾准出去,自然有看顾好弟弟的责任,再说她是亲女儿,又不像顾琴生顾画生那样说不得骂不得,训一训又怎么了?
顾香生却不知自己无意中一句话又让母亲想起之前的不愉快,她按住顾准,又从袖中摸出顾画生方才给自己的香牌放到桌上。
“我刚刚回来时遇上了二姐姐。”
许氏的目光从那块香牌上掠过,登时有些躲闪。
“阿隐,你别误会。”她勉强露出一笑,“这块香牌放了一两年,味道已经有些褪了,料子也不是上乘,若是给了你,阿娘怕你又误会,所以才给了二娘。”
顾香生:“二姐姐说她有更好的了,让我拿来还给您。”
许氏尴尬道:“那要不,你拿去用?”
顾香生笑了笑:“阿娘,我给你讲个故事罢。”
顾准一听有故事:“四姐姐快讲快讲!”
顾香生:“有户人家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孝顺,每次都将在外面干活挣的钱财带回家交给母亲,小儿子不学无术,成日在外闯祸,总要父母帮忙收拾烂摊子,可母亲偏偏宠爱小儿子,无视大儿子,等到那户人家的父亲去世,小儿子就要求分家,母亲将大部分家财和屋子都留给了小儿子,让大儿子独自出去闯荡。”
“大儿子被母亲撵出去了,小儿子则和老婆孩子一起,跟母亲居住,但过了没多久,他们很快就嫌弃母亲年老力衰,不能干活,又像当年那母亲撵走大儿子那样,将母亲给撵到破庙里去住,结果母亲很快就饿死了。”
顾准茫然:“四姐姐,你在讲什么啊?”
许氏却是脸色一变:“阿隐,你这是何意?”
顾香生不答反问:“阿娘当初为何给我取阿隐的小名呢?”
许氏听了这话,不由一噎。
顾香生:“为何大姐姐的小名是阿婧,二姐姐的小名是阿妤,偏偏我的小名却是阿隐呢?”
许氏蹙眉道:“你如今来追究这些又有什么意思,你大姐姐她们的小名又不是我起的……”
顾香生:“那阿准呢,阿准的小名总是您起的罢?他叫阿宝,我却是阿隐。”
许氏眉间笼上轻愁,虽然年过三十,却不减美貌,反而愈显成熟绰约的风姿:“阿隐,我知道你心里一直都怨怪我,没给你一个好生辰……”
“阿娘,我从来就不觉得七月十五这个生辰有何不好!”顾香生打断她,相似的眉眼有些稚嫩,却已经开始逐渐绽露属于自己的风华。“觉得不好的,只怕是阿娘您罢?”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许氏蹙眉薄怒。
“女儿还要准备明日的宴会,便先告退了。”顾香生起身行了个礼,便带着碧霄出去了。
许氏看着女儿消失在门口的身影,也不顾顾准还在场,便对令姜气道:“你也看到了?真是气煞我也!也不知她哪来那么大的怨气,我是短了她的吃穿用度,还是刻薄她了?这样的脾性,以后嫁入婆家,稍有不如意,还不闹翻天么?”
她素来不是个能吵架的,等顾香生走了,想想女儿的那些话,忍不住捂着胸口顺气。
令姜苦笑:“四娘兴许是看见您将那香牌给了二娘,却没给她,心中不快罢?照婢子说,您若是不给四娘,那就连二娘也不该给,女儿家心思本来就敏感,这下只怕要伤心。”
许氏道:“我瞧着她是个没心没肺的,如何会伤心,倒是将亲娘气得心都快碎了!二娘上回见过我那香牌,到我跟前来痴缠,我也没法子不给啊,这些年我战战兢兢,不就是为了不给别人落下一个苛待原配子女的骂名么?怎么她就不能体谅体谅我这当娘的难处?”
顾准本还想追出去缠着顾香生让她带自己去玩,见许氏动怒,便乖觉地凑过去:“阿娘别生气。”
许氏感动得一把将他揽住:“还是我家阿宝懂事!”
她点点顾准的鼻子:“阿宝,答应阿娘,以后不准像你姐姐那样惹我生气,你可是阿娘下半辈子的依靠了!”
顾准似懂非懂点点头。
那头顾香生本想直接回小院,半道上却遇见嫂嫂小焦氏跟前的婢女,把她给截了下来,说请顾香生过去一趟。
见她来了,小焦氏笑道:“我请你过来原也没什么大事。”
她从边上抽屉中取出一个小盒递给顾香生。
顾香生:“这是?”
小焦氏:“你打开看看。”
顾香生打开盒子,咦了一声。
瓶子是上好的琉璃瓶,黄中带青,流光溢彩,上面还刻着山水人物,但并不在瓶外画,而是内画,里面水光流动,隐隐还有香味透出。
小焦氏道:“这是梨花风露,方子也有,是我出嫁的时候从娘家带来的,不过现在要现做肯定来不及了,听说你明儿就要赴宴,这个给你拿去凑凑数。”
像是怕顾香生推辞,她又补充:“那品香会我是不去的,这物事放着也是白放,倒不如给了你,还能发挥发挥它的作用!”
顾香生心头感动:“不知怎么谢谢嫂嫂才好,若非你这雪中送炭,只怕我明日真要空手而去了!”
小焦氏笑道:“说什么傻话,一家人还用说谢?就算我没给你,阿婆和阿家她们一定也会给你的,我充其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罢了。”
顾香生拿着香露瓶子,仔细赏玩上面的雕花,话题一转:“嫂嫂从前未嫁时,也去过品香会么?”
小焦氏笑道:“不止去过,还得过一次探花呢!”
顾香生惊叹:“那可真厉害!”
小焦氏抿唇一笑:“那次品香会之后,便有人上我家去提亲,只是我爹娘都不中意,最后便不了了之。你这次是头一回参加罢?”
顾香生点头:“是,听说是年满十四才可以参加的。”
小焦氏掩袖而笑,一语道破其中奥妙:“十四以前稍显稚嫩,就是拔得头筹,也无法引动郎君们争相青睐,闻香识美人,这品香会,说到底,不过是借着香的名头品美罢了。”
女人一碰上这种话题,似乎就很有共同语言,顾香生道:“男人自以为在品鉴我们,殊不知我们也在品鉴他们,依我看,不如备上两份香,一份参加评比,一份送给中意的美郎君,也是极有趣的!”
小焦氏促狭道:“没错,我教你个主意,你到时候看谁不顺眼,就让一个男仆,最好是上了年纪的,拿着一个不好闻的香去赠给他,到时那人的脸色一定很精彩!”
顾香生笑得直打跌:“嫂嫂这也太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