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天下霸权全文阅读 > 第136章 龙颜震怒

第136章 龙颜震怒


皇帝气得语无伦次,不停地数落着这些叛逆者的不是,魏忠贤只是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甘心当着看客。直到最后,熹宗说得累了,无力地靠在了龙椅上,魏忠贤才缓缓地坐直,开口说道:“陛下,如今看来,江湖事变一定和道门有关系,因为我们尊崇佛教,让他们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但那首民谣的幕后人物却不好说,这民谣太过大逆不道,分明有谋逆之心,应该说道教一直被打压,是有可能因此产生嫉恨的,但眼下这白莲教也逆行不轨,同样也值得怀疑,所以说这两方都有可能。”

皇帝点头道:“眼下道教和白莲教群起发难,对朕的江山虎视眈眈,实在是罪不可赦,不过道教经营千年,根深蒂固,贸然对其下手恐怕会起大乱,倒是这白莲教不知进退,居然敢向朕发出挑战,若是不加以严惩,恐为天下笑柄!”

魏忠贤道:“陛下所言极是,想这白莲教不过是邪门歪道,陛下仁德,一直对其容忍,可这白莲教居然不知好歹,妄图与我大月朝廷对抗,简直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依臣之见,也应该对其加以严惩,以儆效尤,况且打压白莲教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我们对道门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对佛教发起挑战,搞了个江湖屠杀,我们就和他们一样,对白莲教下手,而且要下狠手,也通过这个震慑一下道教,让她们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魏忠贤和皇帝对视一眼,都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对于失了面子这件事皇帝一直耿耿于怀,魏忠贤的说法,让他感觉到总算捡回了面子,尽管道教和白莲教根本不是一路人,打击白莲教道教会不会被震慑,他就不愿意深想了。

魏忠贤见皇帝情绪好了很多,这才试探性地开口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件事。”

皇帝应道:“爱卿尽管说就是了。”

魏忠贤略显迟疑地道:“陛下,臣先请赎罪,才敢讲!”

他的反应吊起了皇帝的好奇心,让皇帝惊讶地望着他:“爱卿,究竟是什么事,让你在我面前也不敢直说了?”

魏忠贤起身施礼道:“臣恐陛下震怒,臣难以承受雷霆之威,但臣作为陛下的臣子,又觉得此事不说不行,不把自己所知道的实情讲出来,唯恐对不住皇上!”

皇帝的嘴角抽搐了一下,看魏忠贤这幅表情,恐怕他讲出来的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既然他已经被激起了好奇心,总归要把事情弄清楚,于是皇帝硬着头皮应承道:“说吧,朕赦你无罪!”

魏忠贤正了正衣冠,站起身来,沉声说道:“陛下,臣又仔细想过,其实就民谣这件事而言,其幕后的发动者应该是道教或者白莲教,这两种可能性居多,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可能。”

“另外一个可能?”皇帝的心里猛地一哆嗦,现在道教和白莲教两个对手都让他无所适从,如果再增加一个,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好了。

皇帝的心里一团乱麻,不由自主地溜了号,魏忠贤在那里郑重其事口沫横飞地讲着,皇帝的心思却不知道飞到了哪里。

还是魏忠贤看到皇帝发呆,便提醒了一声,皇帝这才回过神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他总有种精力不济的感觉。

“陛下,据臣所查,这民谣的流传却并非单单来自市井,而是曾经在东林党人中流传!”

“东林党人中流传……什么?”皇帝起先是心不在焉的喃喃自语,等他突然醒悟到了什么,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吼。

“陛下,若是民谣仅在市井传播,又如何能够扩大到如此范围?也只有那些鸿儒士子们加以推波助澜,才会领得其影响迅速扩大。”

“这、这,他们为何要这么做?”皇帝还是有些犹豫。

“因为陛下乃是明主,不甘于受人挟制,也不肯对东林党人言听计从!”

“啪”地一声,皇帝将手中的茶杯摔了个粉碎,门外几个侍者惊惶地冲进来,却被皇帝骂了出去。

“可曾查实?”皇帝脸色铁青,恨恨地坐在龙椅上。

“这个……,臣未经陛下批准,不敢擅自追查大臣和儒林士子们,臣方才所说也只是从厂卫对官员们的日常侦缉中发觉到的蛛丝马迹。”

“查,朕给你这个权限,可以动用厂卫的力量追查此事,若是真如你所言,朕定要他们好看!”

“臣遵旨!”魏忠贤躬身告退,月熹宗面带怨愤地看着魏忠贤,这一刻,他突然觉得,除了眼前这个人以及宫中少数的几个,其他的人都不那么值得信任了。皇帝的心中充满了怒火,这让他失去了平常的冷静,自然也就没能注意到,躬身后退中的魏忠贤眼中那兴奋的光芒。

鸿钧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继续传播,白莲教造反也正如火如荼,而另一条消息也突然在人们口中流传开来。

江西、苏杭、松江等地民众感激东林党人同阉党对抗,保护黎民百姓不受阉党侵害。

东林党人对朝廷近期的治洪方略不满,正准备为民请命!

东林党人反对阉党干政,要向进万言书!

东林党大儒精讲民谣。

一条条关于东林党人的消息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传播了开来。起初的时候,东林党人并没有过多关注此事,毕竟身为儒家士子,这些东林党人原本的确享受着极高的声望,是顶着光环在面对普通百姓的。

可渐渐地,关于东林党人的流言越来越多,大有星火燎原的趋势,这就不大对头了。

这些流言看似在赞扬东林党人,可其中的含义却耐人寻味,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指向阉党,甚至于多多少少是在暗指朝廷对百姓漠不关心,而这朝廷的背后大老板是谁不言而喻。这种舆论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会将东林党人推到太多人的对立面,甚至于因批判上位者的政策而获罪。

因此东林党人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站了出来,为这些事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