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奇幻 > 天火长生全文阅读 > 第十六章 西安密使(2)

第十六章 西安密使(2)


正在赶路时,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了大雨。r

我们风雨兼程,一路快马加鞭,因为有了“通行证”,我们一路顺利的越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线和重重关卡,终于在两天后赶到了咸阳城东北16公里处的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r

我们打马进村,找到了当地的村长。因为我们对外身份是东北军,我们告诉村长我们是来进行军事勘察,并测绘工事地图的,需要他们多加配合云云。村长深信不疑,动员了村里的头面人物给我们接风洗尘,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我们这帮兵爷。r

吃过饭后,我让村长在村里找一间院子给我们做临时的驻地。村长说村东头有一个空院子,是当地黄大善人的,他们全家搬到省城去了,现在空着,问我们是否合用。我喜出望外,马上让村长领着我们过去。r

这是个典型的三进大院,最难得的是四周都没有其它的人居住,最近的一户佃农也离大院有两三里地,正适合我们进行秘密的行动。于是我让村长回去后,指挥大家先把东西搬了进去,并集合我们红星小组在一起开了个短会。在再次强调了保密纪律后,我才宣布了我们的目标是进入汉长陵,到刘邦的陵墓中去寻找一件对革命至关重要的宝物,一个五角星形状的神器。为了防止万一泄密,我依旧没有说出这件神器的名字。大家也心知肚明的没有问。r

我让赵星辰(通讯员兼工兵)给毛XX发了一份“已平安到达目的地,正准备实施第一步计划”的加密电报后。便让大家开始清点起我们的准备物资,计有:手枪五把、机枪一挺、步枪一支(那时红军还没有专用狙击枪),手榴弹和子弹若干、炸药一箱。还配备了电筒、绳索、铁钩、铁铲、手套、口罩、急救包等物。可以说,以当时红军的条件,这已经算是非常非常豪华的装备了,这也可以看出毛XX对此次任务的重视。r

我对赵星辰说道:“老赵,你说说看,我们还缺什么东西不?毕竟这里面只有你有‘倒斗’的经验哟。”r

赵星辰老脸一红,笑道:“呵呵,说起来我们还真缺了些东西。你们知道,行有行规,道有道行,我这是家传的手艺,可我也没倒过这么大的斗哟。说得有不到之处,请大家补充。”r

原来老赵是正宗“摸金派”传人,而且还佩戴着祖传摸金字符。“摸金派”相传为东汉末年称霸一方的曹操为筹集军费组建的专门从事盗墓工作的军种,并特设“摸金校尉”一职后流传下来的。这一派擅长通过星象风水的知识,比如“寻龙诀”和“分金定穴”的本领和技艺,准确定位墓地所在。摸金校尉每次盗墓只能拿走一两件冥器,一方面要给同行留口饭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事不做绝,是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虽然在摸金派中没有正式的师徒传授关系,但只需要懂得行规术语,并且在行动中予以贯彻,就可以被当做同门。摸金派也有自己的身份认证系统,即拥有佩戴摸金字符的人才会被当做真正的摸金派门人。r

赵星辰接着说道:“我看主要是少了蜡烛,还有洛阳铲和斧头这三样东西。蜡烛嘛,是因为咱们祖师爷定下的鸡鸣不摸金的规矩,我们进入墓室必须在墓室的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这样就不用担心‘鬼吹灯’了。而且还能测试陵墓中是否缺氧,实在是必备之物。洛阳铲是前些年洛阳同行李鸭子无意间发明的,在1923年间的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比铁锨挖盗洞轻巧灵便,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于是他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之下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以后其他盗墓者纷纷仿效,于是得到广泛推广。斧头嘛,就不必说了吧,汉代的陵墓中多用木料,斧头可以做出劈、砍、剁、抹、砸、搂、截等动作,简直就是对付汉代木质棺椁的绝佳利器。”r

我们全都听得目瞪口呆,果然是隔行如隔山呀。赵星辰又说道:“具体的要明天白天去看过了地形才知道,但必要的干粮、白酒、香烟等还是要的。”r

李飞燕(狙击手)“啐”了一口,骂道:“老李你前半段话还有模有样的,后半段就露出了狐狸尾巴来了吧。还要白酒、香烟,你怎么不再要几只烧鸡呢?我还说需要胭脂、口红呢,你信不?”r

老赵涨红了脸,说道:“不懂不要乱讲,墓室中黑暗阴寒,喝酒能壮胆和驱寒;烟是让大家在进墓时吸的,据说鬼怕吐唾沫和烟。”r

林清(侦察员)也在旁边补充道:“我看最好再准备一些橇棍、凿子一类的工具,说不定能派上用场。”r

我在旁边说道:“好了,大家不要争了,就按大家说的。明天一早,许刚(机枪火力手)去附近买缺少的东西。老赵和林清陪我一起到长陵附近看看地形。飞燕在家看家。都明白了吧,明白了大家就抓紧时间休息,咱们可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另外,大家要随时提高警惕,时刻注意安全。”r

大家答应一声,纷纷散去。各自回房。我叫住许刚,让他值前半夜班,后半夜叫我来值。他答应了一声,拿着枪便出去了。r

我回到卧室,因为一路疲倦,加上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一下便熟睡了过去。